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想六角雪的成因:六角雪会不会从外地来?
推想六角雪的成因:六角雪会不会从外地来?(5.26晚上一改)
如果六角雪的成因是水分子结构造成的,那么窗花为什么不是六角形?
窗花不是水分子构成的吗?
我们知道,
在我国东北居民的玻璃窗上,
可以欣赏到极速生长的窗花,
它们也是水汽和外部极端温度造成的。
它们是多边形,
不是正多边形。
窗花从一个冰晶核心扩展到一个辐射平面,
从一个辐射平面开始叠加成三维的冰面,
最终布满玻璃窗。
上文说过,以雪花的庞大体量,
观察它们的核心“空层”,
我推测六角雪的形成应该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或者说微生物以特殊形式批量地死亡,
形成了六角雪的核心。
然后以此核心为基础,成长出六条边际,
由于气压差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才能成长出来。
所以只有具备“温柔力量”的冬季的大气环境才能实现。
照此推论,
如果某个地方有大规模热电厂,
冬天的时候,
该地的局部大气就变得有趣了。
啷个有趣呢?
热电厂胖胖的凉水塔就像热岛,
从地表的“热岛”升腾大量暖湿蒸汽进入局地大气,
产生一个类似低压槽,
但并不是。
由于煤炭燃烧出来的粉尘浓度高,
远高于空气自然飘尘,
(自然飘尘的量姑且按10-35毫克每立方米计算)
那么此局部地区不会诞生六边形的雪花。
我认为,是因为向上的热流太猛烈了,
附近的冷空气都弥补给热涌流了,
造成了洗涤空气的作用,而不是成冰。
再推想一下“六角雪会不会有可能是外地来的?”这个问题吧?
如果有一个冷锋气团带领着数朵雪云走向水域上空,
如果在白天,它会弥补该冷锋的水份,
如果在夜晚,可能会直接降落到水域中。
如果该冷锋走向人口众多的城市,
白天,它会被热岛效应融化一部分,
夜晚,可能被风切吹到一边儿去。
如果正好本地有一个槽口,这几朵雪云落下去了?
那么就下雪咯。
在下落过程又遇到上升的气流或者横风,
它们可能形成规模更庞大的云团,
那么姑且可以称为“本地雪云”了。
六角雪集团随着下落、上升过程中气温的改变而改变外形,
或者变大,或者变小,
只要核心冰晶不破,它们仍然是六角形。
所以,落到地表的每一个六角雪都是不同的。
如果风合适,本地的气压差变了,
它们可能飘走,变成隔壁地区的雪云,
然后遇到另一个没有风切的低压槽再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