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工人阶级能从欠发达地区的工人阶级身上捞油水的说法是荒谬的
——应当注意到的是,那些极力证明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物价低的视频里从来不会出现劳动密集型商品。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不是所谓的劳动报酬),即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至少够生活所需的商品以保证这种出卖劳动力的可持续性(这里理论上总体上的要求,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个体的不等价情况,但总体上出卖劳动力的价格至少维持在最低线以上)。
因此,劳动力这种商品,会影响所生产商品的价格。
虽然几乎所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相比农业时代都是暴增了数倍,但相比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力增长太过逊色。这就导致非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非劳动密集型商品的价格迅速拉开了差距(比如不考虑通胀因素,很多电子产品价格在几十年跨度上是下跌的,相对而言装修工这样需要大量人力劳动的价格则不断上升)。
农产品的价格也是这样(当然会有很多贸易保护的因素在这里),在农业生产中所参与的人的劳动力越少(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其价格就会越低。
美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其从生物科技到机械制造,再到信息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水平,促成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发达资本主义牢牢把握住在某些人看来最低端的产业,而欠发达地区反而由于在基础农业生产上不占优势,如果没有强力的市场保护措施,就只能生产那些人力成分更多的产品。你觉得他们种棉花不种粮食是被骗,实际上已经是最优选择。
所以鲁塞尼亚粮食生产跟不上,饿的是亚非拉美欠发达地区,他们反而要指望美国多生产点粮食,不然是真要出现饥荒。
最后再回到劳动力问题上来,欧美农业产品价格低本质上是由于其参与的人力劳动少导致,而实际上其人力成本往往比欠发达地区高的多。
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低,本质上也是由于其符合商品的供需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缺乏劳动力,劳动力价格高,欠发达地区往往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力价格低。
理论上全世界劳动力价格应当趋于平均,但由于各种条件的约束,欠发达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很难流动到发达资本主义地区。
这是因为,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会造成当地生活水平的显著降低。因此在二十世纪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地区往往倾向于境外投资,避免由于本国劳动力价格下跌导致其合法性受到影响。
所以说,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工人阶级,根本无法从所谓的劳动力价格差上捞到任何油水,由于就业机会的搬迁,他们反而面临着失业危机。美国的产业转移就造就了五大湖地区的铁锈带,西欧各国通过高福利勉强维持,但效果也不尽人意。
所以说,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工人阶级能从欠发达地区的工人阶级身上捞油水的说法是荒谬的。从莫种意义上,欠发达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反而受益于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先进农业和工业技术(农业时代比工业时代只会更差,他们反而生活的更好了)。这也是为何某大统领对美国人鼓吹说:墨西哥人和震旦人抢走了你们的工作。
颇具幽默的是,这些民族主义者大多也是把工厂搬到外面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