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分析功能——可达性分析&舒适度分析【SoErgo V3.0】

上周介绍了SoErgo V3.0中的一项基础人机工程分析功能——可视性分析,今天我们来介绍另外两个基础人机工程分析功能——可达性分析与舒适度分析。

可达性分析是根据被选中数字人体的关节活动范围限制与体段尺寸,生成末端节点的包络范围,以线框或者半透明面显示;当修改体段尺寸或关节活动范围时,可达包络也会随之变化。
手部可达性分析可选择肩关节或腰关节作为根节点,手部所有关节、掌心或指尖作为末端节点,计算并生成手部末端节点可达包络范围;同样地,脚部可达性分析是以髋关节为根节点,脚尖、BOF作为末端节点,计算并生成脚部末端节点可达包络范围。舒适可达性分析是将关节舒适活动范围作为条件输入,生成相应末端节点的可达包络范围。

除生成可达包络范围之外,还可以对目标模型进行可达性分析,分为可达与不可达两种状态。目标可达性分析可以认为是手部可达性分析的逆过程,通过手动选择目标模型的特定位置,判断目标位置在数字人体当前姿态下是否可达;若可达,则自动计算并生成可达姿态。

舒适度分析是对人体各主要关节在不同自由度方向上的角度,采用RULA/REBA规则进行打分,打分结果可在体表以不同颜色高亮显示,分析结果可输出报告。同时,舒适度分析也可针对仿真任务中的动作进行实时打分与可视化。
用户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需求,选择手部可达或脚部可达性分析,设置末端节点与根节点,从而生成相应的可达包络范围,验证目标模型是否在可达包络范围内;对于经常发生交互的模型,如鼠标、操作手柄等,可采用舒适可达性分析,判断目标是否位于舒适可达包络范围内;通过目标可达性分析,可直接判断目标模型的特定位置是否在可达范围内,如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如果在可达范围内,可直接生成可达姿态,大大提高仿真分析效率。舒适度分析可以帮助用户在静态仿真或动态仿真过程中判断作业姿态或作业过程中的某些姿态的舒适情况,通过打分结果找出最不舒适的关节,从而改进作业姿态或作业流程,提高产品的人机工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