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来那么多现实版樊胜美!
最近好多电视剧消费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对原生家庭的怨恨情绪。比如《都挺好》,《欢乐颂》。而我觉得长春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春潮》,才是真实反应原生家庭问题的好作品。
电影《春潮》里真实地反应了一个病态的家庭环境以及中毒的父/母会给子女带来的影响:女主虽然非常不希望步她妈妈的后尘,想要做一个好妈妈,给自己的女儿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然而童年带给她的伤痛已经深深地刻在她的潜意识里,无时无刻不在蚕食她的精力,影响她的情绪,让她没有余力去做一个好妈妈,只能通过疯狂工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则以堕落的姿态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实际上《春潮》的女主算好的了,起码她有自省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有无数的原生家庭受害者,会把自己摆在“纯粹受害者”的位置上,认为自己完全善良无辜。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并且把自己得自父母的伤痛继续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而不自知。俨然成为了自己父母的翻版。
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是迎合了观众的这种想法。是那些不承认自身问题的“纯粹受害者”心中完美的自己。就如《娘道》里的瑛姑是他们父母心中完美的母亲形象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看,《春潮》里的老母亲虽然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但却是一个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好人。同样的,女主虽然没能力(虽然她很渴望)做一个好妈妈,但是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好记者。在外人眼中,无法谅解这种母亲的女儿显然是“不孝”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矛盾。然而某些影视剧中,则把中毒的父母完全刻画成了彻彻底底的“坏人”,巧妙地避开了这个矛盾。恰如以前描写“苦心父母和不孝子女”的影视作品把子女刻画成彻彻底底的“坏人”一样,只不过角色互换一下,实际是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