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解开经典书法作品“青春永驻”
2022年9月29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莱商银行、文化大观杂志、山东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助力的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来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华山第三小学和济南市历城区初级实验中学。活动拂去了经典书法作品的历史尘埃,向百余名学生展示了书法的生动活力和独特魅力。

“羲之爱鹅,我爱羲之”
“听说大白鹅可以看家护院呢。”“原来大白鹅是‘书圣’的爱宠啊!”“我喜欢猫,王羲之喜欢鹅,喜欢动物的人最可爱。”观看书法文物喷绘作品时,学生一边感叹经典书法作品的“高颜值”,一边展开了一场对“鹅”的讨论。这源于讲解员对“书圣”王羲之所书《换鹅帖》,也就是《黄庭经》的讲述。学生在活动的讲解环节中得知,王羲之爱鹅成癖,相传其养鹅所在即被称为“鹅池”。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所以投其所好,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书写了经文,写完后便笼鹅而归。这便是《黄庭经》的最初来源。


大书法家的“宠物”让学生欣喜不已,“等我写出名堂来,我要让我的猫跟我一起出名!”
耐看的高颜值秘诀
9月29日上午,华山第三小学的学生发现了精致书法作品的“高颜值秘诀”。“如果一幅书法作品初看好看,细看越觉好看,怎么都看不厌,这才是真正好的作品。”听到书法专家胡岩的话,学生立马想到“颜值”这个流行词汇。学生在知识讲座中了解到,好的书法作品“耐看”的原因,源于笔画间具有疏密匀称的美感。经过专家举例示范,看到平行等距、布白均匀的汉字,学生表示书法有着和绘画一样的布局之美。有的学生说:“我也觉得对称均匀的东西最好看,房子、衣服还有我的双马尾,都好看!”



9月29日下午,历城区初级实验中学的学生在静态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了笔画间的生命力和动态美。在讲座中,学生发现书法除了有对称之美,还有像插花作品一样“错落有致”的美感。“我觉得每一笔好像都是活的。”经过对书法收放得体规则的学习,学生发现了笔画之间高低粗细的对照呼应之美。书法大家褚遂良的作品“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讲的就是点画之间的呼应力。了解到书法的基本知识之后,学生表示自己对书法“刮目相看”:“我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书法一点都不呆板,是最生动有趣的。”

从同窗变“书友”
“咱们光说不行,还是得练啊!”在专家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笔临摹。“刚才讲座中,老师讲笔画越简单的字越难写,我现在可算是相信了。”端坐桌前写了满满一张“一”字的学生由衷感叹道。“我觉得这就和达芬奇画鸡蛋一样,我得从基础开始练啊!”看着认真书写的学生,专家鼓励道:“学书法没捷径,只能天天练。一天不练,你自己心里清楚;一个月不练,你的书友一眼就能看出端倪;一年不练,所有人就都能看出你水平下降了。”学生们听了这话,相互鼓励说:“以后咱们就是书友,偷懒小心被我看出来。”



“火眼金睛”辨网络陷阱
书法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基于对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的考量,活动的协办单位莱商银行为两所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以“争做网络安全金融小卫士”为主题的金融知识微课堂。


在与互联网零距离接触的当下,青少年学习防范金融网络风险的技能,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来自莱商银行济南分行的主讲人,从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对未来虚拟世界发展的构想,引出当下国家法律对虚拟财产的保护。主讲人告诫学生保护自己在虚拟世界的“真金白银”,提高防范意识,不可沉迷网络,“要做网络的掌控者,而不是被网络所掌控。”为丰富学生金融知识,主讲人向学生介绍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讲解了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在互动环节,有学生讲述了身边亲友掉入诈骗陷阱的经历,表明自己在写出“传家宝”书法作品的道路上,会提高防范意识,不会被网络“网”住。


活动最后,学生跑过来拉住了工作人员的手,“老师,我不想让你们走。”这些没有学过书法的学生,只因为活动带来的“一面之缘”,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见之不忘”的深刻印象。书法文物从历史中来,活动带着它们向未来走去,走到更多校园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俘获更多少年学子的“芳心”。(文/高菲 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