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美元基金超额收益寻踪(下):新模式的验证|WhatIf早知道
"一些FA的跟投基金在信息与认知、退出的判断方面越来越体现优势。"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罗宾
中概股的震荡继续引发投资者对于后市不确定性的思考,其中就包括对一级市场美元基金的不利影响。然而,不同阶段一级市场投资受到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以二级市场估值来比较一级市场公司的价值只是其中一个思考角度,本期我们尝试用更多角度看待美元基金的机会。「WhatIf早知道」旨在分析市场变化的原因和长期影响,帮助看清外部因素对估值的影响,让我们回到长期真正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衍生探讨对一级市场的影响。
本期「WhatIf早知道」是IPO早知道与WhatIf联合推出的专栏。「Whatlf」致力于打造信息协同网络,提供充分闭环研究的商业信息和内容,其背后支持者包括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机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组织、CXO等。
今天内容分享者为WhatIf首席信息官,本期分为上、下两篇,内容站在前两个周期中美元一级市场的周期规律,模拟现在所在的位置以及第一性。上篇中我们总结了为何均值思维不足以概括一级市场收益率规律;今天的下篇中,我们继续讨论美元一级基金如何挖掘创新的工作模式及新的投资人。
Q1:今天的市场在概率上有没有给一级市场提供足够多的机会?
要从两点看:第一,创业公司在业务上有“十倍”机会吗?第二,基金有没有合适的模式去发现这些公司的机会,能否最合理地用资金支持这些公司的发展?
2010到2018年,中国另类资产投资的黄金十年,是web1.0到web2.0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硬件、消费规模化发展的结果。而现阶段工业、制造业很难看到像黄金十年间的非线性增长,因此仅从外部客观条件,比较难支撑规模性收益的机会。这是现阶段市场的特点。
一级市场还有没有机会了?目前看机会是相对更分散的,但从业务模式和技术的供给来看,一级市场仍然有二级市场没有的好公司,如耳熟能详的Shein、喜茶、元气森林及很多未上市的隐形冠军和早期黑马等等,而新热点赛道,诸如硬科技、新能源等领域,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公司。而在美国,Web 3.0、元宇宙、生命科学等领域保持了非常强大的活力。
比如,我们最近在跟踪国内二级市场关注点的时候发现,Boss直聘是一个新上市非常出色的招聘领域企业,二级市场也非常期待Boss在蓝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一级市场也出现了鱼泡网(建筑业招工平台)这样快速发展的新兴蓝领招聘平台。
Q2:基金有没有合适的模式去发现这些公司的机会?
为了找到最头部的少数公司、细分行业的一些隐形冠军等,我们也在思考什么模式和策略更适应现在的市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中美,变化与创新都在持续发生。
首先我们想强调,有些头部基金的模式是有更大概率穿越周期的,核心是在于内部的激励机制更偏向于“合伙”制,内部的信息通畅程度、决策和利益机制都能在更大的维度匹配一级市场发现头部、重仓头部的特性,这些在很多优秀的GP管理人的采访中都有提到。
另一边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方式在萌芽。例如在中国市场,有部分FA的跟投基金的表现是很不错的,甚至在DPI、IRR等方面都位列各自Vintage Year的头部;我们内部对原因有很多讨论,比如是不是方向选择、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追其实质认为,在一定规模下,FA在发现头部和重仓头部上相对更容易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客观原因还包括:
1)信息与认知:当市场快速内卷,大部分投资机构仅仅拥有很短的时间进行决策的时候,FA拥有充足的时间和公司在一起,信息质量和对人的判断是更为充分的,尤其是FA还能吸收几乎所有尽调手中项目投资人的观点进行补充;
2)退出的判断:一级市场的退出是一个非常难把握的事项,但是FA一边对市场情绪非常敏感,一边对公司业务变化非常掌握,因此FA基金能够帮助创始人和自己在交易中,掌握退出关键节点。
第二个很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硬科技与新能源领域,产业背景的投资人竞争优势非常显著;藉由自己的业务链条,他们能够快速发现更好的标的,对标的的研发进度进行验证,并且为标的带来生意,因此从sourcing、DD和估值谈判上都有明显优势。
1. 美国市场新模式的启发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市场这几年的“迷茫期”中,部分新的模式和投资人茁壮成长:
1)规模效应与强化服务:
a) 例如新崛起的头部基金A16z的业务模式有几个核心要素:i)超大规模投资覆盖,以确保抓住明星项目;ii)以巨大AUM养活巨大投后服务团队;iii)要求合伙人都有CEO经历,可以指导投资的公司发展。这类基金有极强的头部效应,因为覆盖模式下,最强品牌能够获取最好的案例,而其他同策略跟随者的回报往往会逐级降低,AUM规模和服务能力也会下行;
b) 也因此,也有很多创新的基金选择在某个单项领域寻求专注的服务,其中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Media and KOL Friends”:通过以类似国内行业社群的方式,实现聚合,如True Ventures、Scale PT等。True Ventures是一个规模超过20亿美金的早期VC,他们投资了超过300家创业公司。相比于普通的投资机构,他们非常强调创业者社群与教育活动,提供了包括True Wisdom、True Fellows等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帮助早期企业家获得更多的支持、指导与启发。
2)精品垂直:在巨大头部阴影之下,一些投资机构被推向另一个极致,寻求自身优势的绝对发挥与价值创造。
比如Solo Investor IP:指单个投资人自成一个投资机构,专注于自己的产业圈和认知绝对强势的领域,代表性的投资人有Elad Gil,他投资了Airbnb、Pinterest、Instacart、Coinbase、Strip等公司,21年8月,他从26个LP里募集到了6.2亿美金的基金(包括哈佛捐赠基金),这背后是几个原因的复合:
* 行业人脉:ex-Googler,09年成为Twitter战略VP;
* 企业家导师:成功创办两家公司Mixer Labs和Color Genomics,可以为创始人提供指导;
* 广泛的粉丝:出版物《高增长手册》成为创始人的重要参考读物,他的博客和Twitter也有广泛的行业粉丝;
* 混合阶段投资:他不仅仅做天使投资,对有强判断的公司,他也在高估值下持续下注,如TripAction,Gil在50亿美元估值领投4000万美元;
* 投资人的价值创造代表,孵化型业务:代表基金为常青基金Sutter Hill,它的合伙人Mike Speiser孵化了Snowflake并在初创时期担任临时CEO,以500万美金投资种子轮机A轮,并持续加注。Snowflake当前710亿美金的市值,Sutter Hill拥有20.3%的流通股,价值超过100亿美金。Sutter Hill坚持早期孵化、替换CEO、出手少而精,孵化经验的深度和极强的回报,让他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宣传与募资。
3)分布式与更透明:更分布的募资与投资决策模式,让LP有更强的自由度和决策权,代表案例有AngelList:
* AngelList在股权投资、人才招募和数字货币领域构建了三个去中心化的飞轮,将投资覆盖和投资决策交给更大规模的小规模投资人:
* AngelList Venture是估值达到41亿美金的股权投资去中心化平台:基金管理者得到支持,更容易地创办基金,并持续报告业绩;Rolling funds结构允许LP持续观察并增加对基金的投资;Roll Up Vehicles(RUV)工具允许创始人快速募集来自数百名小规模天使投资人的资金,对投资人来说是更丰富和直接的投资机会;迄今为止平台上创建了380只基金,AUM达到25亿美元;
* CoinList是估值15.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的发行平台,拥有450万用户和每月10亿美元的交易量;
* AngelList Talent: 提供了分散化的招聘、策划和远程服务(全球员工雇佣);
* 总体而言,AngelList代表了更高参与度、更高灵活度和透明度的新一代分布式投资方式。
上文提到了Sutter Hill投资Snowflake的案例,而我们还想提及另一个机构Iconiq,Snowflake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Sutter Hill的合伙人,但是第一笔比较大规模的投资来并非来自于传统模式的VC,而是多家族办公室Iconiq Capital的SaaS基金,而Iconiq最近也刚完成了58亿美元新一期基金的融资。Iconiq代表的则是孵化优秀投资人的道路。
2.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又一个政治、经济、创新周期叠加成为了历史,无论是下行还是上行,通过最顶级的投资机构、以最合适的方式捕捉最强的社会创新底层动力,是一级市场投资经久不衰的话题。但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行中,新的机构和穿越周期的顶级机构在涌现、价值发现的范式在改变、创新的方向也是不断迭代。
我们看到国内也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除了产业基金在新能源、制造业等方向上的优势外,我们也看到部分投资人在尝试创新的模式,如前文提到的FA机构的自有基金,再如行业KOL自己的孵化项目,以及大企业的CXO通过孵化器自己孵化项目等。
我们最近在和一家新成立的多家族办公室沟通的时候发现,他们虽然将80%的资金投入到二级市场,但是创始人却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发现新的一级市场投资人。我们非常乐于为大家去做一些对接、交流,WhatIf是相信真正好的研究、灵感、创新都是具有很大价值的,我们也在尝试是否能有更好的信息筛选、交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让好的Idea和Insight也能闭环流通。
如果你对这个概念有兴趣、或者对好的行业方向、公司有完整的思考,都欢迎留言,我们会尝试做一些努力让好的内容被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