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1.2.1.3 旧唯物论的可知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可知论的区别

2023-10-19 15:2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3、旧唯物论的可知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可知论的区别


  同唯心论的可知论相反,唯物论是在肯定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础上解决世界可知性的问题的。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除了“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1]以外,并不存在另一个“彼岸”世界。而思维并不是离开物质的独立实体,而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所谓认识世界,就是人们的头脑对外间世界的反映。思维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构成客观存在的正确映象的,是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如果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人类就不能生存。世界上没有什么原则上不可能被认识的东西,只有现在还没有被认识的东西。凡属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的认识,都是确实可靠的科学知识。这就是唯物论的可知论。唯物论必然是可知论。唯物论的可知论的正确性,是被人类的全部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所充分地证明了的。

  但是,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关于世界可知性的论点虽然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却是肤浅的、贫乏的,形而上学的。第一、旧唯物论不了解实践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基础,不了解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这主要地表现在:它不了解人的思维能力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不了解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而把它理解为消极的直观,即镜面式的反映;它不了解实践是检验思维是否符合于存在的唯一标准。第二、旧唯物论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这主要地表现在:它不了解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辩证法过程,而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僵死的、不动的、一次完成的,因此,它不懂得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和错误等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旧唯物论的世界可知论有这样的缺点,所以,它不能驳倒唯心论和不可知论。至于把世界可知性的问题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任务,是由辩证唯物论完成的。

  辩证唯物论首先肯定思维依赖于存在。从思维的起源上看,思维本身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就是人脑这种高度组织起来了的物质的属性。从思维的内容上看,思维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被移置于头脑中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所以,如果没有物质世界,没有人脑这种高度组织起来了的物质,就不可能有思维。这就是思维对于存在的依赖。另一方面,人们的思维不仅可以反映存在,而且在反映了存在之后又能够通过社会的实践,按照既定的目的去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之被改造也依赖于作为存在之反映的思维。在这个意义上,思维和存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两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辩证唯物论的可知论。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是不可分离地结合着的。意识不只是反映客观世界就告完结,更重要的是要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即改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是存在向思维的转化;“创造客观世界”,是思维向存在的转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二者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因而对于世界的认识就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在世世代代绵延不绝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世界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注:

[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

[2]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

《唯物辩证法大纲》1.2.1.3 旧唯物论的可知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可知论的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