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兽之子》 你真的看懂《海兽之子》了吗

2020-12-06 22:47 作者:诗音点柒  | 我要投稿

大家好,笔者是诗音点柒。

笔者见最近有一上映的动漫电影名为《海兽之子》,便去观之一二。原本笔者打算冷静期过后再作此影评的,但因为网上太多笔者认为不太合劲的理解突然爆火并充斥着一股要成为此电影的盖棺之评的火药味。自此,笔者加(tou)工(lan)赶制出了此影评,还请各位读者垂阅。

一、好坏评判

这部电影究竟好不好,我想各位先放下看完电影的冲动感和来自原著党的对比。讲实话,笔者没有看过原著,但就此电影来说的话,确实不算是一部烂番。那么它是否算是一部神作呢,笔者个人认为这部电影达不到那个度。笔者评番的好坏笔者是按照百分制评分,其中中心思想四成,情节三成,人物架构两成,番剧制作质量一成。其中中心思想后文笔者会谈到,姑且可以给到29分,但情节内容比较偏向于传统化,缺乏了创新感,并且借鉴了《大鱼海棠》《你的名字》《天气之子》《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等番剧,虽然给了读者一种熟悉感,但不妨会被扣上“抄袭”的帽子。为了评判的公正性,笔者综合了各观影者给出的提议,最终打分为20。动画制作就电影画面来说的话确实有种五毛钱特效的感觉,但这个电影的歌曲插入和歌曲质量,绝对是笔者从笔者看番以来,最棒的一部。久石让配的曲调,米津玄师唱的片尾曲,无一不让笔者在歌声响起时眼泪簌簌而下。原本笔者打分为7分的,但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满足笔者的心愿,笔者希望能够打10分。最后,笔者认为此电影的人物架构,其实比较单一,但单一之中蕴含的情感不同,这点笔者后文会提到,所以笔者认为此部分打分为14分。

综上所述,总分为29+20+7+14=70,刚好压到了好番的线(笔者认为90分以上的番是真正的大作,80分以上算神作,70分以上算好作,60分以上算一般水平,60分以下算烂番,此点后面几篇文章笔者会有所提到),笔者的评判或许并不准确,但也是按照流程来办的,若读者有疑惑,请阅读完后文后进行评论。

海兽之子

二、中心思想

笔者认为,此部电影的中心矛盾,并不是网上所谓的那些认为此电影谈及到了涉及人类认知边缘的东西,此中心思想对于其他那些看起来表现很明显的电影来说,反而更加简单。笔者认为,此电影的中心矛盾,是人类和自然既是对立的,又是融合的。人类离开了自然,迟早会消亡;自然离开了人类,将很难永续发展。而海和空,为什么会存在,笔者认为他们属于融合人类和自然的使者,或者说介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产物,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更多的认识世界,并不断发展世界,而在海和空没有改变安海琉花之前,总是发生一些令人唏嘘的事情,例如鲸落,例如深海鱼搁浅。这些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反而具有其必然性。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联系当中,无论你发现还是没有发现,无论你注意到或者没有注意到,它确实客观存在着,而当人们只看到眼前的经济联系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态联系的时候,一切便都转瞬成空了。所以当海昏迷在沙滩上,琉花不禁问道,“海はどちらですか?(海是属于哪边的)?

海兽之子

其次是众多网友所疑惑的暗物质的事。笔者这里解释一下,暗物质的提出实质上是对世界的一个诠释。它把世界和宇宙描述得非常强大,而这正是在警示人类——人类想要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人类必须顺应自然而发展自然,不能想要打破自然的规律,否则人类将会自食其果。

那么涉及这个令人难以理解的暗物质,海兽之子编剧认为的意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神秘写作技法。当原作作者的能力不足以达到相对应的水平之时,神秘的手法便会出现,作品也将偏向技巧化。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虚构推理》,或者说《虚构推理》的卖点就是作品的神秘化,让观众不注重与它阐述不清的部分,着重于观众最想看的部分,例如打斗环节,狗粮环节等等。《海兽之子》用神秘化的技法虽然着实有些老套和让人难以理解,但它提示观看者趋利避害,分清主次,倒也可成为一个不错的手法。

海兽之子

另外,《海兽之子》也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生命的探究。这点不难看出,但编剧对生命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生命本身,而是以本身的生命为基础,描述社会的命运。海和空只是两个需要依赖于水的人类,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生命的延续也许不仅仅依靠科技的发达,更多的,是人类的觉悟和对自己命运的深切考虑。琉花在最后彩蛋的时候说道:“我剪断了这个脐带,就如同剪短了一个生命一样。”生命的延续,需要外部的环境,比如婴儿必须依赖于外部的环境,只在娘胎里永远也生长不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而更需要的,是人类思想的洗礼,是对自己切身的共同利益的考虑,因为世界是一体的,哪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却又反作用于自然。而海兽之子,就是人类和自然中间产物,是原产物和一级产物的中间桥梁,当两块大陆垮掉了一块或者两块大陆拼合在了一起时,这个桥梁便会没有了意义,最终的宿命也只有垮掉。所以,与其说因为空和海最终湮于尘土《海兽之子》是一个悲剧,倒不如说,这是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状态的特点。

海兽之子

从这个方面反推到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科学家的平均工资比演员的少。这个话题是一个雷区,因为几乎网上的评论几乎都是一边倒。但作为一个专栏笔者,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否定的方面和肯定的方面,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这不免陷入了形而上学式片面的解说。笔者认为,的确科学家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薪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无非就只有经济、文化、科技三个主要方面。而这三者中,又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硬实力,文化为软实力。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确应当依托于经济发展;而软实力的发展也不免需要硬实力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的受众群体是群众,科技的发展者主要是科学家,文化的发展者有画家、演员、作家等等。就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来说,的确应当科学家薪资先行。但演员的发展无疑不是一个信号,是国家硬实力的飞速发展,是国家经济的腾飞换来的软实力的发展。软实力的飞速发展象征着经济和科技的强大,而文化的强大会逐渐使科技这一代的人渐渐被公众陌生化,这是否代表着一种社会形态的进步?这是否与海兽之子所提到的人类和自然和海兽之子的关系类同呢?

海兽之子

三、对比

对比番作:《大鱼海棠》《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你的名字》《天气之子》《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

笔者这这里提到的5部番剧,均与此电影在某种形式上有种相似。拥有着类同《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里的袍衣的两个海陆两栖人,类同《大鱼海棠》般壮阔的的鲸鱼场景,类同《你的名字》般的流星,类同《天气之子》般的从天而降,类同《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般的大海。这种熟悉的感觉在笔者观看此电影的时候,有一种冲动,就是想要去找寻,这部电影究竟有几处与其他番剧相同的地方。后来笔者发现,就笔者的观看番剧的水平与观察的水平,应当不下于40部。

虽然数量如此惊人,但笔者不认为他是抄袭的,亦或者说,笔者认为,它的问题出自于没有细化模型。除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动漫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动漫没有借鉴于其他动漫的一些特点,只是量的问题使读者们不易去察觉罢了。而那些好番、神番,其实都是细化了这些特点,例如分割特点到不同阶段,不同地点,或者说抓住其中一个小特点,进行放大。而《海兽之子》它没有细化,或者说细化不够彻底,它抓住的也不是小特点,而是小场面,这就导致这观看者们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对此部电影也就评价不高了。

海兽之子

四、动画鉴评

①、音乐

《海の幽霊》(海之幽灵)推荐指数:★★★★★

②、动画效果

飘幻的油墨感,区别于寻常的线条分明,着色统一化,一部分是原作的画作原因,一部分则是动画的特殊性。但这种油墨感观众们大多并不买账,因为在动画制作的当下,最新技术的崛起,使得动画特色已然固化,强行去打破观众的审美最终也会失去“叫座”的境地。二是这部动漫其实也并没有“叫好”,因为它的朦胧和线索会诱导观众去理解一个很奇怪的中心,从而陷入不知所云的境地。

海兽之子

最后,关于笔者的评分机制会在评论区提到,此影评只作番外影评,若有兴趣的还请在评论区或者私信笔者与笔者共同交流。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海兽之子》 你真的看懂《海兽之子》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