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漫画《一人之下》577(614)话?
写在开头
米二在最近的篇章里越来越爱玩猜谜了,这次的“葬神之死湖”着实也让笔者抓破头皮,不敢妄言出处。笔者只能用仅存的一点知识和漫画中的细节进行对比,尽可能地严谨以下的推论过程,但恐怕距离真相偏差仍然会很大,希望各位读者老爷谨慎阅读。
目录
推论第一步:骷髅头和巴隆·撒麦迪
推论第二步:洛阿神崇拜和神格面具
推论第三步:海地巫毒和西非巫毒
推论第四步:葬于死湖中的神
推论第一步:骷髅头和巴隆·撒麦迪
贝斯迪亚召唤出的这款骷髅头造型第一眼给人的视觉冲击,还是相当强烈的,但刨除掉夸张扭曲的造型和诡异的色调因素,这个骷髅头的形象却非常接近海地伏都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巫毒教)的死神巴隆·撒麦迪。

巴隆·撒麦迪(Baron Samedi),也叫安息日男爵或星期六男爵,Baron的意思是男爵,Samedi源自拉丁语,意思为安息日。是海地当地宗教伏都教的死神,直属于死亡国度里邪恶的洛阿神‧盖迪(Ghede Loa)一派,盖迪意为死神,因此作为领导者的男爵有时被称为盖迪老爹(Papa Ghede)。
这位伏都教神祇是与性有关的神明,人们需要提供女人作为祭品,并在之后用祭祀物(如钱币,食物,饮品或酒之类的)送走他。所以这位神祇虽然掌控死亡,但是也同性欲和食欲紧密相连。
Although Samedi has spent time with other women since he is a god of sex, none of them compare to his wife Brigitte。Baron Samedi loves his wife because out of all the other women he has met, she has a personality that is nothing like the other goddess or like mortal women。——Villains Wiki

推论第二步:洛阿神崇拜和神格面具
巴隆·撒麦迪所属的海地巫毒是一种融合主义宗教,它糅合了通灵术、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等原始信仰,其仪式和信仰等源自西非的伏都教,主要流行于海地以及海地裔(英语:Haitian diaspora)社群之间。信奉者被称为“巫毒信徒”(法语:vodouisants)或“灵魂的仆人”(海地克里奥尔语:sèvitè)。

巫毒信徒相信一个不太清晰且不可知的创造神本爹(Bondye,来自法语"Bon Dieu",原意为“好天主”)。巫毒信徒相信本爹不调解人间事务,因此他们直接崇拜本爹的下级神明罗瓦(Loa),也被译作洛阿神。
在游戏《魔兽世界》中巨魔们对他们所信仰的神灵也被称为洛阿神灵,其原型正是源自海地巫毒教的洛阿神崇拜。

而在现实中,巫毒教崇拜鬼神和符咒,海地的巫毒信仰是源自西非的贝南。
贝南是全世界巫毒教的原始发源地,过去的常规是掳人为奴,用活人献祭。在贝南,每家都有祖灵崇拜的铁祭坛,这是他们与祖灵沟通的地方,实际上每天家人都可以在祭坛前,和他们的祖灵谈话。在18世纪的有关文献记载中,当地一些已经皈依天主教的贝南人甚至会在做弥撒到一半时,冲回家祭祖。而海地的巫毒信徒透过进献供品、建立私人祭坛、复杂的歌舞仪式与附身仪式等方式与罗瓦建立关系,以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或借用神力干掉某个仇家。这种祭祀神灵的仪式从非洲流传到美洲,一直延续至今。

而在《一人之下》中,中国异人圈子里就有一种极为相似的能力,同样起源于远古祭祀仪式上的倡优,窃取信众的信念之力,并使用这种信念力量,达到以身化神的效果。这种异人流派在国内被叫做巫优,其能力正是神格面具。

虽然这两种能力在表现形式上确实差别很大,但是其能力的来源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有别于异人使用的“炁”的“信念之力”。在漫画中,米二针对这两者都有着极为近似的配色——五彩之色。
而迄今为止,在《一人之下》中登场过的其他异人不论所属流派,不论来自东方西方,当其爆发时炁的颜色都是比较单一的,几乎没有出现过混色的情况(王二狗的流彩虹比较特殊,属于技能特效,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技能),而这种五彩色的炁仅有神格面具登场时出现过,基本可以认作是同一类产物。

推论第三步:海地巫毒和西非巫毒
其实巫毒教在一人之下中也曾经出现过,二十四节谷篇中就有一位巫毒教的女祭司曼波小姐。她所使用的能力,接近于巫医类,以其调制的药水赋予他人召唤丛林之神“艾姆鲁”的能力。

而熟悉贝斯迪亚的其他纳森人在看到曼波的能力后,表现出的态度,则非常值得玩味。以利亚如数家珍般的曝出了曼波的流派来源,而同为纳森岛民的古斯塔则直接表示以前就见过其他巫毒教祭祀,并说曼波的能力相比他们更为原始。

结合曼波的手法和肤色,基本可以判断,她的能力来自更为古老的西非巫毒教派。
而这个被以利亚和古斯塔作为参照物的“巫毒教徒”,自然也就是“海地巫毒祭祀”贝斯迪亚。

事实上,巫毒教也是西非国家贝宁的国教,信仰的民族主要有芳族、约鲁巴族等,约60%的贝宁国民信奉该教,约450万人信奉,其口述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贝宁,历史上贝宁曾以“奴隶海岸”而闻名,也是巫毒教的发源地。“巫毒”在芳语和埃维语中具有“灵魂”、“神”、“精灵”等意义,是一种基于恐惧的信仰。
巫毒教的祭司叫做恩贡(houngan)。恩贡一般多为男性,他们能够使用各式各样的魔法;女性祭司就是叫做曼波(mambo)。 巫毒教的神殿基本上同时会有恩贡与曼柏。他们为亡者送葬,为患者治病,或负责举行仪式。

巫毒教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午夜祭礼仪式,一般都是在丛林深处的庙宇里举行。仪式首先是大祭司祷告、念咒和奠酒,然后在地上画些灵符祭神,最后是唱歌、击鼓、跳舞等其他活动。许多人相信,如果不参加这些祭礼,就可能受到伤害。

在16世纪的奴隶贸易开始之后,巫毒教流传到了美洲,由此诞生的海地巫毒教则融合了西印度群岛印地安原始宗教特点,还加上天主教的仪式和圣礼。海地巫毒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伏都教女皇”的玛丽·拉沃(Marie Laveau),她是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克里奥尔,是圣多明各(即海地)一个强大的女祭司的孙女,她具有非洲灵性的家族背景。她的事迹在路易斯安那州富有神秘色彩,总是与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

而海地巫毒教有一种有别于西非巫毒教的祭祀方式,就是泥潭浴。
具体方式包括将白色的鸽子祭祀给伏都神,信徒们踏着激烈的鼓点进行舞蹈,在放有祭品的泥潭中沐浴,目的就是与神明做一次最直接的接触。

推论第四步:葬于死湖中的神
贝斯迪亚请到的这位洛阿神明,虽然是从他身体里迸发出来的,但是这股力量有其独立的意志,甚至笔者怀疑贝斯迪亚和洛阿神明之间在对敌态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前者仅想要驱赶,后者则想要杀戮和泄欲。

第一轮攻势:
发动者:贝斯迪亚
攻击手段:肉搏
目的:把陆琳扔出去,驱逐出战场。

第二轮攻势:
发动者:洛阿神明
攻击手段:洛阿神明的撞击
目的:张楚岚在贝斯迪亚的视线盲区偷袭,却被洛阿神发现,迎来的则是洛阿神明的撞击。

第三轮攻势:
发动者:贝斯迪亚
攻击手段:彩虹色信念流体
目的:陆玲珑的攻击被贝斯迪亚察觉,而洛阿神明并未发现。贝斯迪亚的反击则是以彩虹色的信念河流为攻击手段,攻击目标也不是陆玲珑本人,而是她发出的血色丝线。

第四轮攻势:
发动者:贝斯迪亚
攻击手段:洛阿神明攻击(未遂)/彩虹色信念攻击(既遂)
目的:宝儿姐试图偷袭,先是被洛阿神明发现,但马上就被贝斯迪亚抢先攻击,期间洛阿神明的攻击明显有被打断,结合贝斯迪亚的怒吼,显然他的抢先出手,制止了洛阿神明的攻击。

张楚岚的疑惑
张楚岚明显察觉了贝斯迪亚的不对劲,贝斯迪亚的战力水平其实完胜张楚岚等人(宝儿姐不算)。
虽然明明身体、言行都是极端的歇斯底里,但是攻击中却处处留手。
明明嘴上说着不能伤害张楚岚等人,却召唤出了洛阿神明和遍及全场的彩虹色信念之力,全力以赴的架势做的非常足。
这种互相矛盾的做法,满满的违和感,自然会让不熟悉纳森卫“牺牲”体系的张楚岚感到诡异。

但是结合巫毒教请洛阿神灵上身的法术特点,原因则非常简单:这位洛阿神明的意志是源于贝斯迪亚(肥胖版)的狂怒和欲望,并不受现在的贝斯迪亚(消瘦版)完全的控制,简而言之,这位神有独立的意志。
而这位神灵正如贝斯迪亚所说的,就是那位葬于湖中的神。
在伏都教祭祀仪式中,Baron Samedi被召唤之后,如果他觉得人们提供的物资不够,他就会散布死亡,而且死亡永不停歇。而当祭祀完毕,女人会向他丢掷出Akazienblätter的树叶,然后诵唱:“Dormi pa`fumé, Baron Samedi“(意为:请安睡吧,Baron Samedi)然后,作为所有墓地的统治者,Baron Samedi会默许人们的请求,并以神秘的方式重新回到地下。

考证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