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揭秘中国式焦虑,火力不足恐惧症

提起火箭炮,你能想到什么?斜着架起的16连发喀秋莎,我想一定会是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其特点一般是,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准度一般,飞出去像礼花弹,不能瞄准到点,只能打击一个面,不求精度高,只求覆盖好。
难道,这就是火箭炮的命运了吗?当然不是!
大家好,我是元仔。
我国有一款火箭炮-神鹰400,姿态比较奇怪,垂直发射

神鹰400
在此之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火箭弹都是采用倾斜的姿态,不仅如此,这厮还可以制导,采用惯性加主动雷达制导,最大精确射程达到了350-420公里,误差不过十几米甚至更底。
垂发加制导,你这玩意和导弹有什么区别?虽然国际上有颇有微词,但我们的专家还是给这款武器定了性,别瞎说,这真是如假包换的火箭炮,谁规定去二仙桥就一定要走成华大道?我就是乐意绕个路怎么就不行。
绕的何止是路,还绕过了《弹道导弹不扩散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国际军火贸易,禁止出售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弹道导弹。虽然这个条约我们没有签过字,本可以视为厕所里的纸,但是本着尊重国际惯例的自律精神,还是自觉地在遵守着。

而这款武器问世的背景是,很多亚非拉国家人菜瘾大,本国的军工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偏偏就喜欢精度高威力大的中近程战术导弹,但是买这样的武器很容易把五常得罪个遍,论谁都没有这个胆。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350公里怎么了,垂发制导又怎么了,它就是个火箭弹,又不是弹道导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终于可以享受一波火力下乡,科技扶贫了。
这样看来,我们的火箭炮发展在未来似乎不免会落入俗套,处于无限趋近被东风快递收购的边缘。
暴力美学,是我军一直以来发展武器的核心要素。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在军迷中广为流传的超级梗——火力不足恐惧症。内容依旧硬核,干货塞满,要是你觉得过瘾,别忘了点赞支持啊。
狙击枪这种吃鸡神器,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抗美援朝一战之后,美军用了几十年时间,终于把狙击步枪的精度提高到了变态的水平,相比之下,种花家也用了几十年时间,把狙击步枪的杀伤范围扩大到了变态的水平。

这是一款我军装备狙击榴弹炮,最大射程2200米,精确打击射程800-1100米,射击精度25厘米,不好意思这个精度真不算高,但是没关系,因为它的杀伤半径足有5米,不仅可以适配弹鼓,杀红了眼也可以适配弹链,还是连发。
虽然他的精度那么普通,但用榴弹扫射的时候却那么自信。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暴力美学的我国武器,打在公屏上,盲猜各种59必会有一席之地。

五九下山
有对手机电量焦虑的,有对吃饭发胖焦虑的,还有对火力不足焦虑的。自从上个世纪那场立国之战的殊死交锋过后,我们和那时对手都在战后痛定思痛的演进中,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当美军在中东战场上指点以色列军队迂回穿插的时候,兔子开始在各种演习中上演狂轰乱炸,一颗永远保持焦虑不安的种子已经深深的被埋下。
你不禁会问,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类似于战后创伤的应激综合征呢?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问问人形大炮范弗利特,一个火力恐惧癌晚期患者,标准的美系将领。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战场上疯狂的计量单位——范弗利特弹药量。

在朝鲜战场上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理念:我们必须倾泻钢铁与烈焰而不是士兵,我要留下无数个弹坑,那种让人可以连着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里的密度,老子是认真的。
简单点说就是,过饱和轰炸。以上甘岭为例,美军为了夺取两个战略要地,在总面积仅有3.7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倾斜炮弹190多万发,航空炸弹超过5000多枚,用大炮改变地理,硬是将山头削低了2米!
这大概就是范弗利特给当志愿军留下的深刻印象,充足的后勤保障和不讲武德的火力覆盖。虽然从抗战一路走来,加上后来解放战争的洗礼,借助缴获的敌军火炮,我军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炮兵部队,但是直到遇到范弗利特,才深刻意识到炮火覆盖竟然也可以这样玩,从此对于火力有了一种深不见底的欲求。
在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出动48个炮兵团,共消耗炮弹106万发,对面的越军只有9个炮兵团,其有生力量在疯狂的炮火呼啸中被极大的杀伤。就好像范弗利特的必杀技被我军写轮眼完美复制,敌人以为会迎来一波暗夜传奇迂回穿插,没想到二话不说给老子炸。
之前我记得还有个叫第二炮兵的单位,也挺牛的,据说重金投入,可惜后来经营不善打不开销路,成立几十年只卖出去过一次,还是沙漠那边穷嗖的油贩子,后来听说军转民改行做快递了,挺可惜的。
话说回来,追根溯源的话,对火力不足的恐惧来源于抗美援朝一战,是公认的起点,这是一场塑造新中国的重要事件,在双方火力极端悬殊的状况下,仍然能够打成平手,对于任何一个参战的国家都会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当我们面对手里的武器总觉得口径太小时,美军也会停留在中南半岛17度线犹豫徘徊不敢贸然北上。
如今的和平繁荣和武器发展暴力的美学是那场战争影响至今的痕迹,有人说火力不足恐惧症是病,得治!但几乎每一款新式亮相的武器都能发现病的不轻,几乎每一次军事演习都能看到排山倒海的新病情,这样实属病入膏肓,连学医的鲁迅都表示回天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