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鸟七宗

2021-05-18 20:33 作者:BainKin王豳  | 我要投稿

龙、鸟七宗;

前言:

介绍七个龙/鸟的科、属、种,复制源是百度百科,

为了看着好看,我简单编辑了一下格式,需要详细了解的读者看备忘录,

备忘录按:化石发现时间、发现地、人物、龙鸟特征、生存年代、命名出处编写。


正文:

1.1

华丽羽王龙:原角鼻龙科,羽王龙属。

发现地在中国辽宁北票市。

(~又同属于暴龙超科。)


被地壳物质填充的头骨化石


2.1

虚骨龙:又名空尾龙。

包含多支系:暴龙超科、似鸟龙下目、手盗龙类。

分布:亚洲、欧洲、美洲、澳洲。


2.2

暴龙超科:~是肉食恐龙一支。

属于虚骨龙,包括暴龙科。

发现地:亚洲、欧洲、美洲、澳洲。


3.1

祖母暴龙:暴龙超科,祖母暴龙属。

发现地:葡萄牙-圭马罗塔。


祖母暴龙2003
祖母暴龙


4.1

史托龙:暴龙超科,史托龙属。

发现地:美国犹他州的克利夫兰镇。

网际无真图


4.2

侏罗暴龙:暴龙超科,侏罗暴龙属。

发现地在英格兰-多塞特郡。


5.1

千禧中国鸟龙:驰龙科,鸟龙属。

发现地:中国辽宁凌源市。


6.1

中华龙鸟:美頜龙科,中华龙鸟属。

发现地:中国辽宁热河北票。

龙鸟1996


7.1

孔子鸟:孔子鸟科,孔子鸟属。

发现地:中国辽宁热河北票。


孔子鸟,北票1995






备忘录:

1.2

华丽羽王龙:

命名人:徐星,王克柏,Corwin Sullivan。

命名由来:化石标本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故名“华丽”。

地点:北票。

体型:据目前发现最大的化石显示,羽王龙体重1.4吨,体长7.5米,

生存年代:距今1.5亿年前。


2.1.1

虚骨龙类:

时间:侏罗纪~白垩纪。

发现地:全球。

肢骨中空,两足行走,鸟始祖。

相比食肉龙,体型更小,行动敏捷,

前肢更长,下颌更长、更尖。

虚骨龙一类是蜥臀目、又是兽脚亚目。

既是鸟兽脚类、又是坚尾龙类。

包含:

1.暴龙超科、

2.似鸟龙下目、

3.手盗龙类(含鸟类)。

    它们从侏罗纪中期开始兴起,繁盛于白垩纪:驰龙、伤齿龙、窃蛋龙、似鸟龙、镰刀龙和暴龙。

拉丁名:Coeluro sauria,科卢罗蜥蜴,

空腔蜥蜴。

又名空尾龙,它的尾椎骨是空心的。


3.2

祖母暴龙:

发现时间:2003年,

发现人:Rauhut,

地点:葡萄牙圭马罗塔guimarota,

拉丁名:brief introduction,

生存年代:祖母暴龙生存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7亿年。


4.2

克利夫兰史托龙:暴龙超科,史托龙属。

时间:1960年1974年之间。

James Madsen

犹他州,莫里森岩层。

命名:大家以William Lee Stokes为史托龙属命名,以克利夫兰镇为种名。

体型:长4-5.2米,推测体重1.6-2吨,身高1.8-2米。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1.5亿年前。

标本:

史托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UVP 2938)由一个臀部骨头(左肠骨),属于未成年个体,发现于莫里逊组的Brushy Basin段,地质年代约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

正模标本(肠骨)的长度约40厘米,显示史托龙是种大型暴龙类。麦迪逊估计成年史托龙的身长约5.2米。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推测史托龙的身长约4米,体重约1.6吨。在2012年,R.B.J. Benson等人定义史托龙的独有衍征:在肠骨外侧突缘、臀部关节的上方处有垂直棱脊,棱脊往肠骨背侧大幅延伸。

    副模标本(编号UUVP 2320)是一个1.5倍大小的右肠骨。


4.3

侏罗暴龙:

时间:1984年…2008年之间,

地点:英格兰多塞特郡,

发掘:Peter Langham于1984年发掘,

命名:R.B.J. Benson在2008命名Langham史托龙,2012年经过研究之后重新命名:Juratyrant(侏罗暴龙)。

遗留:完整的骨盆、部分完整的后肢、颈椎、背椎、尾椎。

年代: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


5.1.1

千禧中国鸟龙:

在1999年,

季强博士等人在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只保存精美、全身有羽毛的奔龙类小型恐龙化石。

学名:Sinornitho saurus,意为“中国的鸟蜥蜴”,是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

化石发现地位于:中国的义县组(辽宁凌源市),

生存年代:为侏罗纪早期,即下白垩纪。


6.2

中华龙鸟:

发现:1996年8月,辽宁北票四合屯的一位农民(未知姓名?),捐献了一块化石标本,骨骼就像一只“跳舞的龙鸟”。

中华龙鸟,北票1996


随后,正模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得到;

负模则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研究员得到。

命名:1999,中华龙鸟。

生存:1.4亿年前的白垩纪。

结构:化石长约68厘米,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



6.2.1

热河生物群:

该词条:科普中国-李学强

热河生物群是约1.4亿-2亿年前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生物群。

以中国辽西义县、北票、凌源等地区为主要产地。

该生物群曾以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

近十几年来,珍稀化石有:

如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尾羽龙和中国鸟龙),

原始鸟类(如华夏鸟、孔子鸟和原羽鸟),

早期真兽类哺乳动物(张和兽、热河兽)

以及迄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

中华龙鸟为黑市翘楚。

John Sibbik图



热河动物群至少包括了:

1.腹足类、

双壳类、

3.叶肢介、

介形虫、

5.蛛形类、

昆虫、

7.鱼类、

两栖类、

9.龟鳖类、

离龙类、

11.有鳞类、

翼龙、

13.恐龙、

鸟类

15.哺乳动物等门类。

大平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热河植物群植物化石迄今已经发现至少50余属100余种,

包括:

1.苔藓、

2.蕨类、

3.银杏、

4.苏铁、

5.松柏类

6.开花的被子植物。



6.2.2

原始祖鸟

拉丁名:Protarchaeopteryx,

拆分成Protar chaeo pteryx,原始翼龙,汉名:原始祖鸟。


原始祖鸟:

(以下6.2-6.4部分,将科普中国-张岩审阅过的百科调整句子格式)


1996年12月,四合屯,

在发现龙鸟以上的地层中,又发现了新化石。

该化石处在中华龙鸟化石层之上的5.5米,说明该物种晚于龙鸟。

孔子鸟化石层,在此化石之下的8.5米处,说明该物种早于孔子鸟。

据考证,

该鸟类具有很低的飞行能力,比始祖鸟要原始些,故名:原始祖鸟。

特征:

长1米,10公斤,大门齿,判断植食或杂食,

形如雉鸡,全身被毛,不会飞。

生存:在1.35亿年至1.2亿年前,侏罗纪晚期,即白垩纪早期。


6.3

(五六个月之后)1997年夏天,在四合屯又发现尾羽鸟化石,经专家(?)研究确认,尾羽鸟与原始祖鸟相似,而比原始祖鸟又进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国始祖鸟原始。

(没有命名?)

四合屯地区,发现鸟类化石200多枚,包括4个属、6个种的鸟类化石。


6.4

1970年代,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指出,鸟类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

而始祖鸟就是当中最重要的证据。

它保有一些鸟类的特征,例如叉骨、羽毛、翅膀。

它亦有一些恐龙特征,


例如:

长的距骨升突、齿间板、坐骨突、

头顶上眶前孔内的小骨头,

人字形的长尾巴。

Ostrom亦发现始祖鸟与驰龙科很显著地相似。


6.3.1

特提斯海(Tethys)是位于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间长期存在的古海洋。


Tethys Ocean



1893 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创用特提斯一词,

由于它像地中海,故又称古地中海。


设想在 2.8 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个海横贯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

东段大致自伊朗和阿富汗北部,

经中国西藏喀喇昆仑山和澜沧江,

转入中南半岛。


6.3.2

始祖鸟:

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


巴伐利亚州共发现7枚鸟化石,

1个属、2种鸟,其中有始祖鸟,

始祖鸟化石层,海相地层。

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蜥臀目,恐爪龙下目。

形如雉鸡,大小如乌鸦。

头部像鸟,全身羽毛,有爪和翅膀,

尾巴很长(尾椎二十个),由多根尾椎骨构成,羽毛在两边排成两行,所以人们给它定了学名:Archaeopteryx,“古代羽毛”的意思。

120厘米长,1公斤重,肉食,

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

脑颅膨大,口内有槽生的牙齿;

脊椎骨构造简单,

椎体为原始的双凹型,

直函荐椎的所有椎骨都能自由活动;

胸骨小而简单,无龙骨突;

前肢为翅膀,有三指,掌骨分离,关节骨完全,每指端有利爪;

肢骨构造与肉食的蜥臀类相似,

这表明始祖鸟源于三叠纪的二脚行走的槽齿类。

Solnhofen


地质奇景:

    索伦霍芬石灰岩的独到之处是,它具有把软组织保存下来的能力。

    晚侏罗纪,它是一片被礁石包围的热带浅水湖,周围散布着泥滩。

它的北部是如今德国中部陆地,

南部则是辽阔的特提斯海(古地中海)。

这片脱离海岸的沙洲,

与海岸间的湖和大海几乎没有交流。

数千万年以来,

湖底慢慢沉积了细腻的泥浆,

湖水盐分也日益增大,

生命难以驻足。

一旦某种动物的尸体被风暴或者或者溢流的海水冲到湖里,

就会沉到含氧量极低的湖底,

泥浆将尸体密封,

保护它不会进一步腐朽毁坏,

随后矿物质逐渐渗入并取而代之成为化石,

细腻如脂的碳酸盐基质保存了其中极为细致的构造。

   从1860年-2008年的148年间,

索伦霍芬陆续发现了1根羽毛和10具始祖鸟化石,

每一次发现都使索伦霍芬家喻户晓,光芒四射。

索伦霍芬石灰岩


7.2

孔子鸟:

Confuciusornis,

时间:

1995,

地点:辽宁热河四合屯和李八郎沟的沉积岩。

发掘:杨雨山,

命名:侯连海,

学名:confuciusornis sanctus hou,zhou et al.,1995

孔子鸟化石

形态:

拥有无齿角质喙部,

即上下颌没有牙齿;

头骨没有完全愈合;

肱骨比桡骨长,(后长前短)

手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

个体与鸡的大小相近;

它的脊椎骨退化,胸骨发育,

骨骼结构十分完整,

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迹,

尾巴很短。

但是化石样品在羽毛上也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大概5%到10%的样品显示有一对长的尾羽。

生存在:距今约1.25亿年到1.1亿年,或中国学者所称的晚侏罗纪,或西方学者所称的白垩纪早期。



龙、鸟七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