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是乳山最大的水库,不仅造福于民,还四季风景如画!

2021-06-14 06:51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龙角山水库,位于乳山河中游,地处育黎镇与崖子镇之间,大坝在育黎镇龙角山村西北,距市区20公里。主坝长725米,副坝长176米。总库容1.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6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77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是一座以防洪、农田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为乳山市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乳山市区的主要淡水水源。

编辑

  龙角山水库因龙角山而得名。龙角山位于龙角山村后,系从乳山河东岸山脉向西伸展出的一条山岗,状如一支龙角。清朝时山前建有一座龙庙,后被人毁坏。

  新中国建立初期,乳山境内乳山河等较大河流时常闹水患,而西北、东南等大片山冈、盐碱地旱情严重。为改变这种局面,1959年,经过政府水利部门的勘察设计,牟平县委、县政府组织民工在龙角山与西面山冈之间的狭口处兴建水库。工程于1959年12月14日动工,1960年6月13日竣工,历时正好半年。参加工程的民工8000余人,动用土石92万立方米,投资178万元。

编辑

1977年6月,乳山县又组织实施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调用民工1000余人,将主、副坝迎水面乱石护坝全部改为标准料石浆砌护坝,改泥沙垫层为石子垫层。对主、副坝培宽加厚,坝顶宽度由4.7米增加到7米,最大坝高由23米增加到24米。工程于1978年汛期前竣工,共投工110万个,搬动土石25万立方米,其中护坝用标准料石70万块。1979年1月至1981年12月,又在水库溢洪道上建起了总长103.5米、总宽78.4米、有7孔钢质平板闸门的溢洪闸。溢洪闸造型别致,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编辑

溢洪工程分为闸门、立交桥、机架桥、桥头堡四大部分。闸门用电力启动升降。机架桥凌空悬撑,两个桥头堡雄踞于机架桥东西两头。四层台式楼阁,顶层框架全是玻璃装饰,古今结合,华丽大方。此溢洪工程在1982年全国水利工程评比中,被国家水电部评为优质工程。

  龙角山水库修成,使灌区8个镇、180个村庄、16万亩农田受益。干渠纵贯乳山南北,像条条巨龙,穿山越野,把清澈甘甜的库水送到农村、城市和海滨旅游区,保障了农业、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水库的调洪功能,使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四万亩粮田免受洪水冲击和涝灾。

编辑

乳山河这条“水龙”,如今蛰伏在龙角山水库大坝里,吞云吐雾,衔山含水,呈现出特有的北国水乡的美丽风光。春天,微风拂煦,草木返青,岸边树林、果园里燕飞桃红,广阔的水面上微波荡漾。夏季,上游的浅水区,是看不到边的芦苇荡,乘小船缓缓游弋在里面,常遇水鸟惊起、群蛙乱窜,让人感到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

夏日的傍晚,站在深水区东岸的悬崖上,可见脚下幽深的水中浮出成群结队的长达一米多的大鱼,肥头胖脑、脊背黝黑的是鳙鱼,背色银灰、身宽体胖的是白鲢,脊背青黄、体形俊朗的是草鱼或鲤鱼,红彤彤、金灿灿的是红鲤,还有那黑得有些阴森恐怖的巨型鲶鱼像潜水艇般在水下傲慢地巡行。在僻静处窥视,可见到星罗棋布的甲鱼浮在水中,把鼻子探出水面呼吸,其中大如脸盆者比比皆是。

编辑

秋季,岸边的果园里,满树都是红彤彤的大苹果,笑开了嘴的板栗;山坡上,赤松绿,麻栎黄,盐肤木片片火红,色彩分明;上游面积达三千亩的广阔芦苇荡,芦花婆娑,荻花胜雪;水库里的渔船,捞起满网银光闪闪的鱼和虾。

编辑

寒冬,水库冰封二十里,一派银装素裹好风光。游客到此,不但可游览四时美景,还可以享用到美味的淡水鱼大餐,既有人工放养的鳙鱼、鲢鱼、草鱼、鲤鱼、鯝鱼、鲂鱼和大银鱼,又有乳山河水域里原产的鲫鱼、白漂、黑鳝、白鳝、黄鳝、甲鱼和河虾。由于龙角山水库水体深广,水质清洁,这里出产的淡水鱼味道鲜美,绝无小水体里淡水鱼的土腥味。


这是乳山最大的水库,不仅造福于民,还四季风景如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