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首推的悍将团长,伤疤达62处!两次授特级英雄,遗憾牺牲
作者:武陟东旭
八路军两个连正在撤退,一个八路军团长堵住去路。
“你们是哪部分的?”团长问。
“3团的。”对方连长说。
“给老子站住!”
“你是哪个部分的?”
“20团的。”
“你凭什么指挥我们?”连长不服。
“今天老子就是要指挥你们!再往后撤老子开枪了。”团长拔出手枪,堵住了对方的去路。
这一幕,发生在1943年8月16日夜,河南林县南部的林南战役中。
1943年4月,日军集结20万大军,对太行山区进行扫荡。
根据地军民早有应对,开始灵活机动应战,让日军晕头转向,一无所获。
而驻扎在豫北山区的蒋军第24集团军(辖第4军和新编第5军)却被日军包围。
新编第5军军长、盗墓者孙殿英首先被吓破了胆,向日军举起了白旗。
然后,他又无耻地劝说第24集团军司令庞炳勋:“放下武器吧,好死不如赖活着,跟谁干不是当官吃饭?”
两个人都是“倒戈将军”,曾经多次换主子,倒戈对于他们已经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庞司令跟着孙殿英当了汉奸,分别被日寇委任为“伪第24集团军”的正、副司令。
倒戈之后,他们毫不客气,于1943年夏调转枪口,对准了八路军,配合日军对平汉路附近的八路军冀鲁豫及太行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
7月上旬,庞、孙的伪军兵分两路,一路占据了平汉路以西的太行区南部的林县及周边地区,另一路占据了平汉路东面的瓦岗集地区,对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虎视眈眈。
刘伯承
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定发起卫南(林县和卫河南)战役,狠狠教训一下这伙认贼作父的伪军。
7月30日,卫南战役拉开大幕。
经过20天激战,歼敌5000余人,不但失地收复,根据地还扩大了面积。
在卫南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129师参谋长李达决定乘胜追击,发动林南战役,将平汉路以西入侵的2万余伪军吃掉。
129师师长刘伯承(中)、邓政委(右)和师参谋长李达(左)
交代一句,参加林南战役的部队,是太行军区、冀南军区一部,还有冀中警备旅约十多个团。
这些部队分为两个集团,从东西两个方向对伪军发起进攻。
东集团负责在林县以北作战,吸引敌人注意力。
西集团打算在敌人主力出动之后,乘虚而入主攻林县城。
东集团不是文章的重点,我们重点说西集团。
它是由第769团、警备旅第32、第20团和第2、第3、第32团等部组成。
卫南、林南战役示意图
这时候,李达将军获得一份情报:伪第24集团军前沿指挥部和地方保安司令部都设在林县,而林县城内兵力空虚,只有一个特务团。城南关,也只有一个日军大队驻扎。
获得这一情报,李达将军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李达将军原来在冯玉祥部队,1931年随董振堂将军举行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而孙殿英原来也是西北军的将领,李达对孙知根知底,知道此人打仗是个饭桶,还夜郎自大,有轻敌的毛病。
因此,他决定让第3团、第20团和第769团在战斗打响后,直捣林县指挥部,这样敌人就成为无头苍蝇,不战自乱。
其中,第3团从城南进攻,第20团从城西进攻,第769团则负责牵制驻扎在林县南关的日军大队。
可以说,林南战役能不能赢,就看第3团和第20团的表现。
18日0时30分,万籁俱寂,3团官兵神不知鬼不觉早登上城墙,趁着敌人毫无防备,顺利占领南门。
接着他们迅速扩大战果,将东门占领。
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林县的东门和南门已经牢牢掌握在3团手中。
与此同时,20团也从林县另一侧发起猛烈的进攻,进展顺利。
林县的敌人成为瓮中捉鳖,插翅难飞。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敌暂编第7军军长刘月亭决定死战,派督战队指挥留在鼓楼的特务团主力顽强抵抗。
他最先投敌,是个铁杆汉奸,孙殿英还是他劝降的。
与此同时,驻扎在南关的日军伊藤大队也迅速出动。
日军战斗力比伪军强,他们的出动让战场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不光如此,日军飞机也出现在战场上空,对3团阵地发动空袭。驻扎在南关的日军伊藤大队战斗力强悍,只有一个排便突破了769团的阵地,杀到了3团的后边。
这样一来,3团受到日伪的前后和空中的夹击,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需要说明一点,3团原来属于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
1943年9月,划归刚建立的第7军分区,称“新1旅第3团”,刚开始磨合。
同时,太行军区刚整编过,部分单位团以下取消了营一级的编制,几个乙种团被降格为丙种团,其中就有3团。
丙种团的兵力稍弱,3团只有5个连。
这一来,战斗力也要打点折扣。
尽管3团官兵英勇抵抗,南门还是失守,防线崩溃,其中有两个连败下阵来。
失利的原因还有一个,团长周凯东刚刚在战斗阵亡了,部队失去了主心骨(不过楚大明当时并不知道)。
20团团长楚大明一看发怒了,拔出手枪拦住去路。
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楚大明要指挥3团的两个连。
因为新1旅3团两个连溃退之后,防线垮掉,第20团的阵地也被冲乱了。
在八路军将领中,楚大明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是出了名的猛将。
楚大明
楚大明是河南商城人,1916年生,是年轻的红军将领之一。
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徐向前麾下的骁将。
抗战爆发后,他在陈赓手下东砍西杀,杀得日军闻风丧胆。
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将军这样夸自己的爱将——太岳战将勇,首推楚大明。
陈赓大将
楚大明身上的伤疤竟然多达62处,28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冀南大口战斗,楚大明率部跟日军血战,他的手枪没有了子弹,刺刀也弯了,枪托也打碎。
他毫不畏惧,大吼一声抱住一名日军,咬住对方耳朵,一口咬下。
他的两颗门牙,也被对方打掉……
1942年10月中旬,冀南军区政治部刘志坚主任受重伤被日军俘虏。
俘虏了八路军的干部,日军非常重视,派重兵看押,刘主任生还的希望渺茫。
刘志坚将军
楚大明奉命劫囚车、救主任。他率部伏击敌人,带领战士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杀出一条血路,从日军魔爪中救出了刘志坚。
消息传到延安,主席说:猛虎团的楚大明了得,硬是在刑场上救人。
1945年7月下旬的磨盘山战役,楚大明奋不顾身跟日军作战,三次受伤。
以上只是楚大明杀敌的例子,但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如此骁勇善战,而且总是身先士卒,身上伤痕累累的将领,是为数不多的。
书归正传,且说由于敌众我寡,3团战士虽奋力作战,防线还是崩溃,20团阵地也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
如果不止住溃败之势,李达制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这仗白打了,战士的血白流了。
不光如此,日伪军如果内外夹击,3团和20团将凶多吉少,很难全身而退。
于是,楚大明拔出手枪拦住3团两个连的去路,怒吼一声说:“都给我站住。”
“你是哪一部分的,凭什么指挥我们?”一个连长问道。
“我是20团的。”
“凭什么指挥我们?”
“今天你们必须听我指挥,谁敢不听老子毙了谁!”
战士们纷纷停下脚步。
两个连长也认出了对方是楚大明,不敢再动。
楚大明的脾气,整个军区都知道,如果跟他顶牛,摸不准他还真敢开枪。
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楚大明就大声喊道:“党员跟我上!”
话音未落,他抡起驳壳枪,带头冲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见此情形,3团和20团的战士全都血脉贲张,紧跟着冲了上去。
很快,战士们的子弹就打光了,楚大明再次发出怒吼:“和鬼子拼刺刀!”
这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不能给20团丢脸,守住阵地!”
冲到前面的日伪军一听“20团”,乱了方寸,很快败下阵来。
在20团和769团友军的支援下,南门失而复得。
这一来,城里的伪军像泄气的皮球,丧失了斗志,龟缩在鼓楼核心阵地不敢出来。
楚大明振臂一呼,带着3团和20团乘胜追击,只用了十分钟时间,就杀入鼓楼。
伪军中有人认识楚大明,大叫一声“20团来了”,伪军像听到命令一样,放下了武器。
除了总指挥刘月亭负伤逃跑外,敌指挥部其余人都成为俘虏。
这时候,是18日中午9点。
26日,林南战役以胜利告终。
此战历时9天,7000余敌被歼,收复据点80多个,解放40余万人口。
而楚大明在战场上“跨建制指挥”,起到特殊的作用,不但没有受到刘伯承的批评,反而受到表彰,让20团再次扬名。
战后我军总结报告
此战结束时,还出现了一个插曲。
老乡们抬着猪肉去慰问八路军,有的战士一见,兴高采烈去迎接。
老乡们把猪肉放下之后,一听说对方不是20团的,抬起来就走。
战士们一脸蒙圈,非常难堪。
原来,慰问的猪肉上写着5个大字:送给20团。
当然,各个部队的战士都吃到了老乡送来的猪肉,由此可见20团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此战之后,楚大明的名声也更响了。
遗憾的是,楚大明将军在抗战中百战负伤,逢凶化吉,却在1947年1月27日的汾孝战役中壮烈牺牲。2月14日,山西沁源召开的楚大明追悼会上,老部队的干部战士为老团长送行。陈赓亲写挽幛“太岳战将勇 首推楚大明”,周希汉在哽咽致悼,热泪流淌。
陈赓亲自向军委写了关于楚大明副旅长的报告,报告中说:“每次战斗均身先战士,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精神永为全军敬仰,为我军战斗英雄,对部队战斗作风之提高该同志起着很大作用”。
1944年11月,太岳军区曾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3月,楚大明再次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一位旅团级干部两次被授予如此高的战斗荣誉,这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