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4.3.1.2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是不断地斗争着的。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因素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叫做肯定,而把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叫做否定。从发展的观点看来,否定比肯定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否定,事物才能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新事物才能代替旧事物。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
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不是进化,不是改良,不是旧事物在新形式下的继续,而是质变,是革命,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1]因为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看来,所谓否定,就是矛盾的主次双方的易位,就是矛盾的新的一方战胜旧的一方。因此,经过否定,“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2]了。新事物只能在旧事物死亡的废墟上产生出来;不消灭旧事物,新事物就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死亡的废墟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旧哲学死亡的废墟上产生的,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这样。“不破不立”这句话,是合乎辩证法的。庸俗进化论不承认这一点,而把事物的发展说成是平滑的进化,这是根本违反客观实际的。
其次,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否定不是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包含着继承的因素的。在否定中被消灭了的是旧事物的根本性质,至于旧事物中那些经过改造以后可以成为新事物的营养料的个别因素,却被新事物吸取过来,加以改造,作为新事物的有机成分而保留了下来。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却经过改造而被保留下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埋葬了旧哲学,但旧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积极因素却经过改造而被保留下来了。列宁说:辩证法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3]的否定,正是指的这种情形。批判地吸取旧事物中的有积极意义的个别因素,固然不是新事物比旧事物更高级、更富于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形而上学把否定理解为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中的一切,这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注:
[1] 这里所说的否定,是指由于代表新生力量的否定因素战胜代表腐朽力量的肯定因素而引起的前进运动。至于由于代表旧残余的否定因素暂时地战胜肯定因素而引起的倒退运动,虽然也是质变,但并不意味着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仅仅意味着比现存事物更旧的腐朽事物的复辟。因为这种情况只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的逆流,而不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所以我们在说到否定的时候,除了特别注明了的以外,一般都不是指的这种情况。
[2]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8页。
[3]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