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七件事,明眼人一看就知:大明离亡不远矣!
随着历史长河的脚步逐流到公元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看到大明王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是在万历十五年发生许多琐细小事,犹如青萍之末成为大明王朝由此走向崩溃、走向灭亡的前兆。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精彩讲述,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琐细小事。
万历十五年发生如下事件:
一、年仅24岁的万历皇帝登基第15个年头。

编辑
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六月初十万历皇帝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为万历元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其在位共计48位,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亲政后曾主持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与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在酒色无节与辽东惨败、国事困扰中在弘德殿与世长辞。
二、原万历首辅张居正去世的第5个年头。

编辑
张居正简介:(1525年~1582年)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是明朝中后期政冶家、改革家,1582年6月20日逝世,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釣开创了“万历新政”,著作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三、万历者辅申时行上任的第4个年头。

编辑
申时行简介(公元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得状元,万历11年正式出任内阁首辅。历史上对其评价为“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特别是申时行人主文渊阁的九年时间里,和张居正的大刀阔斧改革,相比实在过于平静,以致于有点波澜不惊。
四、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清官海瑞、罢官在家的一代名将戚继光与世长辞。

编辑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之一。海瑞因刚正不阿的一身正气,在朝廷中备受排挤,在断案上不仅明察秋毫,料事如神。

编辑
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后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著名兵书八卷《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和《止止堂集》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
五、明代著名哲学家李贽削发为僧的前一年。

编辑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李贽的一生充满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六、年仅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建立后金。

编辑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精通满汉两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逝世葬亍沈阳清福陵。
相信大家看完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明朝中后期国家处于半战争状态,特别是天启、祟祯两朝的辽东战事,巨大地消耗国家财政,且明末年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各自为伍的农民起义军,执政者(在这里指皇帝)在用人方面毫无辨别忠与奸的能力,再加上明末年间百姓怨声载道,导致民心失去,历史的潮流终将前行在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