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王之乱 第三节 捕螳螂的黄雀

2020-11-03 20:01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读者,由于今年个人事务较多,关于两晋南北朝史的内容拖更了许久。但既然立下了目标,便要坚持走下去,在忙完手头事宜之后,这个系列又开始了更新,在此对各位读者表示歉意,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仍然会坚持将这个系列更新到底,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随着杨骏的死亡,不少无辜的人被政敌借着诛除杨骏的党羽的名义成为打击对象,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裴楷和文鸯。

作为贾充的政敌之一,贾南风想借机公报私仇,解决掉父亲的敌人之一,而裴楷恰好是杨骏的亲家,不愁找不到理由。

在被押解到刑场的路上,百姓们竞相围观着这位被称为“玉人”的名士,此情此景,都和当初夏侯玄被处死的场景十分类似。

面对死亡,裴楷神色自若,向一边的士兵提出了一个要求:“请给我拿纸笔来吧,我要给家人留下绝笔信。”

连监斩的士兵也为裴楷的气度所打动,拿来了纸笔:“您请写吧。”

而在殿内,侍中傅祗和裴楷的侄子裴頠向贾南风求情,希望能饶恕裴楷的性命。

“当初鲁芝是曹爽的幕僚,甚至做出了夺关投奔曹爽的事情,都被宣皇帝所饶恕,任命他为青州刺史,如今也希望朝廷效法这样的事情,饶恕裴楷为代表的杨骏的僚佐。”

贾南风很想处死裴楷,但傅祗和裴頠都在政变中为她出力甚多,贾南风决定给他们一个面子。

在裴楷即将被处死的关头,他的性命终于被救了下来。

但更多的人没有裴楷这样的好运气。

东安公司马繇是琅琊王司马伷和诸葛太妃的第三个儿子,而司马繇清楚记得,自己的外公诸葛诞,是由于文鸯投降司马昭导致身死淮南。文鸯因此而被诬陷为杨骏的党羽,被夷三族,昔日的一员勇将,就此身死族灭,引起了不少人的叹息。

[1]光荣文鸯形象

而在这场政变中崭露头角的司马繇气焰却愈加嚣张,他凭借自己的权势提拔自己的亲信,排斥异己,大出风头。作为杨骏党羽的东平王司马楙(司马孚的孙子、司马望的儿子)靠着和司马繇关系好,不仅没受牵连,还升了官。

王戎好心劝告司马繇:“大事做成功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一点。”想让司马繇收敛一点。

司马繇并没有听进去。

但在外戚的互相残杀结束之后,接下来就该轮到宗室们了,而宗室们的互相残杀,却源于一场出人意料的安排。

杨骏死后,贾南风并没有立即站到台前,而是让司马亮和卫瓘两位老臣出面掌握了权力。

司马亮拒绝过贾南风的联合提议,算不得是贾南风的盟友,而卫瓘更是跟贾家不对付,结下的梁子已经不是一个两个。

贾南风把这两位抬出来,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有着很深的考虑。

一方面,宗室在这场政变中出力甚多,贾南风很明白现在不是自己摘桃子的时候。

另一方面,枪打出头鸟,在所有人觊觎着权力的时候,贾南风并不想让自己成为这个标靶。

而司马亮和卫瓘来当这个标靶再合适不过。

[2]司马亮

和贾南风所预料的一样,宗室中很快开始了内斗。

首先是东安公司马繇,由于之前搞清算实在太过火,司马繇得罪了不少人,司马亮决定敲打一下司马繇,将他调任到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暂时剥夺了他的兵权。

不满的司马繇整天在家说着司马亮和贾南风的坏话,认为他们卸磨杀驴,实在可恶。

这些坏话被被司马繇的亲哥哥司马澹听了去。司马澹平时就跟司马繇关系不好,加上他老婆还是贾南风的亲戚,就去司马亮那里状告司马繇谋反。

司马亮立即将这位跋扈的宗室流放到了边境,除去了自己的一个祸患。

此时,距离杨骏死亡还不到一个月。

而楚王司马玮则更加生气,此时的他已经官至卫将军、北军中候、侍中、太子少傅,掌控着禁军,是朝廷的重量级藩王。

但司马玮仍然十分不满:杨骏算是我除掉的,结果是司马亮跟卫瓘两个老东西掌权,凭什么?

这正是贾南风的计划,挑起司马玮和司马亮的矛盾。

贾南风的计划实施得很成功。

司马亮和卫瓘同样十分忌惮这位掌握兵权而又脾气爆炸的宗王,他们决定一劳永逸,上疏请求让裴楷代替司马玮担任北军中候,削去司马玮的兵权。

裴楷是司马亮的亲家,同时也是卫瓘的亲家,两位重臣准备让自己信任的人来代替司马玮。

司马玮当然不干,放出话来,只要裴楷敢就任,就一刀砍死他。

裴楷怂了,他百般推辞,甚至请求到地方上去做官,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眼看司马玮的兵权收不回了,司马亮跟卫瓘决定提议让司马玮返回自己的藩国荆州。

但奏疏被司马衷,或者说贾南风驳回了:贾南风决定抬司马玮这个棋子一手,让他们的斗争更加激烈一些。

司马玮勉强挡住了两次交锋,但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他显得有些焦急。

有人比司马玮更加焦急:他的僚属公孙宏和歧盛。

他们之前在卫瓘那里就有案底,靠着司马玮的庇护才保住了小命,一旦司马玮滚蛋,他们也得跟着玩完。

他们制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私底下散布流言,说司马亮和卫瓘要废立皇帝。

更为大胆的是,这个计划甚至没有跟司马玮说。而这个流言,传入了贾南风的耳朵。

贾南风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既然迟早都要搬走司马亮和卫瓘两块挡路的石头,为什么不利用司马玮来解决他们呢?

贾南风立即让司马衷起草了一份诏书,让亲信董猛给送了过去。诏书的内容是:司马亮和卫瓘准备密谋废立皇帝,现在诏令楚王司马玮免掉司马亮和卫瓘的官职,并让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进宫守卫宫门。

但这封诏书没有通过中书省下发,并且,只有楚王司马玮收到了这份诏书。

因为诏书没有中书省当见证人,便算是密诏,而对于这份密诏,贾南风是可以来一手打死不认账的:反正没有其他人看到,凭什么说是老娘写的?

接到诏书的司马玮也有些奇怪,毕竟长沙王司马乂只有十五岁,政变这种大事,让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参与进来干什么?

司马玮准备入宫找司马衷问个明白,被董猛给拦住了:都告诉你是密诏了嘛,就是要你秘密行事,如果拖延时间,导致事情泄露,你来负这个责任?

司马玮想了想也是,反正自己也是迟早要干掉这两个老东西的,眼下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管他真的假的,先干一票再说。

年轻人胆子大,脑子也活络,司马玮立即伪造了三份诏书。

第一封是给洛阳城的所有禁军的:司马亮和卫瓘要废立皇帝,诏令楚王司马玮罢免司马亮和卫瓘的官职,京中所有禁军中,担任宿卫任务的,要严守岗位,在宫城外驻扎的,听从楚王的号令去讨伐逆贼。

第二封是发给司马亮和卫瓘的:诏令司马亮和卫瓘上交印绶,遣散下属,准备返回自己的封国。

第三封是发给司马亮和卫瓘的下属们的:司马亮和卫瓘图谋不轨,下属们既往不咎,先投降的封侯,如果抗拒朝廷的命令,就军法从事。

司马玮虽然胆大包天,但并不是二杆子,他伪造的这三封诏书可以锁是拿捏住了重点:首先控制禁军,其次安抚住司马亮跟卫瓘,再瓦解掉司马亮和卫瓘的下属的军心,对策十分到位。

写好密诏,准备就绪,司马玮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公孙宏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把王浑拉上一起干。

当初司马懿废曹爽的时候,也正是拉上了蒋济站场给自己助威,公孙宏想让王浑来当这个角色。

司马玮于是让人去请王浑,而事先得知消息的王浑果断关上了自家大门,让自己的一千多家兵做好防御姿态,表示自己绝不搅这趟浑水。

没奈何,司马玮也不敢对王浑苦苦相逼,只能由着他去。随后,司马玮让公孙宏和李肇包围司马亮,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遐去收捕卫瓘,还派出了一支小分队去抓捕之前差点抢了自己位置的裴楷。

司马玮所不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正是因为王浑的保护,裴楷和司马亮的儿子司马羕才能幸免于难。

深夜,司马遐的军队迅速包围了卫瓘的府邸,准备动手。

卫瓘的属下认为事情不对劲:哪有大半夜突然到辅政大臣的府上来抓人的,这诏书莫不是假的吧?不如先反抗,同时向朝廷问清楚情况,如果是假的再谢罪投降也不迟啊。

那万一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谋反。这正是卫瓘纠结的所在。

何况,诏书只说罢免自己的官职,没有说要自己的命,没必要一开始就把事情做绝。

想到这里,卫瓘下令放下武器,打开府门,放司马遐的士兵进来。

司马遐的手下有一个人,叫作荣晦,他曾经是卫瓘的属下,因为犯了罪被卫瓘开除,辗转到了司马遐的手下当差。

现在,风水轮流转,卫瓘的性命掌控在了荣晦手里,而他并不打算网开一面。荣晦于是收捕了卫瓘和他的子孙一共九个人,押解到楚王的府上等候发落。

在押解的路上,荣晦杀死了卫瓘和他的子孙们,如同数十年前,卫瓘撺掇田续杀死邓艾的那一幕一样。

人生真是一种奇妙的轮回。

整个洛阳城也随之再次成为了杀人场,满大街都在收捕卫瓘的家人。

卫瓘的儿子卫恒正在其中,他慌乱之下跑到了自己嫂子的父亲何劭的家门外。但任凭卫恒怎么敲门,何家就是没有一个人来开门,绝望的卫恒找到了一个墙洞,使劲喊着让里面的人来开门,好歹让自己知道知道自家人的生死。

何劭终于还是作出了回应,告诉卫恒,你家已经被赦免了,快回去吧,没事了。

卫恒放心了,准备回家,然而正在和满大街搜人的荣晦撞了个正着,被当街杀死。

卫家满门只有卫恒的两个儿子卫璪和卫玠幸免于难,名震一时的河东卫氏一直到东晋才再一次焕发光芒。

[2]卫瓘《顿首州民帖》碑拓局部

此时,司马亮的府上也被公孙宏围了个水泄不通。

和卫瓘一样,司马亮的属下也建议司马亮立即抵抗,但胆小怕事的司马亮并不敢。

府外的士兵们爬上墙头高喊让司马亮投降,吓得胆战心惊的司马亮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没有二心。应该不至于此,如果有诏书捉拿我,能不能让我看看?

你都死到临头了,看个屁。公孙宏并不理会司马亮的要求,让士兵们开始撞门。

司马亮的属下认为,就算有诏书也是矫诏,府上这么多士兵,还可以尽力一战。

司马亮还是没有答应,决定束手就擒:我的忠心苍天可鉴,这世道就算再世风日下,也不至于滥杀无辜吧?

公孙宏和李肇确实没有接到杀死司马亮的命令,而司马亮也是朝廷中颇有身份的宗室长辈,不好随便杀死,于是将司马亮绑了起来,等候进一步的发落。

天渐渐亮了,随着太阳逐渐升到当空,天气也变得热了起来。看见司马亮热得浑身冒汗,看守的士兵发了善心,给他挪了个凉快的地方,又找来人给他扇扇风。

司马亮顿时觉得,自己有救了。

得知司马玮拿下了司马亮和卫瓘的消息,贾南风也很吃惊:她没想到司马玮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矫诏调动禁军。

决不能让司马玮杀掉司马亮,一旦这个辈分最高的宗王死了,就没人镇得住司马玮了。

贾南风让堂兄贾模带着两百士兵去救司马亮,一定不能让司马亮出事。

这个消息被司马玮知道了,他明白,贾南风准备出手压制自己了。

一旦留下司马亮这个活口,自己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想到这里,司马玮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司马亮。

但禁军们忌惮司马亮的身份,没人敢动手。

司马玮被逼急了,开出了赏钱:一千匹布。

现在司马亮的人头已经变成了华丽丽的一千匹布,禁军们的眼睛里都发出了亮光,争先恐后砍向了司马亮。

刚刚还在享受扇风清凉的司马亮,片刻之间就成为了刀下之鬼,也成为了八王之乱倒下的第一个宗王。

得知司马亮被杀,歧盛顿时明白了:这把玩大了。

宗室中最有名望的宗王就这么给杀了,要是贾南风事后算账,从司马玮往下,一个都逃不了。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彻底做绝。

于是歧盛建议司马玮:趁着现在还掌控着禁军,去解决掉贾南风的亲信贾模和郭彰,除掉贾南风的得力助手后,再慢慢对付她。

司马玮有些犹豫,毕竟之前贾南风算是他的盟友,现在突然要反戈一击,司马玮实在想不清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但贾南风没有丝毫犹豫,她向司隶校尉傅祗下达了抓捕司马玮的命令,准备对司马玮出手了。

司隶校尉傅祗有一支大约一千多人的武装力量,平时用来抓抓贼维维稳还可以,但要和掌控全部禁军的司马玮来对抗,等于是找死。

于是傅祗决定用拖字诀来对付:既不拒绝贾南风,也不去抓司马玮,找了个理由随便搪塞过去再说。

和傅祗形成对比的,是太子少傅张华。

他找到董猛一起去见贾南风,认为司马玮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之后,掌控的权势已经威胁到皇帝本人了,应当尽快诛杀。

而要解决司马玮的办法也很简单:派出驺虞幡使去禁军的各个军营传递消息,说司马玮是矫诏,不要听他的就行。

所谓驺虞,是《山海经》之中的一种仁兽,连草木都不忍践踏,和现在的和平鸽有着相似的象征。

当拿着画着驺虞旗子的使者驺虞幡使的出现,意味着朝廷出面要求休战。

果然如张华所料,禁军们看到驺虞幡使的出现,纷纷解除了戒备,回到了自己的营垒,连司马玮的亲兵也跟着一哄而散。

无奈之下,司马玮只能逃向自己的三哥秦王司马柬的府上,希望自己的三哥能拉兄弟一把。

但还没等司马玮到秦王府,他就被抓住送往廷尉处受审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审的,司马玮私自诛杀重臣是铁板钉钉的事,他的下场只有问斩。

在刑场上,司马玮拼命嘶喊:“我是奉诏行事,我还有诏书在手,大家看一看啊!”

监斩官是刘颂,他明白司马玮是被当枪使了,但这种事如果说出来,连刘颂自己都要被牵连进去。

刘颂只能假装不知道,怀着同情的心理将司马玮斩首了。

年仅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就这么成为了八王之乱之中倒下的第二个宗王。

如果不牵涉政治,日常的司马玮是一个不错的人:他经常接济百姓,很得人心。在他死后,百姓们甚至给他立了祠堂纪念。

司马玮有着大多年轻人的共性:同情弱者,嫉恶如仇,但同样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最致命的是,在政治上十分天真。

政治上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同样也不是非黑即白。

但司马玮以自己的好恶来做事,一被煽动就头脑发热,一不做二不休,就这样一步一个陷阱地走到了绝路。

古往今来,这种容易被煽动的年轻人,最容易成为政治上的棋子和牺牲品,一直到现在都是。

[4]CA司马玮形象

而司马玮也让人看到了他的冲动和不计后果,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推动司马玮政变的公孙宏、歧盛,以及私自诛杀卫瓘的荣晦被夷三族,而在这场内斗中笑到了最后的贾南风,成为了暂时的赢家。

在我们的印象中,贾南风是一个丑陋而又阴险残暴的女人,她只手覆灭了晋朝,成为了天下大乱的祸根。

对贾南风的评价,我表示认可,但我认为,贾南风一个人的能力,是覆灭不了一个王朝的,这太过于拔高这个女人的能力了。

一开始,她只是想在杨骏的排挤下,给自己和家族争取生存空间。

当她运用政治手段巧妙地解决掉了杨骏之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出头鸟,又将司马亮和卫瓘提到了台前,引起了司马亮和司马玮的竞相作死。

最终,当这场政变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贾南风发现,在阴差阳错之下,她竟然掌控了最高权力。获得了这一切的贾南风,开始准备好好干一场。

她任用自己信任的人组成了自己的政治班子。

这套班子中包括了门下省的贾模、裴頠、张华和裴楷,同时张华和裴楷还兼任中书省的正副职。

掌握军权的是郭彰、王衍和司马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和贾南风的母家太原郭氏有关系。除开出身太原郭氏的郭彰,王衍和司马澹都娶了太原郭氏的女儿,都算得上是贾南风的亲戚。

总体来说,这个班子在帝国最优秀的一批政治家的带领下,也算人尽其能。

尤其是出身寒族的张华,他总算遇上了能够让自己发挥能力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心尽职,好好做事。

其实贾南风任用张华,是因为他出身寒族,这种出身不会做到非常高的官位,也就不会威胁到贾南风自己,而张华自己的政务能力出色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样的人用起来最为放心。

张华确实没有辜负贾南风的信任,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尽管贾南风性格暴戾,做了不少残忍刻薄的事情,但因为这套政治班子运作有效,晋王朝这时候仍然还能较为平稳地过度下去。

但这个帝国并不是几个兢兢业业的臣子所能力挽狂澜的,它向下坠去的势头并没有停止。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4]张金龙·《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5]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八王之乱 第三节 捕螳螂的黄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