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浙江申论 考前5要点,冲刺75
一、简化思维
1、找简单的方法
江苏申论第一题,往往是让根据数则材料归纳概括,不要因为材料多而害怕,记住答案以“总分”结构去书写,这个“总”不要太纠结,如何“容易”书写就如何写。
例如,江苏2022年B卷第1题要求“请用一段话对这些做法产生的积极效应加以归纳概括”,以“总效应+具体效应”的方式很难概括,那么就改为“做法+具体效应”的方式概括,简单快速且条理清晰。
例如,江苏2022年C卷第1题要求“概括股联网科技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直接用我们课上所讲的“XX更XX”的形式去概括即可,看到材料中涉及了“农业”的变化,如何变化?变成了智慧化种植,直接写为“农业更智慧”。
2、化为基础题型
浙江申论中考察的都是基础题型,但是会涉及的材料范围广,导致考生们考场上慌乱,记住,判断题型,按照课上的套路去答题。
例如,浙江2021年A卷第二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7、8、9,谈谈你对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解”,判断题型应该是“阐释型分析题”,那么就按照“简要解释+分层分析+小尾巴”的答题框架去组织答案即可。此题“新型举国体制”无需再分层了,就一层,那么看材料中涉及举国体制的都有哪些要点,罗列在一起即可。
浙江申论考试比较灵活,可能会出现新颖的“问法”,不要慌张,化解为最基础的题型,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例如,浙江2019年A卷第1题:毛泽东《实践论》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运用这个观点,结合资料3,分析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
先抛掉毛主席的那个观点不看,直接看后半句“结合资料3,分析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就是一道普通的概括题,结合材料,可以看到材料逻辑是“XX时间+运河新名称+改名的原因”。把这些要点罗列出来,前面再对毛主席的观点解释一下。就符合了题干要求了。
二、“拿来主义”+“实在做事”
很多同学害怕写对策题,记住高分的关键2点:
一是“拿来主义”,材料中往往会给出很多“对策”,直接用。
二是“实在做事”,少写对策取得的效果,多写“如何做”,这样对策才更加“具体可行”,例如,学员写作“将优秀种植户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在全镇推广”,如何宣传?如何推广?没有写出做法,改为“拍摄新品种种植、销售视频,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典型宣传,提高种植积极性;联系农业保险公司,为新品种承保,减少农户顾虑”,此时,“推广”的做法就比较具体了,且从2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提高积极性,二是减少顾虑,从而达成推广的目的。
三、公文就3种题型
不要一看公文就害怕,公文唬人的点就是“字数多”,事实上,公文就3种,一是披着公文外衣的“概括题”,二是披着公文外衣的“分析题”,三是披着公文外衣的“对策题”。
江苏和浙江的公文难度不高,以披着公文外衣的“概括题”为主。看清“文体”,加上合适的格式后,主体内容就是有条理地概括材料,记住,一定要层次清晰。
四、大作文破题+字数拓展
1、找到“核心任务”
写一篇议论文,就是论述一个“问题”,找到今天的“核心任务”。
比如,江苏2022年A卷,“语句+主题”双限定。语句“如何更好地在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政府部门执政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试金石”,意思是“政府要提升执政管理能力”;主题“新时代潮涌新职业,新业态呼唤新作为”,意思是“要搞好新业态”,二者结合,今天的“核心任务”就是“政府要提升能力,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2、拓展字数
考浙江的同学无需太担心,浙江和广东省考类似,题目少,材料多,充分利用材料中的词句、数据、事例,足以论证。
考江苏的同学,也可以利用材料中的素材,稍加改写,作为论证,今天还有一些时间,冲刺课中也探讨过这个问题,1个小时的课程,也可回顾一下。
注意,大作文最少留足60分钟的写作时间!
五、平稳的心态
最后,就是谈一谈心态,公务员不过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是你人生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今天晚上再检查一下自己的文件、文具,好好睡一觉,明日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