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充分了解斯坦李之后,我再度体会到了手冢治虫那融会贯通的力量
我花了半年之久读了漫威和DC以及斯坦李的相关传记,想要真正去了解我未曾踏入的领域,去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斯坦李这个人。发现他确实是漫画和动画艺术领域里面的伟人当中,可以说是人生道路最为传奇最为曲折的人之一了。(当然,他的从军经历比不上手冢治虫曲折就是)无论是从他的人生态度,还是说他作为商人和商业作品大拿的精明,还是说对读者和粉丝的服务精神,以及与读者的密切互动,令我记忆犹新。我发现我确实是个俗人,所以我很赞同斯坦李这种“我就是一商人”的心态,以及手冢治虫那番“别做艺术家,要做艺匠”的教诲。
从漫威和DC当中我学习到很多可以借鉴到特摄创作方面的东西,也可以为现如今的圆谷提供一个更好的借鉴,一个如何和粉丝相处的模式,一个如何采纳观众意见的模式,一个如何改革的方式。我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点子,非常受用,以后有机会可以用到圆谷从上而下的改革方针当中。当然详细的东西我不会公开,这点很抱歉。毕竟我还是希望最后向官方提出这些方案的人是我,而不是别人。
很多圈内人看不上漫威DC,觉得日本皮套人价高一等,却又瞧不上现如今日本使用的主流特摄技术,认为CG应该完全取代皮套和布景。我觉得这是很矛盾且很双标的,倒不如说是贬低一种东西去寻求自己的优越感,能理解,但我觉得大可不必。
先不提日式特摄超级英雄本来就是效仿的欧美超级英雄,技术也多是欧美用剩的。至少他们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去采纳,去融会贯通,开阔自己的眼界,开拓新的未来。切勿做井底之蛙。
做电影,谈电影,学技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个领域,只看什么或者说只研究什么都是不对的,这非常容易把自己逼进一个怪圈,很容易就变成了潮流喜欢什么我就讨厌什么,你说皮套人好我偏要说皮套人坏,你说超英好,我偏要说超英不行,把自己变成一个很强行和潮流彻底决裂的人。把自己与世俗文化隔离是不太现实的,我们确实可以从这些东西当中学习到更多我们所没见到的,所不知道的。
手冢治虫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很记忆犹新,分享给大家:
“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画好漫画,那从现在放下你手头的任何漫画,去看电影,去看戏剧,去看电视剧,去看除了漫画以外任何优秀的作品。不要只学习优秀漫画来画漫画,要去从其他的媒介学习到新的东西。”
我觉得日本特摄和动画现在就陷入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那就是舶来品不再新鲜,在影视作品上的民族保护主义盛行。我只会欣赏我们自己以前的优秀作品,孰不知那些优秀作品都是在充分吸取外国优秀作品后缔造出来的,优秀的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都是多样文化的结晶,而不是单一的复刻或者致敬。60-70年代的那批创作者的圣经多是新浪潮或者欧美经典,而90-00年代的这批创作者,却只奉以前日本老一代作品为圣经,不去学习先进的新技术和优秀作品,这就是进入了一个故步自封的怪圈。
就好比说,黑猫警长固然优秀,但我们不可能所有的新作都去学习黑猫警长,那就把自己关在怪圈里出不来了。我们现在国漫就在学习欧美和日本的经典,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日本已经度过了昭和年代的学习期,有了自己的独创和成就,开始变得不屑于或者不想再开启一轮新的学习过程了。
我只想说,无论是人还是群体,还是业界。都要去学习自己所不具备所欠缺的东西,无论到什么领域,到什么年岁,到什么年代。
现在的中餐为什么好吃,就是因为清末民初引入了大量我们没有的食材和调味料,几代人的创新和继承的传统,才让中餐永远立于美味之巅。
人始终要去学习不同的东西,要想做好特摄,除了基本的特摄经典去看,更多的我觉得还是要去看其他类型的电影,电视剧,哪怕是动画和漫画,歌剧,我觉得都是很好的学习形式。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一种东西,那就很容易变得僵化死板,可如果能够融会贯通,那么人的思路就会更活泛,做出来的东西也就会更有趣,起码和之前的不一样,这便是最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