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0倍PE的青岛啤酒,值吗?

2022-12-16 12:31 作者:投资林教头  | 我要投稿

啤酒这一行我之前没太关注,因为扫了一遍消费股,还是偏好白酒。但是这几天,我同事,研究新能源的,突然对啤酒感兴趣。

他把万得拉出来一看,青啤的数据非常好,改善非常明显,当然市场的估值也走高,目前PE(TTM)38.5倍,预计2022年上升至42倍。

那么,这个估值是否合理?照例使用绝对估值法,安排上。

1,几个关键假设

首先是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重,全行业开始去库存是在2013年,所以高达7.2%的比重应该再也看不到了。2018年复星入主董事会后,公司开启高端化进程,又产生了一些投入,资本支出开始攀升,但4年均值也就4.27%。2018年前后,青岛啤酒是两个状态,所以资本支出这一块参考2018年以后的均值。

其次变动比较大的是预收款项,下图是预收款占营业收入比重,也是2018年以后有一个暴涨,鉴于公司的高端化战略和行业地位,这种强大的预收款能力应该还是可以维持的。

营收增速也在2018年后出现明显增长,下图是营收同比增速图,最近4年除了2020年疫情冲击几乎停滞外,其他年份的增速和高端啤酒提价率(7%)几乎一致。

高端化和人均GDP、消费升级的逻辑一致,即使保持6%的增速过10年,中国的人均GDP也就2万美元,和美日韩还是有差距,所以高端化的动力还是在的,假设高端化的青啤,营收因为提价能持续增长,每年保持5-6%的增速。

今天之所以这么仔细地对青啤进行建模,主要也是想知道高端化推进下的企业价值,如果简单地认为啤酒行业不行了,失速了,于是0增长,那就没意义了,直接看着10倍PE买入就行了。

至于永续增长率,我认为还是可以给到3%。因为这几年来啤酒行业整体不增,是量减+价增双重作用的结果,给行业10年时间,去库存也应该完成了,后续永续增长就不再考虑量减的负面作用,直接假设价格跑赢CPI,这个逻辑也是通的。

接着是毛利率假设,乐观一点,能给到2018-2021年的平均水平。2021年是实行新准则,把原属于销售费用的部分钱挪到成本,所以看起来才有一个下降。我预测就把2018-2020年的高水平也算进去,也是看好公司产品持续高端化推进。

下一个关键是销售费用率,2018年以后降本明显,2021年则是新准则所致,前面已经说明。正是因为销售费用率的下降,青啤才能改善盈利。但是一旦啤酒高端化,你以为就能省钱了吗?该有的广告投入一个都少不了,抢夺高端市场、维持品牌形象的投入可能只增不减(参考安踏),所以可能还是会维持在18%左右的水平。

2,计算结果

直接给答案:

具体的模型放在我的投研圈里了,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计算结果,这里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青啤在我的模型里,内含价值也就47-60元,对应PE大约是17-22倍,这差不多是一家不怎么增长的消费股的正常PE,茅台的历史PE差不多也是25-35倍之间。

青啤目前107元,远高于我计算的价格(最多60元)。

3,原因是什么?

如果一家公司PE能给到40倍,那么根据PEG,未来盈利增速也得40%,再不济20%也要有。但在我的模型里,成长性有限。

一方面,2018年到现在,毛利率变化并不明显,当然如果你更乐观一点,对标百威,毛利率还能上涨10个点,但谁知道呢?

正说间,我把我的模型做了调整,让青啤的毛利率每年提高1个点,10年后差不多赶上国外高端品牌的水平,在这个场景下,青啤高端化越来越成功,越来越高端,再也不是烧烤摊上几块钱一罐的啤酒。

这时候青啤的内含价值能到70-90元,对应PE大约25-32倍,所以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国内品牌的高端化升级,天花板在哪里。要知道茅台历史上的PE区间差不多就是25-35倍,这还是茅台确定性、行业地位更强,可以每年提价7%的基础上(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致),而当下,茅台的PE(TTM)也就37.2倍左右。

另一方面,就是销售费用率,青啤这几年盈利能力的提高(从4%提高到10%),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销售费用率的下降,然而我对这一块不想给予太高预期。啤酒不像白酒,啤酒缺乏口味粘性,今天喝百威,明天喝青啤,这很正常,而且竞争激烈,以前一罐几块钱,销售费用花在经销商和渠道上,在高端化的趋势下,一样要花钱在广告上,一旦停止营销,品牌便会被削弱,所以,销售费用率不上升便谢天谢地。

不考虑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那么从行业来说,即使在高端化的背景下,营收增速5-7%是合理的预测,正常来说,这么一个增长率的公司,PE肯定在20倍以下,要预期青啤未来有20%的增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青啤目前的价格,还是市场偏乐观——对于毛利率持续提升的乐观,再叠加疫情放开后消费行情的情绪刺激,所以提高了估值。

40倍PE的青岛啤酒,值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