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可梦情怀——宝可梦系列截止到第八世代的认识。
2022-10-27 20:12:50

首先是这个宝可梦 α蓝宝石完结。不得不说一点:我知道这是个玩笑话,不过仔细想想,Ag说,这个Δ之章,完全是流星之民的一面之词,一厢情愿、自作多情hhh。我认为挺有道理的,不过他们确实也有传承,那就是教给烈空座的“画龙点睛”。

我想想我的宝可梦情怀是什么:很多人最後追溯到最后就是许多宝可梦主题的东西,比如最强训练家是赤红balabala。。。甚至因此产生新的梗,比如杰哥、憨憨等。这就有点类似于所谓的“童年回忆杀”了。而仿佛,与之相对应的是还在玩宝可梦最新的成年人。
对于我自己而言,首先是:《宝可梦 剑盾》给我的情怀比《宝可梦 日月》的情怀还要多,虽然日月才是那个20年纪念的东西。如果剑盾有全图鉴就更好了。BDSP还算可以,就是没有任何新意(相较于α蓝宝石这个复刻,我本来以为也会有一个在sinnoh上空飞行的剧本呢,至少新月之岛满月岛的剧本通过这个实现)
仔细一想也是合理的:宝可梦剑盾没有丰富的剧情,就是一个训练家如何参加道馆挑战最后成为冠军的故事(bulbapedia说法:一条直线,最後“宫门”(攻门),球进了的故事)。这和初代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差别。
初代的宝可梦红绿也没有任何主题剧情(硬说有,就是个10岁小孩被赶出家门,然后靠着类似赌博的宝可梦对战赚钱,进入类似赌博的游戏厅,扫清黑帮,一路上各种人物都和你对战,暴走族非常多,警察也不少;最後征服宝可梦联盟的故事)2022-10-27 20:20:08
然后宝可梦系列就这么发展起来了。。。
————————————————————
至于为什么我喜欢宝可梦游戏?我想想自己的初心,找到了:因为当时我玩不来那种格斗类游戏,各种操作猛如虎,我没有那么手顺,于是退而求其次,玩这种回合制、简化对战流程的游戏了。而且也有血条,也很潮流等。
2021年发现,这不就是“承认绝对运动的相对静止”吗?以及其中可以嵌入的兵法原理(比如田忌赛马、此一时彼一时,声东击西等)是有很多的。
而本来只会读书的我,当时只认为这东西没有任何的益处,就是浪费时间。却又沉迷其中。但是也因此拓宽了自己的认识,和增加了容纳量。甚至是保留一门外语。这就像是数学解题,使用了各种高难度复杂化的操作然后简化回来的折腾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呢?我7月份的时候发现,不就是所谓的“石头汤”吗?2022-10-27 20:24:52
宝可梦就是石头汤
————————————————————
我也想到了最初的宝可梦情怀,真的是我喜欢精灵,喜欢一个对战的世界吗?并不是,尤其有了pokemonshowdown之后,玩多了就发现不好玩了。虚拟的东西是不能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
我想到12.5年前玩NDS的宝可梦钻石。彼时一个2G、3G的小灵通时代,但是有如此的3D效果,还是很酷的。NDS不愧是一代神机。拿到精灵的那一刻,我不是想到新精灵的喜悦,而是五个字:生活真美好。在此基础上,才有所谓的:生活有宝可梦玩真美好等等。
再比如,《宝可梦 红蓝宝石》里面的人,与你素不相识,动不动就给你各种东西,这是什么共产主义社会hhhh?以及,宝可梦中心都不用付钱的。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如此就好了,什么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世界啊。这到最后还是那五个字:生活真美好。
然后我才会想到,当时并没有特别沉迷电脑,但是也能过的很开心。。。。
这么思考下去,再下一步就是脱宅了。就是不沉迷不上瘾了!这是好事。
————————————————————
pokemonshowdown也是如此。看里面的讨论室,五花八门。
虚拟世界的美好,是为了生活能更美好提供思路,而不是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或许这就是玩家和御宅族死忠粉的最大区别了(这里说的是日本的御宅族,不出门叫外卖的那种,国内这样的应该不多。)
而宝可梦让我看清更多的是
语言学(不同语言如何齐谐unify harmonics),文化
剧情过程是如何的混沌(chaos)系统与内插(interpolation)抽样(sampling),
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如何有共性。
这里不说了。
甚至一句话:如果真的是喜欢宝可梦本身,一直期待着跑图和新精灵,何曾不是一种pick up art呢?2022-10-27 20:34:54
2022-10-27 2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