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和周瑜的对比
https://wenku.baidu.com/view/f80d98220722192e4536f625.html我曾在网上看过这篇文章的内容,对吃我给出的评价是,除品德忠诚之外其余的都错得离谱,我来跟各位解说一下错在哪里。
军事才华
周瑜的赤壁之战的确是一大辉煌战役,但曹操是二十万大军不是五十万,而且取胜的关键不只是周瑜,还有曹操。为什么说是曹操,那是因为曹操放了很多错误,一是轻敌,曹操乘胜而来又乘胜而骄,原有的实力反而发挥不到三成,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自古骄兵必败,曹操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二是曹军不习水战,而东吴水军常年乘船,擅长水战,身为一代军事大家不顾地理环境的影响,强行进兵。三是拿不出一个有效的进攻手段,给了周瑜足够的时间用计。至此曹操除了军队数量的优势外,还有什么优势?反观周瑜,占据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兵种上的优势,计谋上的优势,心理上的优势,还有战争的主动权。可以说是优占尽势,从开始就已决定了周瑜的胜利,曹操的问题才是主要的,而且周瑜的胜利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南郡之战周瑜还要刘备相助,可见周瑜并没有那么强。至于诸葛亮嘛,他怎么没有经典战役了,第四次北伐时他大破司马懿,而且也是以少胜多,但不同于周瑜的是,他没有周瑜那么多的优势,反而是劣势比较多。首先是兵力上的劣势,以步兵对骑兵兵种上是劣势,补给困难是军粮运输上的劣势,诸如此类的劣势还有很多。但诸葛亮却大败司马懿,正史上记载: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华绝不比周瑜差。而且只说奇谋为短,但只说是奇谋,还有正谋,治军,指挥之类的都可算是军事才华。还有蜀中自古民富而不善于作战,诸葛亮能做到打破司马懿,可见他的治军能力。还有如果劳民伤财的话,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百姓私自为诸葛亮建庙。还有诸葛亮北伐没有一次造成季汉的衰亡,第五次北伐的最大损失也就是诸葛亮的去世,此外也没有别的了。至于司马懿拖死诸葛亮,以往司马懿出兵都是进攻为主,什么时候打过防御,一但遇到诸葛亮,就出现了类似于第四次北伐时那种,想攻却找不到机会下手,追而不击的滑稽局面。这是司马懿军旅生涯唯一一次战败,也是司马懿唯一一次被自己的部下讥讽嘲笑,在第五次北伐时是被迫使出了龟缩大法,即便是防守也出了问题,还是郭淮指出了问题所在,可见司马懿并不善于防守。逼得司马懿被迫进行自己不善长的事情,诸葛亮的军事才华是可以肯定的。以步制骑是古代的一个难题,但诸葛亮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绝对是古代最成功的一个军事家。所以诸葛亮比周瑜还高。
战略智慧
关于周瑜对曹操的讲解是可以,但这不是战略,战略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这明显是对敌我的分析,还有,二分天下的宏伟蓝图是不错。刘璋虽然暗弱,但要守住周瑜还是可以的,周瑜的兵马和刘备打益州时差不了多少,想短时间攻破益州是不可能的。周瑜的到来很可能会造成益州本土势力联合起来顽强抵抗。等周瑜打进去时刘备必定不会放手,因为刘备的兵马很可能已经达到七万了,刘备打益州时先是调了三万人去,又调了一到两万人去而这个时候乐进又来打荆州,还有文聘也一起来。关羽先是因为兵少,一次次战败,然后关羽依靠水军指挥能力和陆军指挥能力反败为胜,从这点来看关羽的兵至少有两万多人,可见刘备的兵力很有可能不下七万人。关羽能以几千兵阻挡万名援军,周瑜还要刘备借张飞攻南郡,可见刘备军团的战斗力比周瑜要厉害得多。等周瑜到了益州都是210年了,刘备入川是211年的事,到时只要刘备守住夷陵周瑜就回不去,孙权也拿不出更多的兵马了。到时候别说去打曹操,曹操就先来打你,再加上战线又长,到益州之后还要应对本土势力,周瑜的局势不能和刘备比,刘备是内外夹击,周瑜是正面强攻。曹操又不是傻子,绝不会放任周瑜的做法,他也肯定会发动进攻。周瑜的战略也有类似毛主席说的问题,而且问题更大。首先,他的战线拉的比隆中对还长了一倍,千里遥遥而四分兵力。孙权想灭了刘备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以关羽的能力拒北岸不成问题,扬州入荆南也有很多山。从交州攻也不大可能取胜,形势上曹操有可能反过来帮刘备,以趁机扩大自己的实力。由此可见周瑜的机会也并不大,隆中对的失败源于有一步没做好,问题在于执行者没做好,这个我也下次再说。鲁肃之所以提出借出江陵城,是因为形势上东吴无法独立对抗曹操,只能联合刘备阻挡曹操南下,周瑜没能看出这一点,可见其战略智慧并没有那么高。隆中对比周瑜的优势是,隆中对更全面,他可以很好地为刘备的每一步做好规划。比如说入蜀后对于蜀地的矛盾,南中地区的蛮人叛乱,与塞外异族的关系等等都有。而周瑜的战略只有浅显的夺地,并没有涉及其他的,可见这个战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完全没法比。战略要符合实际,当时以刘备的实际情况来看,跨有荆益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你总不可能去要孙权曹操的地盘,只能是最有可能的荆州益州。荆州地理位置好,益州兵力充足,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毛主席一向反对两个拳头打人,所以才会那么评价,但我觉得分兵未必就一定是错的。首先从地理上讲,益州地势险要,打出去和打进来都很难搞。荆州出兵是可以,但当时襄阳不在刘备手中,如果曹操集结大军来挡住你,你就哪也去不了。所以才要两路出兵,只要有一路成功,其余一路也可以成功。你单从一路军打曹操很难,两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从刘备夷陵兵败之后,诸葛亮将目标指向了陇西,这个更改是符合当时的季汉实际国情的。陇地民贫而善战,蜀地民富而不善战,彼此是相辅相成的。以实际为依托改变战略,这也是一个战略家所要具备的。
用人策略
周瑜没什么,但诸葛亮就有大问题,出了马谡你还有哪些人可用。而且刘备夷陵惨败把很多人才都打没了,像是黄权,马良,张南,冯习等一批将领。之后又陆续提拔了很多的人才:比如说秦宓,张裔,邓芝,蒋琬,费祎,董允,王平,王连,陈震,姜维,张嶷等人。至于后期无大将可用的情况,那都是死了近三十年的事了,你提拔的人也已死了差不多。古代人均寿命本就不高,怎么能把三十年后的事提到诸葛亮的身上,季汉镇守四方的名将,哪一个不是诸葛亮培养并提拔起来的?后期也不是真的没人了,还有一些没给提拔起来的人,比如说罗宪霍戈。这些人才没人提拔也与诸葛亮无关,毕竟你人都死了。还有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我的评价和诸葛亮一样,过于悬危。一个不小心就有亡国的可能,是我也不会拿国家命运来赌,打仗不是投资,没钱了命还可以保住,兵没了就什么也没了。还有对魏战争失败的原因是诸葛亮时间不够,古人也早有评价,如果诸葛亮再多几次北伐,先支撑不住的一定是曹魏,这还是他们自己人说的。诸葛亮是输在了寿命上,这不是可以考虑的,战略战术上是诸葛亮赢了。而且魏延也有过自己领兵的时候,阳溪之战就是魏延领的兵,这一战的功劳是很大的,而且除了马谡,诸葛亮再没有任何一次用人失误。
政治眼光
诸葛亮是一代政治家,他的能力是可以排进中国前六的,隆中对里面一共有五条方略,都无一不体现了诸葛亮的远见。周瑜的是魄力不是眼光,再者,诸葛亮北伐是因为时间一长,魏国强大起来,季汉就一定会灭亡。不北伐就一定会灭亡,所以诸葛亮必须北伐。我刚才也说了,继续下去的话,先支撑不住的一定会是曹魏,所以诸葛亮是很有远见的。没人知道自己会活多少岁,所以不影响诸葛亮的眼光。
胸襟气度
李严被贬是他自己捉死,名目张胆向诸葛亮要官;魏延谋反是魏延的自负和不计后果,皆与诸葛亮无关。魏延和杨仪都是带刺的人,但诸葛亮却都接受了,而且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李严对诸葛亮并不心服,但诸葛亮并没有把他当政敌来看待,反而希望李严可以认清自己的错误,再次与自己一起为匡复汉室。魏延的牢骚诸葛亮一定是知道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诸葛亮的威望,绝对会有人告诉诸葛亮。但魏延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仕途,反而一直在加官进爵。可见他的胸襟气度完全不输于周瑜。
内政治理
党派之争只古就有,哪怕是毛主席时期也有,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与诸葛亮无关。而且诸葛亮并没有要打压任何一个派系的意思,且自古蜀地就有排外的特点,蜀地人和入蜀的人之间的矛盾无可避免的。在明面上没有发生混乱,诸葛亮时期还没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情况,大国可以用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小国只会激化矛盾,从季汉没有内乱来看,诸葛亮的执政水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可以在五年之内恢复国力,并超过了巅峰时的兵力。这是三国以及以前的朝代说不能做到的,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光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内政治理能力很强,绝对可以排进中国前六。
气质风度
气质风度指的是人的个性,不是长相好吧。单论长相,诸葛亮和周瑜都没孙策帅。还有,羽扇纶巾在晋朝都是用来形容诸葛亮,这个形象到苏轼那就成了周瑜的。苏轼在前期是一个亮黑,后来就变成亮吹了,所以论风度气质,二人不分高下。
艺术才华
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的主要内容已经失传了,但却也有极高的地位只有千年后的兵书才可以比,这远不是周瑜可比的。
外交素养
周瑜的分析与外交无关,鲁肃是发起人,孙权的迟疑是曹操来信后,这是诸葛亮已经来过一次了。周瑜和蒋休是老同学,彼此对对十分了解,蒋休自然知道周瑜的意思,这体现不出周瑜的外交素养。一个人的外交能力的体现在于审时度势,能伸能缩是基本点。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改变策略与东吴结盟,孙权称帝诸葛亮排人去庆贺孙权。石亭之战爆发时,诸葛亮带兵攻陈仓,以策应东吴的行动,使得东吴成功从劣势转变为均势。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的外交素养比周瑜好得多。
还有,如果真的矛盾已经大到要发动战争才能解决的话,那么早就爆发了,你不是都说了诸葛亮北伐造成季汉的衰亡,那么矛盾为什么没爆发,显然不对。因此诸葛亮10,10,9,10,10 10,8,10,8,10总分95分周瑜9,4,10,10,9,9,4,8,7,7总分78分。
剩下的就是最后的评语了,这个也很有问题,周瑜是不应该成为诸葛亮的配角,他应该成为一代人才站在历史的舞台。但周瑜历史配角的身份不是三国演义的影响,而是历史发展形成的结果。三国演义以前诸葛亮就是智慧的象征,评价刘伯温时就和诸葛亮一起评价,以体现刘伯温的能力。蜀国的地理优势的确不错,但别人打不进来,你又打不出去,就只有死的份。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站在上帝视角,用有色的眼镜去看待诸葛亮和周瑜。如果你分析的好的话,也不会短短一遍下来就让我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还有几个前后矛盾的地方,(240)特别的权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权臣,为什么说诸葛亮是最特别的一个?建议你去看看这个视频,还好意思说诸葛亮毫无建树,可笑的很,季汉在诸葛亮时是最富裕的,后面的也有记载,经济发达,农业丰收,官民百姓无不赞誉。三十年后的贫乏与诸葛亮没关系,人都死了好久了,就这点史学知识也好意思说。(242)特别的权臣——刘禅恨诸葛亮吗?他为什么拒绝给诸葛亮立庙,也不让官员去奔丧?好好看看这个,了解一下诸葛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