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7.3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

2022-10-12 12:1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到平均利润率的转化,只是一种一般的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事实上,在平均利润率起作用的条件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仍然可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如果仅从个别年代来看,在某些部门之间,利润率甚至还可以存在较大的差别。不过,只要我们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的确存在着一种平均化的趋势。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即不排斥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可以有利润率上的差别。我们分析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是把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个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至于说到每一部门内部的各个个别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那肯定是有差别的。只要一个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存在着这种差别,它们的利润率就会高低不等。因此,各个资本家并不会由于平均利润率的作用,而放弃追求超额利润的竞争。马克思指出:“一个资本家或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会特别关心他直接使用的劳动者的剥削,事实上不过以下述的理由为限,那就是,要由例外的过度劳动,或由工资压到平均以下的办法,或由所用劳动的例外生产率,获得一种额外利益,一个超出平均利润的利润。”[1]

  尽管如此,但如果从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大体上还是平均的。因为,在每个部门中,中等条件的生产一般总是占着显著的优势,这种中等企业的利润率,一般可以代表各该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而部门之间的竞争,首先就是使各部门的中等企业即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进一步被掩盖、被歪曲了。我们在前面讲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蒙蔽了剩余价值的真实起源,利润表现为总资本的产物,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便看不见了。这种转化只是一种性质上的变化,还没有发生数量上的差别,即整个部门的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仍然是一致的。如果说这里也有数量上的差别,那也只是存在于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既然在其它条件相等时,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因而,尽管利润的真实来源已被蒙蔽,但总还可以使人感觉到在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进而在利润和工资即和工人的活劳动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不仅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数量上也存在着差别[2]。既然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比例,而不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既然凡是等量资本都能够取得等量利润,因而利润便无论在性质上和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了。这样一来,利润的实质和来源便完全被掩盖了。马克思指出:“利润和剩余价值间        不仅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间        的现实的量的差别,就在各特殊生产部门内,完全把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隐蔽了。不仅对那些在这个问题上特别存心要蒙蔽事实的资本家说是这样;并且对劳动者说也是这样。”[3]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07页。

[2] 利润和剩余价值一致的情况,只是偶然的。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73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7.3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