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1.1.2.4 唯心论与宗教联盟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4、唯心论与宗教联盟
同唯物论的情形相反,唯心论在历史上通常是与宗教结成联盟的。
作为社会意识的不同形式,宗教与唯心论是有区别的。宗教的世界观是独断的、迷信的,它不是要求人们理解它所说的东西,而是要求人们信仰它所说的东西(例如它可以毫无根据地宣传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世界的神话),而唯心论则采取理论的形式,它或多或少地要估计到当时科学的成就,并运用逻辑的方法来论证它的主张,而不是赤裸裸地去宣传上帝创世之类的显然荒谬的神话。但是,这种区别是形式方面的区别,二者在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具有相同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并且起着相同的社会作用。
从认识论的根源看,宗教的特征就在于信仰和崇拜超自然的力量。一切宗教都把幻想出来的超自然的力量 神说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主。这实际上正是把人们的表象和概念夸大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同唯心论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如果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唯心论的解决,就必然要承认物质世界是被精神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就必然要得到同宗教的创世说同样荒谬的结论。所以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1]哲学唯心论中的所谓“绝对精神”、“理念”等等,不过是用哲学的语言装饰起来了的“上帝”而已。认识史表明,唯心论是从宗教观念中发展出来的,它无非是被陶熔了的、被蒸馏了的、被精制了的宗教。
从社会的根源看,“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宗教最初是原始人对于他们所不能理解、不能支配的外间自然力的恐惧的结果,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则首先是被压迫群众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灾难无能为力的结果。由于人们在统治着自己的外间力量面前软弱无力,找不到摆脱悲惨境况的实际出路,需要用幻想的出路来安慰自己,于是就产生了对于上帝、魔鬼、奇迹等等的信仰,把希望从地上移到“天国”,从现实移到“来世”。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是“被压迫众生的叹息”。这种自发地产生出来的宗教,本来既是劳动群众的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劳动群众对现实苦难的抗议。但是到了统治阶级手里,却把抗议的因素完全剔除,把宗教修改得完全适合自己的需要,他们通过宗教教义的宣传,把劳动人民的苦难归结为上帝的惩罚,劝导劳动人民驯顺温良,乐天安命,放弃现实斗争,以便在死后进入“天堂”。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客观环境,以及剥削阶级利益的需要,就是宗教这种荒谬绝伦的意识形态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根源。显然,这同唯心论长期存在的根源是一致的。
从社会作用方面看,宗教也同唯心论一样:否认客观规律(一切都是“上帝的意志”!),否认科学和知识的力量(“彼岸”世界是人的智慧所达不到的!),否认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尘世”生活是暂时的,一切斗争都是无谓之举!)。如果说科学和唯物论是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火炬的话,那么宗教和唯心论就是使人们陷入黑暗深渊的蒙眼布。它们都是阻碍劳动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绊脚石,都是剥削阶级压迫人民的精神武器。[3]
由于宗教与唯心论具有共同的本质,因此它们是紧密结合,互相支持的。宗教为唯心论准备精神的地盘,唯心论为宗教设置理论的基础。随着阶级斗争情况的变化,唯心论同宗教联盟的方式也是变化的。在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水平低下的历史时期,唯心论同宗教的结合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唯心论不过是宗教的婢女,不过是为宗教教义作“论证”的一种方法(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是最典型的表现)。它们公开反对科学,教会和僧侣们残酷地迫害科学人物。在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初期,因为资产阶级既需要宗教来欺骗劳动群众,以巩固它们的统治,又需要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一般说来唯心论就不是公开地拥护宗教,反对科学,而是极力调和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知识,证明它们都是真理,各有地盘。到了资本主义已经完全腐朽了的现代,唯心论又大声地求救于宗教,要求回到中世纪时代,再充神学的奴仆。现代的唯心论已是赤裸裸地同宗教缔结同盟了。现代资产阶级从巨量的利润中拿出亿万美元来支持教会,支持唯心论哲学的“新”流派,是非常自然的。
宗教和唯心论的未来怎样呢?到了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胜利的时候,还会不会有宗教和唯心论呢?
先看看宗教的情形。前面分析过,宗教的物质根源在于统治着人们的异己力量,在于由剥削制度所造成的那种人们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宗教本身无非是这种情况的虚幻的反映。马克思说:“要求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4]当人们在实践上消灭了剥削制度,把自己从社会关系的奴仆变成了社会关系的主人的时候,需要幻想的处境就不存在了,“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原因很简单,这就是那时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反映了。”[5]因此,在阶级消灭以后,作为历史现象的宗教是必然要最终地走向消灭的。
至于唯心论的情形,就要复杂得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说:“有些人认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矛盾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中消除掉,这个意见显然是不正确的。只要还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还存在着先进和落后的矛盾,还存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那末,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也就还存在,还将经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因而唯心论的阶级根源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唯心论的社会根源就没有了。一万年以后也还将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新和旧的矛盾,革新和保守的矛盾;那些站在旧的方面、保守的方面的人,还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唯心论来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唯心论的认识根源仍然存在,人们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仍然不会终结,不过这种斗争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唯心论也不一定以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形态出现罢了。
注:
[1]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
[2]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4页。
[3]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劳动者假托宗教教义来进行革命斗争的事实。但是,决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说宗教本身能够成为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因为即令在这种情况下,动员、鼓舞和组织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真正力量、仍然是满足劳动群众革命要求的革命政策和革命口号,而宗教不过是这种革命政策和革命口号的一件外衣而已。
[4]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3页。
[5]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