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了使整节课都在探索活动中进行,我设计了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观察——设疑——探究——解决,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而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造出探究自主型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图形单位法等,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引入,认识、比较物体的面积
1、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完善对物体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比较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通过摸苹果的面知道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认识图形的面积,得出面积的概念。
1、通过拓印数学书的封面,得到长方形,知道图形也有大小,也有面积。
2、电脑演示不封闭的图形无法完成涂色,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研究大小,才可以有面积。
3、回顾以前学过的各种图形,说出他们的面积,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最终完善得到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本环节由 “猜中得奖”的游戏贯穿始终。出示四个图形,其中一个的后面写着奖项,如果能根据提示猜中它,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出示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四张卡纸,并编上序号。
课件出示提示1:奖励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后面。
用观察比较法排除一个图形。
提示2:奖励不在面积较大的粉色图形后面。
直接观察看不出哪个大,引出:重叠比较法。又排除一个图形。
提示3:奖励在剩下的两个图形面积较大的后面。
观察比较不行,重叠比较也不行。由此引出
提示4:利用学具袋,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于是孩子们打开学具袋,按小组动手操作,利用拼摆的方式确定两个图形的大小。
2、展示孩子们用图形单位法拼摆的结果时,老师有意识的问:学具袋中有大小不同的圆片你怎么没用?引出要想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之后展示用三角形和正方形做单位来测量的结果。最终孩子们找到写有奖项的卡片,获得奖励。这样的安排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学到了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最后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用正方形做为测量面积的单位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而后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思考两个三角形的正好凑成一个正方形。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五)、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七、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 观察比较法
或 重叠比较法
封闭图形的大小 拼摆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