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指答案】2017年国考地市级

2021-11-24 21:48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01

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

要求:(1)准确、精练,条理清晰;(2)不超过150字。


#指点

     可以根据“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这句来破题,用与这两个功能相并列的功能来概括。这题比较有难度,不能够按照分段的情况简单概括分点,这样做会导致点太多,且各点之间的关系非常混乱。从这题的字数和分值来看,也印证了这题的归纳比较难,需要有深入思考。


#中指答案

    1、生态功能: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廉价有效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2、社会经济功能:繁荣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便利。3、文化美学功能:承载历史文化,增添城市灵气,形成壮观美好公共空间。4、安全保障功能: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备用系统、防灾系统和城市安全的保障系统。



02

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指点

     这题看起来是分析题,但从字数和分值来看,是比较简单的概括题,其实只需要把这句话所在段落归纳一下就可以。

     这题只用概括指纹所在段落?这是很多同学看到我答案疑惑的地方。是的,非常肯定只从这一段找答案。原因有二:一是,这题和上一题放一起衡量,两个题目都是联系材料2,且第一题已经把整体材料全面归纳使用了,如果这题再全面使用材料2,那答题要点势必要重复很多,这种答案内容的大量重复不符合出题原则。二是,“指纹”这句话出现的位置要看清楚,不是在材料2的开头结尾部分来总结全部材料,而是镶嵌在这一段落里,联系上下句能够明显发现“指纹”就是特定修饰美学功能。

     “城市管理者的抱负”这句算不算和谐美?不算,抱负这句跟这段下文中所有内容联系都非常紧密,如果抱负这句算的话,下文都被拉到和谐美里了。这样的话,和谐美比其他美的内容多太多,且缺失了我们想写的怎么做。


#中指答案

     这句话是想说明城市水系造就了城市的特色。城市水系作为城市最美好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之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其意境美调节人的心态,动态美调节生态环境,人文美承载文化,和谐美让城市整体复合,同时水系构造还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抱负、美学修养和情操。因此城市水系构建应避免只注重单调枯燥的功能性,而要将美学功能融入城市水系,造就城市水系之美。


03

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指点

     这题满满的套路,题目对应的三个层次和材料2、3、4部分一一对应,可以直接正面刚。要注意这题是报道类题目,需要有重要的数字和例子作为支撑来增加报道的真实、客观性。要注意“水活”段落里“三步走”的结构特点。


#中指答案


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日前,b县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合理连接县域河、湖、湿地,塑造城市特色水系空间,立足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两结合,打造水清之城。b县采取治理与保护结合模式,强化治污方略,将取缔324家污染企业,推动“三河”污染治理。同时将通过工程设施等方法,保护修复水体、水面,保护生态需水量和流动性,改善城区水质,打造水体景观和亲水空间。

     三步走,打造水活之城。b县为让水域面积占城市面积的10%以上、水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将逐步实施三步走战略。通主脉:强力推进“三河”治理工程,畅通水流渠道;保供给:建设完善各级水库,建成“一河三湖九湿地”,促使总水量稳步增加;建支脉:加大水系修复力度,建设总长约260公里水网,使水网密度进一步提高。

     多举措,打造水美之城。b县利用景观、防洪河道等将城中水系连成一体。组织水上游览线路,完善亲水设施,增加城内景观湖面,提高城区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发展周末旅游经济,既造就美水又增加经济收入。

     “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相信b县人这一美好愿景,很快就会在“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中梦想成真!


04

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指点

    这题的难度主要集中在对特点和可行性的理解和区分。这种同时出现并列两问的题目(近年多次在省考国考中出现),在解答时,如果没法从言语意思直接理解具体含义,那就比较两问的差别,分清两问的界限,以此来分别收集关键词。

根据材料信息,这题的特点更倾向于理解为:规划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牛x结果。而可行性则是说:是什么支持和保障这种牛x结果的呈现。


#中指答案


L市关于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可行性报告

     为传承山水城市主题,打造黄河之都,现就我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做一下报告:

     规划特点为:1、景色壮丽。黄河流经段和南北两山形成“两山夹一沟”自然景观。2、生态优质。新增湿地、绿地,形成良好水源和气候。3、产业升级。依托水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塑黄河文化。4、理念先进。放眼世界,结合实际,以路网、水系和自然特色打造城市风格。

     可行性有:1、地源优势:黄河流经段长度、高度、流量足,山势特点明显,地貌丰富。2、政策优势:黄河流域治理与保护为我市提供了湿地、绿地等生态条件,黄河主题文化活动、国家级经济平台,提供了产业发展背景和载体。3、人文优势:我市黄河文化人文底蕴深厚,水系规划相关专家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社会各界认识规划重要性并广泛支持。


05

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指点


材料概括:

1、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就把城市和水的关系揭示了出来:有水则城兴,无水则城亡。

从污染、洪水中,水教会人们:人水共存。然后人们利用水来维护生态环境。

2、水的功能:生态、经济、文化、安全。水教给人们最直接的东西。

“指纹”,美学功能教给人们内在精神美德。采用什么样的水环境治理思路是由决策者的美学修养和情操来决定的。

3和4。水的特点。如何对待水,利用水。

分析:

与副省对比来看,这篇对应材料更为具体,落脚点更低。如果上一篇对应的是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篇对应的是城市水系的具体功能,因此在写作时应更具体。

具体思路与副省类似,也是在文中找到水的具体意向去思考其中蕴含何种可以学习的地方。



#中指范文


以水为师 构建科学城市水系

     “水者,万物之本原也。”它滋养着大地万物,维持着生态平衡,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人类的奇迹被创造之时,许多河流失去了它们青春曼妙的身姿,不少城镇山川都不再拥有清澈明亮的“双眼”,伴随水体污染而来的水资源短缺更加剧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如何才能让污浊的水源清澈如初,如何才能让人类享受到水生态带来的舒适和愉悦?这就需要我们以水为师,学习它的美德,科学构建城市水系。

     取水之静,护水源之清。水,静而能映物,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只是诚实地展示周围一切事物的原貌,滋养它们生长于天地间,从未想过要从它们身上得到或是掠夺什么。这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在获取水资源来改善生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对水体的保护,避免污染。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关停并转的治污方略,对污染企业出重拳,用重典,毫不留情地坚决取缔;另一方面要建设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先处理和后排放。如此双管齐下,从根源上消灭水体污染的可能性。

     习水之柔,全人水之和。水,柔而能克刚,可海纳百川。它是如此柔和,总是温柔宽容地接纳进入其中的一切,无论是棱角锐利的岩石还是奔腾咆哮的江河,皆是如此。这让我们明白,柔和与包容是生存的一种方式。面对自然造化的水资源,我们不能一味强求对抗、改变甚至支配,而应该寻找新的柔性策略,谋求“人水共存”。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情操,将城市水系的美学功能凝聚到水环境的治理方案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在造就美丽的人工环境之时也能保护自然景观,避免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水生态的“建设性”破坏。

     纳水之动,促经济之活。水,动而能变化,灵气逼人,活力无限。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顺势而流,从容应对。这告诉我们做事要灵活,学会变通,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寻找发展机遇。而在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下,我们需要做到不唯经济“脸色”,更重山水“气色”,利用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来打造城市名片,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化生态的种子为经济的丰收,带动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

     水兴则城兴,水亡则城亡。水,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有了水,人类的文明才有了追溯的源头,文化的传承才有了延续的可能。我们要珍视水,以水为师,学习它平静不争的心态、柔和宽容的胸怀、灵活知变的处事方式,构建出科学的城市水系,从而实现“人水共存”理念,打造人水和谐的新生态。




【中指答案】2017年国考地市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