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德玛大桥,为什么难造?中国是如何拿下的?
作者 掷笔三叹 | 排版 杳杳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提升,“基建狂魔”中国参与了不少相关的国际项目。2023年四省联考卷中提到的帕德玛大桥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为什么会被人称为“梦想之桥”?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深入了解这座桥的方方面面。
帕德玛大桥被孟加拉国民众称为“梦想之桥”图中两端桥之间的孟加拉语意为“梦想”

01
这是一座什么桥?
帕德玛大桥坐落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西南方,全长7.7km。它是一座两层的公铁两用桥,上层是四车道公路,下层是客货共用的铁路。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被称作帕德玛河,是恒河的入海主河道。位于这条河上的大桥,也因此得名。

帕德玛大桥于2015年12月动工,花费近5年时间建成,并于2022年6月正式通车。建造这座大桥,中方投资了几百亿人民币,让它一跃成为我国在国外承建的规模最大和单体金额最高的桥。

迄今为止,它是恒河上最长的桥,同时也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
02
造桥的难点
帕德玛河被称作是孟加拉国的“生命之水”,但也无情地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为了打破河流对两岸的阻隔,建造跨河大桥十分必要。
建设前/建设后孟加拉国的交通格局变化示意图

但各种不利因素太多,导致帕德玛河下游一直未能建桥。
施工环境恶劣
帕德玛河下游河道宽阔、水流湍急,会对桥墩产生强烈冲击破坏;帕德玛河的含沙量很大,河道易淤积,这会对水上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孟加拉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半年的时间高温多雨。湿热的环境让人不适,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也不易凝固,金属部件易生锈。洪水、飓风频发,还会对施工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威胁。

地质条件复杂
雨季降水强度大,河岸两侧容易受到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而帕德玛河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所以河床堆积物厚度大,且多为细颗粒的黏土和粉砂,质地非常松软。
如此复杂的水下地质条件让大桥的基础(桥墩)难以稳固。
本地资源短缺
孟加拉国境内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占比小,地表物质以河流沉积物为主,缺少岩石,建筑材料需进口。
烧制水泥需要的石灰岩、混凝土需要的粉煤灰,甚至是其他国家随处可见的碎石块,在孟加拉国都是稀罕物。

经济基础薄弱
孟加拉国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基础薄弱,许多工程建设的技术、设备尚不完备。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港口吞吐能力较落后,这就使得大桥在修建过程中物资、人员的调度受到阻碍,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不便。
除了这些,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疫情的影响以及一些其他国家的非议与阻挠也对这项工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03
难点的攻克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不利条件,许多国家考察后,都不愿意接下这个项目。最终只有中国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建造的过程中,我们究竟作出了哪些努力?
首先,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就花了很多心思。
造桥墩时需要避开雨季,这时河流水位低,便于施工,各种灾害也相对较少,所以要赶在6月前(雨季未到)完工。
其次,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中国成功建造了抗风、抗震、抗压、耐冲刷的桥梁,桥墩、桥身组合。


为了让桥墩更加稳固,帕德玛大桥用上了钢桩。每个桥墩围着6根又重又粗(直径3米、重550吨)的钢桩,它们每根都长达125米(世界最长),深深斜插进河里(深约120米,是世界上入土最深的斜钢桩基础)。
钢桩上部连接着混凝土制成的承台和墩柱,整个桥墩看起来像一个“六脚凳”。
整座大桥主体部分需要40个桥墩作为支撑,其中22个所处的位置地质条件尤其糟糕,所以这部分桥墩除了6根斜桩外,还在中间额外加了一根直桩,形成了6+1的结构。
最终共计使用了262根钢桩,耗时4年才全部完工。

拥有了这样稳固的桥墩作为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架上同样稳固的桥身。
经研究,如果把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使用,坚固性更强。但把钢作为桥身的材料,难免使其变得巨重无比。
所以我们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天一号”起重船,能吊起3600吨重物的它,轻轻松松把每跨重达3200吨的钢质桥身(世界单跨最长、最重的钢制桥梁)稳稳地架在了桥墩上。

在桥梁施工的同时,还要进行河道清淤,清理出来的淤泥,不仅可以直接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还能用来加固两岸河堤。并且淤泥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植物生长,可以为附近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04
修建的意义
在克服诸多建设中的困难以后,帕德玛大桥终于与世人见面了。它对孟加拉国和我国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孟加拉国的意义
✓ 经济
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孟加拉国各个地区间的空间联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同时,大桥的修建还催生出一批与桥梁建设相关的产业,如钢铁、水泥制造业等。

不仅在当下,帕德玛大桥的修建对未来也意义非凡。
以帕德玛大桥为中心,未来还会建设新的经济区和高科技园区,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发展潜力大大提升。
✓ 社会
在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之前,想要越过帕德玛河下游,都得依靠摆渡或者绕路,这往往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彼岸,这种运速低、运量小、安全性差的运输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
有了帕德玛大桥,这趟行程被缩短至1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使各种工作岗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修建大桥至少聘用了当地5万多人一同参与,包括钢筋工、装吊工、电焊工、钳工、司机等多个工种,起到了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当然,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
孟加拉国由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支持建成的电站

此外,在中国援建的这段时间里,孟加拉国还向中国企业学习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经验,当地劳动力素质也有所提高。

对我国的意义
✓ 在帕德玛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许多攻克桥梁工程方面难题的宝贵经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能促使我国未来承接更多的同类国际项目,有利于向世界推广我国的基建标准和服务标准。
孟加拉国央行发行的以帕德玛大桥为主题的纪念钞

✓ 帕德玛大桥能促进两国间贸易量的增加,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未来必定还会有更加密切深入的合作。
✓ 帕德玛大桥也是中国与孟加拉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次合作,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伙伴关系日益紧密,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 帕德玛大桥还为我国西南内陆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拓展了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发展的空间,加深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国际合作。

点击链接,听羊羊讲解四省联考第37题👉“基建狂魔”的又一个出圈项(kao)目(dian)
05
做道题再走~
帕德玛大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南部,修建难度大。该桥作为孟加拉国的“梦想之桥”,建成后将结束该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往来需要摆渡的历史,西南部与达卡连成一片,极大地促进孟加拉国经济社会发展。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河汇合于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帕德玛大桥桥梁施工面临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很难在当地获得建桥的石料,水泥也需要从国外进口。下列两幅图分别示意达卡位置和帕德玛大桥修建场景。

1.帕德玛大桥建成前,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往来需要摆渡,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2.简述孟加拉国建设帕德玛大桥缺少石料的原因。(4分)
3.为什么帕德玛人桥被当地人民称为“梦想之桥”?(6分
参考答案
1.地处平原,地势低洼,河道纵横;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汛期河流水位高,且大河下游河道不稳定;水下地质条件复杂,修建大桥难度大。(任答两点,得4分)
2.境内地形平坦,缺乏岩石构成的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2分);位于大河下游,河流水流速度十分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以淤泥为主(2分)。
3.有利于加强首都和其它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2分);带动与桥梁建设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困难(2分)。
*声明: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号为整合发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