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此念访谈笔记,人生的意义首在自我觉醒(二)+应用~
开始第三期:人生的意义

儒家的死亡观,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结束,是价值生命的完成
价值生命就是了解思想的重要,朝闻道夕死可矣,听懂了道,就把心灵转向了正确的方向
道的方向,没有什么挂碍,也没有什么执着
一般人会就与身边人互动的情况来界定自己,但是生老病死会触发我们对“稳定生活”的思考,如何才能求得心安?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一定会指向快乐
人活在世界上有各种痛苦,佛教说,离开烦恼,没有菩提,在烦恼中才能产生觉悟的智慧,一帆风顺一般是没有进步,在痛苦中煎熬,在考验中成长,自己慢慢站稳,也能让他人依靠

人生的意义,是要每一个人在他生命过程里面,不断实现出来的,意义就是,理解的可能性
当你选择的时候,你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选吗?你理解的话,就代表这样的人生有一样,否则做不做很多事情都没有差别
为什么能不断的做事,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意义不是说摆在那里等自己去发现的,而是要去实现的,具体的做一件事情比如参加访谈,这就是在实现意义,累、辛苦,但为什么要做呢,可以躺平的,但是,你理解自己做这个选择、过这样的生活,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意义由自己肯定,不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的意义
太多人把人生的意义转移到别人身上,为了父母,为了光宗耀祖,或者为了下一代,永远把意义推给别人,那都是一种逃避,人生的意义绝不能在另一个人身上
人生的意义,首先一定在于具体的自觉,“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拿定的主意是不应该被拿走的,这代表人生第一件事,要自我的觉醒,知道我的人生我负责,如果不能说自己负责,就是活在他人的期望或要求之下,哪怕是企业家,如果是活在父母或社会要求之下,自己在哪里呢?

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样的生活,自己可以理解吗?
通过影视剧作品,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人生,比如【教父】,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生,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然后就发现他们有自己生活的原则,一诺千金、两肋插刀、生死不惜,看了之后会感触,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吗?
战争中逝去的那些生命,他们的意义谁负责呢?古代的平民缺乏自我的觉醒,生命非常脆弱,个人活在群体里面,以群体的意志作为个人生命的指标,就很可惜
人的生命要自己负责,要自己打定主意,人生完全在于自己

所以我知道这个肯定还有第四期QAQ,因为人生的意义,首先是自我的觉醒,然后肯定还有后续。。。
傅教授的关于痛苦、关于悟道的内容,时间限制吧,展开的有点少,其实这部分内容真的是【不羁的灵魂】里展开的更多
痛苦是自由的代价,不要因为害怕痛苦而逃避,本身就是意义了,这样去经历,就能不断的上升,最后达到极乐的状态
能够每时每刻都极致的生活,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在做最应该的事情,这样的生命,是没有遗憾的,这样的状态死亡的话,就是价值生命完成的状态,因为转向正确的方向——即悟道之后,每时每刻都是价值生命的不断完成,每一个点都往后延续,但每一个点又都是句号

而关于理解的可能性,其实本质是选择权在自己手上,自己是有选择权的,自己理解为什么这么选
这就是我一直想保有的,我不愿意失去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因为自己资源和能力是如此有限,一旦“贷款”了自己的人生,想要他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把自己这个“资产”的投资权给了他人,非常可能收益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要被迫陷入,不以惨痛的方式切割无法脱身
我见到了许多把选择权让渡给家人和丈夫的女性,我的女性亲友基本都是这样的,她们能力强于老公,但也觉得有个老公才是好的。。。她们说,人生就是不能想的,想就没法过了,不要想,就每天生活就行了
可能不用选对她们来说是一种轻松吧
因为我每次选择之后都会很害怕,害怕不确定的未来,害怕会没有未来,我无数次经历迷茫、害怕、乃至失眠抑郁
但是我还是要保有人生的选择权,没能拥有的,是能力不够,我接受现实,但是,我理解自己现在所做的选择

傅教授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群体意志代替个人意志,这个在军队中还是需要这样的
政治和军事、国家法律这些,是不同于国学、哲学的存在
关于他对于很多生命消逝的感慨,很能理解,每天都有生命在没有觉醒的时候就消逝了,所以科学的尽头是宗教学。。。要不然真的无法理解到底世界有哪种公平。。。
个人认为感觉是上天恩赐的公平,但哪些小小年纪就消逝的生命,在漫漫历史中都如此的那些生命,意义何在?只能相信有轮回了。。。

还有,没有任何事情能一定指向快乐、幸福,道德不能,积极努力也不能
傅教授在解释说孝顺不能指向快乐的时候,回应不同父母的问题时,他用的举例法,你们所有人的痛苦,比起舜都弱爆了——但这又指向一个问题,就是痛苦的比较,感受的比较,这是一个矛盾点
仁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感觉,选自己的道路,道是人存在的本身是最大的意义,而不是世俗的价值观,包括生命的意义是自觉,自己的生命意义不应该在任何他人身上
既然如此了,他们本人的痛苦不就是最大的指引了?还用舜作为道德标杆来树立一个“应该”的价值观,那不是违背了所讲的仁、所讲的道?
如果一个理论不能用来指导人的行动,解决人的问题,那么应当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
当然,那个痛苦的人才是自己生活幸福的责任人,他自己才有责任去为自己寻找出路,国学并不承担这个。。。看每个人自己能怎么用了

【不羁的灵魂】里面说,幸福是一个决定,其实不需要任何的条件
个人觉得这个跟傅教授讲的“仁”“道”“生命意义”才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哲学
其实是能解决一部分人的痛苦问题的
每个人天然的天性、性格、原生家庭、经历、三观、认知结构都不同,所以大家能用来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比如个人就不太愿意用西医来解决健康问题,自己认可的是中医

傅教授也讲了他对意义的看法,自己理解即可,不需要任何人认可
他对事情的看法,顺其自然
其实自己为什么停下之前的梳理,来扒傅教授的访谈?
因为感觉在他的访谈里,有自己思考生活应该如何继续的完整答案,可以把自己模糊的思考串起来
所以,在尝试解构教授的访谈内容,做了一些触动延展之后,要重新来设立自己的问题,再次用V2版库来重组信息了

问题/发展:
自己其实只知道今年、明年自己想做些什么事情,但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向好,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有很好的未来,当然也不确定未来在哪里,但自己也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尽力了
周围有各种角色和关系,之前没处理好的、有遗憾的,现在处理的不知道如何的
这种情况下,如何心安?如何坦然?因为还是要让自己睡眠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每天都心情放松的生活
总结问题,该如何坦然的生活在当下,我其实并不想主动调整此阶段的目标和状态,只是会担心以睡眠和心情放松为指标,不够努力,会导致平庸的一生——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成功的
再总结问题,就是又当又立的纠结心情,应该怎么解决^_^

从傅教授者几篇访谈里get的人生重要事项:
仁,尊重自己的感觉,按感觉去善行,这样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力量
道,自己存在本身是最重要的,世俗的“追求”和技术都是从人本身发展出来的,但其重要性都不应该超过人的存在本身——超过心灵和身体的负荷程度了,比自己心灵和身体的健康还重要的话,那就不对了
悟道之后,经历的各种事情都是条件成熟后的自然发生,自己也就“顺其自然”,放松、顺着!
这些国学内容,都是为了让生命得以安顿
痛苦是自由的代价,烦恼是觉悟的土壤,其实都并不可怕,也不需要为了逃避而给自己搞出更多的麻烦
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的觉醒,自己的意志不能让他人控制,自己的意义也不应建立在他人身上,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所以,最后给自己一个正向路径吧
能有选择权和能按自己感觉生活的自己,已经非常有幸了,就好好的先过现在的人生,当然渴望未来能拥有世俗认可的更高的价值——但这是不可控的,自己应该坦然,自己现在这样的存在就已经是最高的价值了,国学上这就是真理,不必自证的,不必争对争好的。。。坦然的,顺其自然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