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幕府后期,内管领长崎氏为什么能控制镰仓幕府的实权?
本鬼在前文《北条氏得宗家为什么会让北条氏的庶流当镰仓幕府的执权?》中提到,镰仓幕府后期,内管领长崎氏架空了镰仓幕府的执权,控制了镰仓幕府的实权。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镰仓幕府根本就没有设“内管领”。那么内管领长崎氏为什么能控制镰仓幕府的实权呢?

源赖朝死后,北条义时获得了“镰仓吃鸡大赛”的最后胜利,镰仓幕府从此进入北条执权为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执权时代。北条义时的直系子孙被称为“得宗家”,是北条家的嫡系。随着北条家逐步确立“一门总领制”,得宗家的势力越来越大,只有得宗家出身的执权才是真·执权。

到了八代执权北条时宗和九代执权北条贞时统治时期,北条家“得宗专制”彻底确立。日本的大部分领地和镰仓幕府的大部分实权都被得宗家控制,包括执权在内的镰仓幕府的各个主要官职逐渐被得宗家架空。不过得宗家的直属家臣与镰仓幕府的臣属是两个体系的两种武士。

得宗家的家臣被称为“御内人”,以便与效忠于镰仓幕府的“御家人”相区别,而御内人的首席就是“内管领”。按照镰仓幕府本来的制度,得宗家当主是向镰仓幕府效忠的御家人,御内人则是得宗家的直属家臣。也就是说,得宗家的御内人本来没有参与处理镰仓幕府政务的资格。

然而随着得宗家逐渐架空了镰仓幕府,御内人对幕政的介入越来越深。御内人的权势就逐渐超过了御家人,这引起了大批御家人(特别是非北条家出身的御家人)强烈不满。因为御内人是靠“得宗专制”才得势的,所以御家人的不满不仅仅是针对御内人,更是针对“得宗专制”。

为了维护“得宗专制”,北条得宗家只能选择倚重御内人而打压御家人。于是本应该由御家人掌控的幕府权力就逐渐转移到了御内人手中,御内人也就逐渐成为真正掌控幕政的群体。作为御内人的首席,得宗家的内管领自然成为幕府核心大佬,比如北条贞时的内管领平赖纲。

应长元年(1311年)、得宗家当主兼执权北条贞时病死,其子北条高时却只有九岁。为了维持“得宗专制”,北条贞时临死前没有将儿子托孤给北条家的庶流或者幕府的御家人,而是托孤给了内管领长崎圆喜和妻舅安达时显。作为御内人的首席,长崎圆喜成为首席托孤家臣。

正因如此,长崎圆喜在北条贞时死后就控制了得宗家的实权。而得宗家此时又已经架空了镰仓幕府,长崎圆喜自然也就控制了幕府的实权。虽然北条高时长大后收回了部分实权,但长崎氏依然是能左右幕政的权臣家族,直到镰仓幕府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