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北斗更牛的卫星诞生?中国耗费10年时间成功,美欧吃尽了酸葡萄

图为卫星
中国北斗系统的诞生和建设,不仅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国内航天实力的进步,更是为全球群众提供了一个除了格洛纳斯、伽利略以及GPS之外的定位系统,而近期国内似乎又有比北斗更牛的卫星诞生,中国耗费10年时间终于成功完成了这系统的研发,让美国和欧洲吃尽了酸葡萄,那么中国耗费10年时间,打造出的这种比北斗更牛的卫星究竟是什么?这就是国产鸿雁星座,鸿雁星座具有全天候全时段,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讯能力。

图为鸿雁星座
之所以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和复杂地形条件下双向通信的能力,主要是因为该系统由超过300颗近地卫星和一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而实际上数据通讯并非这一系统的全部功能,这套系统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比北斗还牛的一套卫星星座,就是因为它所具备的其他功能也同样非常强大。这套卫星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能够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例如海洋交通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数据,除此之外还能够向地面接收设备发送大量的图片文字和音频等数据,这样一来这套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气象,海洋开发和防灾减灾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为卫星
并且该系统还可以作为北斗系统的一种有效补充,为了满足全球各个地区的使用需求,北斗系统的轨道是相对较高的,这样一来就难免带来信号较弱的问题,因此当天气状况相对恶劣或者用户正处于建筑物当中时,接收到的北斗信号就会非常微弱。这时候轨道较低,数量更多的鸿雁星座卫星就可以起到暂时接替北斗的作用,地面的用户提供导航信息,同时当用户使用这一系统的时候,还可以在全球的各个角落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对于部分位于特殊地点的用户来说,这样的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船上的海员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使用这一系统来与其他用户保持信息交互,紧急状态下甚至能够用它来进行求援,考虑到目前全球都在进行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这一系统在未来必然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为卫星
而在项目的建设计划上,中国预计将会发射60颗卫星组成一期网络,然后再逐步完成300颗卫星的发射,让信号覆盖全球,因此预计将会在2023年完成全部建设工作,耗资约为200亿,虽然需要的资金非常多,但建成之后能够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巨大的,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能够有效地和美国的space X发射的星链星座进行竞争,率先抢夺重要的轨道和频段,避免这两者都被美国企业所占据之后导致的不利局面,因此鸿雁计划不仅代表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水平,更有利于中国在未来的航天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