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T-28中型坦克

概述↓
类型:中型坦克/多炮塔坦克
权重:1.7
原产国:苏联
设计师:不详
开始服役时间:1933年
采用底盘:T-28中型坦克
系列产量:503辆
尺寸与重量↓
战斗全重:25.4吨
全长:7.44米
总宽:2.87米
总高:2.82米
车组乘员:6人(车长+驾驶员+2机枪手+炮手+装填手)
机动性↓
发动机类型:不详(V12,45.8升)
发动机功率:500马力(1445转/分钟)
通算功重比:19.69马力/吨
档位分布:4前1后
最大前进速度:40千米/小时
最大后退速度:6千米/小时
0~2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2.9秒
0~32千米时速加速时间:6.6秒
转向方式:制动差速
中心转向能力:不可
防护↓
车体前部:15~30毫米
车体两侧:20毫米
车体后部:15~20毫米
车体顶部:15毫米
车体底部:16毫米
挡泥板延伸:4毫米
车体舱门:10~30毫米
侧裙甲:10~15毫米
车体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炮塔前部:20毫米
炮塔两侧:20毫米
炮塔后部:20~30毫米
炮塔顶部:15毫米
炮塔底部:15毫米
炮塔座圈:20~30毫米
炮盾装甲:20毫米
炮塔舱门:15毫米
炮塔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炮盾为铸造均质钢装甲)
机枪塔前部:22毫米
机枪塔两侧:20毫米
机枪塔后部:20毫米
机枪塔顶部:10毫米
机枪塔底部:20毫米
机枪塔座圈:20~22毫米
机枪盾装甲:22毫米
机枪塔舱门:10毫米
机枪塔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火力↓
一级武器组:76毫米L-10型线膛坦克炮(1门),身管倍径L26,膛线数量18条,定装弹,最大炮口动能972.16千焦,弹药基数69发,发射间隔5.0秒,理论射速12.0发/分钟,适配弹种 榴霰弹/APHEBC/HE,弹丸重量6.2/6.3/6.2千克,初速每秒560/555/560米,装药当量85/150/621克TNT,引信临界厚度8/10/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500/1200/50毫米,10米垂直穿深34/67/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33/66/10毫米,500米垂直穿深30/59/10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24/52/10毫米,1500米垂直穿深20/46/10毫米,2000米垂直穿深10/41/10毫米,10米30度穿深29/60/10毫米,10米60度穿深10/25/10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15度/秒,垂直射界25/-5度,垂直转速3度/秒
二级武器组:7.62毫米DT型机枪(2挺机枪塔),弹药基数5292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63发弹盘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左155/右5度(左)或左33/右145度(右),水平转速不详,垂直射界28/-5度,垂直转速不详
三级武器组:7.62毫米DT型机枪(2挺炮塔前部),弹药基数2646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63发弹盘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左15/右15度,水平转速不详,垂直射界15/-15度,垂直转速不详
额外细节↓
电台:有
周视观察系统:无
火炮稳定器:无
瞄准镜倍率:1.9~3.5
弹药分布:车体内炮塔下方共15个弹药架,车体底部两侧前/中/后部各3/10/3发,车体上部两侧前/中/后部3/3/3发,车体底部中央8发,车体底部内部左/右侧各6/5发
油箱分布:车体后部(发动机两侧及传动轴两侧)
驱动模式:后置后驱
悬挂类型:板簧
评价↓
该型战车出现于多炮塔坦克流行的年代,且在多炮塔坦克当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主要为支援步兵而开发,其最大的固有缺陷在于装甲相对较为薄弱,但相对于同时期相同吨位及尺寸的坦克而言机动性较为出众,配备的武器系统适合攻击步兵等软目标,以及攻击建筑物,但由于身管较短,初速不高,穿深相对并不理想,因此对坦克的攻击能力相对较差。在外观方面,该型坦克车体较长,且宽度与高度也较大,在前部安装有两座机枪塔,负重轮尺寸较小,炮塔的截面形状类似于水滴形。(查看T-28E中型坦克资料请打开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553058)
视频链接↓
第一人称视角行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411N7o3/
城镇机动性演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i4y1k7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