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常识午餐】
1. (单选)某市为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全市出租车进行油改气改造,并提供改造补贴。改造后的出租车,不仅尾气排放得到了显著改善,运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受加气站数量的限制,“加气难”又使出租车司机抱怨连连。这一情况说明了:
A.任何公共政策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B.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是确保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C.政府出台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那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
D.吸纳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是提升政策执行质量的重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
第二步,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受加气站数量的限制”可知,加气站属于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配套措施,同时也说明配套措施不健全,导致出租车“加气难”,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抱怨。如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无法落实好“节能减排”政策。由此可见,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是确保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公共政策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与题干无关,属于干扰项。
C项:政府出台公共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那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D项:政策执行质量是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广泛吸纳社会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是提升政策执行质量的重要条件,但与题干无关,属于干扰项。
解题技巧:本题可以采用主题词对应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加气站数量的限制”,选项中与此关键信息相对应的只有B项的“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可排除其他三项,直接选B项。
2. (单选)海洋动物科学考察的结果显示,近十年来,许多海洋“有壳类”动物,如贝类、螺类和虾蟹类等,其外壳有变薄、变软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排放过度导致海水酸化
B.海水升温导致海洋动物的生长成熟周期缩短
C.外壳轻便的海洋动物更易于游动、捕食和躲避天敌
D.海洋“有壳类”动物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经常出现营养不良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海洋动物。
第二步,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碳酸,导致海洋酸化。“有壳类”动物的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其壳变薄、变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海洋动物的生长周期由其动物属性决定,且海洋动物的生长周期与其壳变薄、变软没有必然关系。
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外壳是贝类、螺类和虾蟹类的“盾牌”,它们并不会为了易于游动而放弃自我防护的工具。
D项: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研究表明海洋动物存在食物短缺的现象。
3. (单选)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话体现了程序正义,即裁判结论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裁判者必须确保裁判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下列说法违背了程序正义的是:
A.罚款应当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收缴
B.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当回避
C.刑事案件的判处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D.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询问,质证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证据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程序正义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6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我国对罚款的处罚实行罚缴分离制度,即行政机关处罚,银行代为收缴。A项中作出罚款决定的机构同时又是收缴罚款的机构,违背了程序正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第1条第5项规定,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B项表述符合程序正义。
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第1款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C项表述符合程序正义。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D项表述符合程序正义。
4.(单选)某新闻媒体欲结合12月份的重要纪念日、活动日等时间节点,推出系列公益广告,这些公益广告主题可以是:
A.防范艾滋病、宣传宪法、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
B.防范艾滋病、节约用水、纪念香港回归
C.关爱残疾人、节约粮食、纪念澳门回归
D.宣传劳动法、保障人权、纪念辛亥革命
【答案】A
【正确率】53%
【答题次数】146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12月13日。故A项满足公益广告发布的时间要求。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世界水日设立在每年的3月22日;香港回归纪念日设立在每年的7月1日。都不符合12月份的时间点要求。
C项:国际残疾人日设立在每年的12月3日;世界粮食日设立在每年的10月16日;澳门回归纪念日设立在每年的12月20日。世界粮食日不符合12月份的时间点要求。
D项:国际劳动节设立在每年的5月1日;世界人权日设立在每年的12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设立在每年的10月10日。国际劳动节和辛亥革命纪念日不符合12月份的时间点要求。
5. (单选)经考古工作者发掘考证,礼制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说文解字·示部》云:“礼:履也,……从示从豊”,又云:“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甲骨文字集释》云:“事神之器则为豊。”由此可以推断,礼的原意是:
A.分等别贵贱
B.谦卑爱臣民
C.处世慎言行
D.敬神以祈福
【答案】D
【正确率】75%
【答题次数】1522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人文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礼”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与“豊(lǐ)”同源,豊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根据“事神之器则为豊”可知,礼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本义为举行仪礼,祭神求福。题干并未涉及贵贱、臣民、言行等信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无。
6. (单选)大量议案、提案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关于议案与提案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议案用于人大会议,提案用于政协会议
B.议案一经通过便具有法律效力,提案没有法律效力
C.议案内容应在受案者职权范围内,提案不限内容
D.议案可由个人提出,提案必须由团体提出
【答案】D
【正确率】51%
【答题次数】1459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议案与提案的区别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议案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提案可以由政协委员以个人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以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由此可见,议案应由团体提出,提案可以由个人或团体提出。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议案是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提案是向政协会议提交并需讨论决定的建议。
B项: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C项:议案的提出应在人大职权范围内;政协提案实行提出提案的时间不限、内容不限、人数不限的“三不限制”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