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成功的对华援助?浅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前世今生(4)凛冽寒冬

2022-11-10 12:06 作者:直江_Naoe  | 我要投稿

       各位好啊,这里是直江。

       这段时间全国的疫情相当严重,希望各位还是要做好防护,身体健康哦!

       笔者其实还好,在爆发之前还是出学校放松了一天,而我的有些室友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学校大门了……

       这次的更新夹带了一些本人对于当前的交通文化的一部分粗浅看法的议论在里面,但是也和今天的主题——2号线还是有些关系的,所以就把这一段当作一个小插曲处理吧。

      专栏头图感谢@小轩糖的提供!

重庆2号线的新车(本人摄于天堂堡站)


7 凛冬中,唯顽强者屹立不倒

       正当重庆单轨2号线一步步走向落地的过程中,大家都认为松下一口气静待花开之时,寒气,以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来临了。

       1995年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不再审批所有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并且所有城市正在推进的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就这样被强制按下了暂停键(北上广除外)。

《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图片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虽然文件本身的意义是想给全国上下如火如荼,走向过热的轨道交通建设进程降降温,无可厚非。但这对于一些中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计划而言,则是一场堪比晴天霹雳的灾难性打击。北上广除外,已经批准立项并在之前获得同意的项目就这么被停了下来,收了回去。大连、青岛、天津、南京等城市的轨交规划也因此按下了暂停键,而各地的轨道办因为无事可做而逐渐面临被裁撤的局面,作为最执着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庆,自然也遭到了当头一棒。

       这无疑就是重庆轨道交通的至暗时刻。曾经的雄心抱负,曾经的满腔热血,曾经的意气风发,在一纸禁令下随风而散。奋斗了十几年乃至于几代重庆人的世纪工程,就这么回到了起点。

       当时的重庆轨道交通是个什么情况呢?难道要跟着其他城市一样,关闭轨交公司,将半个世纪的轨交梦再度雪藏?

       很显然,重庆没有怎么做。

       即便是最难的时候,也要咬着牙关坚持下去。因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一息尚存,重庆的轨交梦便进不了历史的垃圾堆。

       不过你要说这段日子里重庆轨道交通活得很畅快,那肯定不可能的。

       这段时间,重庆轨道交通先得自己维持住自己的日常运营,仅靠政府拨来的预算那是不够的,得自己想办法。于是就有了各位重庆的铁道迷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沈晓阳在李子坝洗车.jpg。

       不仅仅是洗车场,当时的重庆轨道交通为了生存还搞出了许多花活,包括但不限于:在李子坝办洗车场、领导员工带头出钱维持三块牌子的运作、经营出租车座套保洁公司、在南山上开溜索办旅游业……

       总之,对于重庆轨道交通来说,这几年的至暗时刻非常的不容易,这段时光也是忙碌充实的一段时光,成为了当年亲历者的珍贵回忆。虽然单轨之梦仍然遥远,但是,只要能窥见自己在追梦大道上的脚印,大家心里的沮丧和失落也便如繁衍后代的蒲公英一样飘走了吧。

      两年后,转机再一次到来了。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重庆设立直辖市的决议。6月18日,重庆市正式脱离四川省,成为了全国第四个直辖市。

       不过准确来说,这次转机的开端还是在重庆直辖的四个月前。

       1997年2月,重庆市渝中区,雾都宾馆。宾馆今天即将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时任国家计委主任——郭树言先生以及四川省副省长——甘宇平先生。二人来渝的本意,是来视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三峡工程。

       接下来的这个操作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反正就是一个字:绝!王根芳局长和重庆轨道交通的员工们把自己制作的2号线单轨车的模型搬到了宾馆里展览,然后——顺路过来的二人对这列单轨列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公用局便顺势即兴发挥,用一刻钟的时间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二人一致认为: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设应该尽快重新上马。


这个模型大抵应该长这个样子,左侧那位就是沈晓阳先生

       (感谢@目白風咲-長野運転所的供图)

       而在直辖之后,轨道交通的计划又得到了新一届市政府的重视,甚至时任市长蒲海清先生还为重庆轨道交通题了词:“为了山城有坦途”。此后的形势便逐渐好转,而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也即将抵达广阔的西部各地,2号线的建设工程再一次被拉上了台面。重庆轨道交通,无疑依靠着自己的顽强,在这严冬中最终活了过来。

       这里笔者很想化用游戏《明日方舟》里形容塞雷娅“风暴中,唯保守者屹立不倒。”这句话,送给当年重庆轨道交通的各位:

        凛冬中,唯顽强者屹立不倒!

7.5 交通文化要从开始抓起

       1999年,新任重庆市长包叙定先生(不知道这个工程已经熬走了多少任市长了233)上任后举办的第一次单轨项目决策会议的时候,在第一点就提到:一定要将轨道文化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要将单轨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为什么我要把这一点单独拎出来说说呢?因为这一点,高瞻远瞩。

       接下来是一段小小的议论环节,如果不想看可以酌情跳过。

       现代的交通文化,要从建设现代交通的那一刻起,就要注重培养,不可偏废。笔者现在并将长期认为: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交通承载的不应该只是常规的运输和经济职能,而应该包括这个城市所属于、所代表、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发展交通文化,不仅仅有利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种套话,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让市民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对轨交的关心的双向互动,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让现代的交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真正的一份子,甚至就像一个家里的孩子一样。相反,如果以“经济上升期”“要解决更实际的需求”“先有了才能发展文化”为由而忽视乃至否定交通文化的意义(其实二者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这里不再展开),则会使人们长期认为现有的交通形式:动车、火车、地铁、单轨、飞机等等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一种冷冰冰的钢铁躯壳而已。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即便是现在,整个中国在这方面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看到菜园坝站和火车北站车迷送别的场面,笔者甚是欣慰,甚至洒下了几滴眼泪),但仍然乏善可陈,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前期不重视的亏。

       而重庆轨道交通也凭借在早期就开始重视的文化氛围建设,成为了笔者心目中全国轨道交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没有之一,而以2号线为代表的重庆轨道交通,也成功地成为了重庆市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重庆轨道文化的重量级象征——单轨穿楼,参上!(本人摄于李子坝站)

       谈了这么久,我们的另外一个主角——以日立公司为代表的日资企业也即将闪亮登场(?)。

       (To be continued……)

最成功的对华援助?浅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前世今生(4)凛冽寒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