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1)政治上: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经济上: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条件: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控制。②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过程
(1)法属海地的独立: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3)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1)以战争的形式实现独立;
(2)既是一次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影响:(1)结束了西、葡等的殖民统治,建立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布局。
(2)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独立后的大部分拉美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的共和国,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沉重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腐朽的封建势力,加速了欧洲、美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独立后的问题:
考迪罗制度:“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者。这种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广泛存在,称为“考迪罗主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又依靠暴力维持统治。考迪罗在国内大多与大地产主勾结,拼命攫取财富;对外则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卑躬屈膝,取得财政和政治支持以维持统治,同时经常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门罗主义:宣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对拉美的控制。
大棒政策:“大棒加胡萝卜”,通过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金元外交:“用金元代替枪弹” ,“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
(二)、民主革命运动
1、背景
①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③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2、表现
①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②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赶走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 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亚洲的觉醒
(一)、概念
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向革命,走向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
(二)、背景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三)、表现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领导力量: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斗争表现:
①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②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3)结果:失败。运动领导阶级的自私和贪婪、内部的分裂和倾轧、秘密革命组织对革命的负面作用和殖民当局卑劣的宗教挑拨政策。
2、伊朗的立宪革命
(1)革命进程: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2)结果: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的辛亥革命
(1)成果: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2)意义:①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②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四)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亚洲人民作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3、传播民主思想,奠定了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的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三、非洲的抗争

★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特点
1、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有组织、规模大、斗争时间长。
2、出现了非洲的第一个政党,标志着近代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3、领导力量多元化,既有宗教领袖、国王,又有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