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守立讲《论语》】第33讲:修身从何处入手?

2022-12-16 11:22 作者:吴守立国学智慧  | 我要投稿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演说班

#视频号:吴守立谈家庭教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第一》

“巧言”,一味逢迎买恩的言语叫做巧言。“令色”,一切足以取信于人的神色表现都叫做令色。“鲜矣仁”,“鲜”是少的意思。

孔子说,善于说些取信于人的话的人,或善于表现出各种取信于人的神色表情的人,他内在的仁德一定是缺失的。

仁德在内,而巧言令色在外,专注经营外在美好的人,必然很少去观照内在,久而久之,他便沦为ー个不了解自己内在声音的人。

一个不了解自己内在的人,要如何踏上追寻自在的修身之路呢?

古圣先贤所教导我们的修身正路,便是从观照自己内心所处的状态开始,你现在的心处于什么状态,你发出的念头是好还是坏?好坏不重要,先清楚它是最重要的。

《心经》的“观自在”是教人先观照自性自在;

《金刚经》的“如是观”是教人观照心性未起分别之前的实相,而不是教人注重外在的巧言令色;

《孟子》的“知言”是教人认识本性的妙方,你内心发出的任何正或邪的声音,立刻能察觉,能修正。“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先知言,才能养吾浩然之气。先知言才能养一个人的本性。

各教圣人所教导我们的修身大法都是往内在的心性去观照、去证悟,而巧言令色恰好与之相反,离道日远,所以孔子直断说“鲜矣仁”,巧言令色,内在的仁德一定荡然无存。

举个例子,某天,你家来了客人,你非常刻意地、热情地招待,一直不停地端茶送水,跑前跑后,跟花蝴蝶一样忙碌,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奔忙,只需敬上你的诚心,微笑着请他坐下,一起喝壶茶,聊聊天,如此而已。

“仁”是根本,不要因为注重外在,而把内在本性给丢失了。这个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所真正要提醒我们的。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更多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演说班

#视频号:吴守立谈家庭教育


【吴守立讲《论语》】第33讲:修身从何处入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