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实现碳达峰,是不是意味着将迎来下一个风口?

过去几十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路高歌,在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同时,环境恶化的趋势越加严重,资源浪费难以遏制。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的恶果不仅体现在高昂的治理成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意味着环境风险导致的增长减速和潜在支出。
“碳达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2030年实现碳达峰,意味着将迎来下一个风口,真是这样吗?

ESG是什么?和碳达峰有什么关系?
ESG投资理念源于国外,并在全球市场迅速发展。中国的ESG投资规模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双碳”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用ESG标准进行管理,中国的监管部门也发布系列政策来推动企业对ESG相关信息的披露。
E (Environmental,环境)指公司在环境方面的积极作为,符合现有的政策制度、关注未来影响等,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涵盖能源、水等资源的投入。后者主要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资源消耗、废物污染、沙漠化率、生物多样性等。除了环保,ESG指数还关注社会与公司治理两个方面。
S (Social,社会)指企业在社会方面的表现,体现在对外领导力、员工、客户、股东和社区等方面,主要包括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员工福利,客户满意度,性别平等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助推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一环。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对消费者、员工、股东和企业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
G (Governance,治理)指公司在治理结构、透明度、独立性、董事会多样性、管理层薪酬和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因素有董事会的组成,高管的薪酬,腐败与贿赂,违规罚款,负面新闻等。公司治理对企业至关重要,与环境和社会方面相比,治理绩效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最大。
总而言之,ESG投资就是将可能影响到企业可持续性经营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等非财务因素纳入财务分析,并包含在投资与研究的范畴之内。

目前,ESG投资在全球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投资机构倾向于结合多种ESG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决策,ESG整合策略取代负面筛选成为最受欢迎的可持续投资策略;二是投资者为创造额外收益并规避下行风险,将ESG因素纳入Smart Beta投资策略;三是气候风险因素成为投资决策中最受关注的ESG因素。

政策与监管层面
2021年9月24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完善政策机制。就此,绿色金融被写入“双碳”顶层设计,绿色金融领域迎来蓝海市场。

ESG与其投资市场的发展前景
放眼全球市场,在ESG理念下,可持续投资已风生水起。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广义ESG投资资产规模已达到45万亿美元,2020年末全球ESG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1万亿美元。“双碳”目标对金融业提岀了更高要求,金融支持零碳转型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突出。据央行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每年需投入2.2万亿元;2030年至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国外ESG投资市场相对成熟,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处于方兴之时的ESG投资市场,有企业在行动;也有投资机构推动企业在行动。

金融市场层面
碳中和和ESG概念正在金融市场掀起一场龙卷风。
首先是出现了各大ESG指数,例如ESG100、ESG领先、300esg 基准指数等。
举个例子,
ESG100,即中证财通中国可持续发展100(ECPI ESG)指数是根据 ECPI ESG 评级方法,从沪深 300 指数样本股中挑选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级较高的 100 只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以反映沪深 300 指数中 ECPI ESG 评级较高公司股票的走势。
沪深 300ESG 领先指数则从沪深 300 指数样本股中选取 ESG 分数最高的 100 只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 ESG 分数较高股票的综合表现,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新的标的。
其次通过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流程,投资类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碳中和目标适时调整投资战略,主动识别和控制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风险,积极践行低碳投资,扩大对绿色领域的投资规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现碳中和经济支持。
这些策略有规范筛选、负面筛选、正面筛选、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等。规范筛选是指按照基于国际规范所制定的最低商业或发行人标准筛选投资。关于ESG因素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一般是指由联合国(UN)、国际劳工组织(ILO)、经合组织(OECD)和非政府组织(如国际透明组织)等国际机构定义的标准和规范。负面筛选是指基金或投资组合按照特定的ESG准则剔除若干特定行业、公司或业务。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基于道德或价值观的排除法,因为排除标准通常依赖于基金经理或资产所有者的选择。常见的排除标准包括特定的产品类别(如武器、烟草)、公司行为(如腐败、侵犯人权、动物试验)以及其他争议行为。
正面筛选是指投资的ESG表现优于同类的行业、公司或项目,且其评级达到规定阈值以上。根据ESG准则,在一个类别或等级中选择或加权最佳ESG表现的项目、公司或行业。或者说是在确定的投资范围内,选择或加权由ESG分析确定的表现最好或改进最大的项目、公司或行业。这种方法包括“同类最佳”、“整体最佳”和“尽力而为”。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是指投资有助于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题或资产,本质上致力于解决环境和社会类问题,如缓解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性别平等、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基金需要进行ESG分析或筛选,然后才能被列入这一方法的范畴。

企业层面
商业活动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商业活动引发了环境风险,环境问题又给商业活动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企业将在对外发展战略和对内运营管理两个层面建立ESG框架,在运营方面,ESG可以助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碳中和绩效的达成;在战略方面,将ESG的发展理念融入企业规划并构建ESG组织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立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要求,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明确的实施路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深入践行ESG行动目标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管理实践,实现企业碳中和的长远愿景。

CFA的ESG证书
ESG作为今年的高频词,正在被各行各业所重视,相关工作岗位越来越多,想从事相关工作的求职者也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就会把ESG证书作为候选人的考察标准之一。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陆续放出的岗位量远远大于应聘者,符合要求的人才更是“大海捞针”,ESG专业背景人才基本找不到,但凡和ESG沾边的能源公司、碳交易所、NGO等背景的人才都成为了香饽饽。企业内部的相关岗位一般都是需要有一定从业经验、具有现成工作能力的人才。但大学中对环境与企业管理专业、社会学与企业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较少,因此相关证书热度突起。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四种通行的ESG证书:分别是CESGA(由欧洲金融分析师联合会主办考试)、SCR(由全球风险管理专业组织GARP协会推出)、SASB FSA(由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推出的FSA证书)、CFA ESG(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主办考试)。相较而言,CFA ESG证书在中国市场为更多人所知,报名费用是795美元(按当前汇率计,折合人民币5514元)。

但CFA“冠名”的ESG证书,优势在哪儿?
首先是体系完整,知识框架完备。备考过CFA的同学都知道,CFA协会的教材向来以体系完整著称,ESG证书也是如此。ESG教材详细介绍了作为企业,和企业的各方利益者,在现今的投资决策中为何要考虑ESG,以及目前要施行ESG投资所面临的挑战。并把ESG投资的整个价值链做了详尽的展开,分别从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者、基金发起者、金融机构、政策制定者、被投资者、政府和学术圈这八个ESG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进行了描述。接着重点介绍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投资、估值和报告分析中。
其次是初学者友好,这个ESG证书目前被CFA持证人戏称为“CFA四级”,但其实并不会涉及特别复杂的金融知识,考试内容也不涉及任何计算题。
再者考试灵活,拿证时间快。在CFA机考改革后,考试的时间安排已越来越方便,不论是香港还是内地,都可以在线随时预约考位。考完也无需等待,当场出成绩,快速拿证。
且目前考试难度合理,通过率高。由于这个ESG证书还处在早期萌芽的时期,所以考试的难度并不大,通过率有70%左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对绿色金融的重视,预期未来题目难度会上升。

关注ESG和双碳,关注up主,跟随品职李斯克老师,帮你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带来更多干货易懂报告,建立早期先入优势! 还有【89页ESG经典题合集(含解析)】可以找我免费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