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消防逃生绳的正确使用

2022-06-23 20:37 作者:变革者FPS  | 我要投稿

01


若是火灾发生,你无法冲出房门,只能从阳台窗台逃生,这时候一根消防逃生绳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消防逃生绳是在消防逃生时重要的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较高的环境里。当发生火灾时,人们无法通过楼道逃生时,可通过使用消防逃生绳从窗口逃跑。


但是,因为消防逃生绳多数用于楼层较高的环境中。所以,在使用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使用前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消防逃生绳。


如果你想起电影里看过的很多镜头,或许会看到一条绳子自天而降,男主角用手抓住,顺着绳子直接滑下来。


很遗憾,大多数人这样做的结果都是掉下来摔死。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普通人的手是经不住下滑摩擦的。手皮会刮掉,摩擦发热会让人痛得自动放手。


所以,必须有一双非常好的手套,并且受过专门训练,再手脚配合,才能直接顺着绳子滑下高楼。


在楼层不太高的时候,比如3到6层,受过训练的健壮男人可以凭一双手套和消防绳直接滑下来。但是对于力量不够的普通人,就需要更复杂的办法以保证安全,比如腰间加安全带,加个8字缓降环,或者其他的特殊技术。



02


那么,消防逃生绳的正常使用步骤应该是如何的呢?最好的办法是多看一些网上的消防培训视频。有些视频传授的办法可能比较复杂,你要认真看。


消防逃生绳的正确使用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找一个可固定、可支撑使用者重量的物件(如柱子、栏杆、窗框等),然后将消防逃生绳绑定在物件。切记,需要确保物件的牢固性,避免从窗外逃生时因为不牢固而发生的坠落现象。


自带锁扣的消防逃生绳比较容易固定。没带锁扣的消防绳可以参考网上视频里的各种打结方法。


第二步:如果消防逃生绳上有搭配的下降装置时,可通过下降装置控制下降速度。如果逃生绳没有下降装置时,可通过使用打结法增加焦距,以利于下降。使用逃生绳时,需要系好安全带、8环和皮带扣,然后将绳子从大洞里伸出来,把绳子套在小环上,打开主锁的钩门,把8环的小环挂在主锁上(具体做法参考各种视频教程)。


第三步:在确认上述环节无误后,可将消防逃生绳抛至窗外,然后使用者可沿着墙面下降,直至安全位置(具体操作请自行搜索网络视频教程)。


使用消防逃生绳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消防逃生绳是主要用于紧急逃生,所以且不可当做其他用途使用,不可将其当做冲击安全绳使用。(大多数消防逃生绳里面有钢丝芯,没有延展弹性)


2)使用消防逃生绳时,应先检查绳子的外观,如果有所损坏,应严禁使用。


3)禁止将绳带搭接使用,或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并关闭连接环保险。


4)严禁超载使用消防逃生绳。


5)消防逃生绳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密封的状态,室内温度应该要保持为0℃~30℃,不可有明火、高温、碱、酸、尖锐物件,亦不可暴露在阳光下或雨中,并且做好定时检查工作。如果检查时发现绳子的颜色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换。



03


当你看了很多网络视频,试着打几个结,或许会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火海逃生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若是没有平时的练习,到时候手忙脚乱,总会出错。尤其的高楼,更是危险。


正确的办法是先买几根较短的消防绳,在小区或周边地区找个3米高的地方(比如某些桥)开始练。下面最好是松软土堆,跌下去不会伤脚。


至于你练习戴着手套直接滑落,还是戴着手套加8字缓降器(或其他缓降圈、锁扣之类),都可以慢慢练。练到很熟手,再换略高的地点。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个专门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或消防培训而举办的绳降培训班去训练。自己找地方练习只是一种凑合的办法,还容易因为经验不足而出事故。



04


消防逃生绳的直径经常粗达12到16毫米。有些还带有钢丝内芯。至少可以承受住超过2000斤的拉力。远远超过正常人的体重,似乎“很浪费”。


即便是很细的8毫米轻型消防逃生绳,也可以承受将近1000斤的拉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8mm钢芯消防绳也是够用的。


但是在高楼逃生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比如高温烘烤会烧坏外皮,其中一部分只能靠钢丝内芯的拉力。在高温下,钢丝内芯也可能强度变低。绳子在捆绑在固定物或绕过阳台、窗台的直角,强度也会受损。另外还需要考虑人掉下来的冲击强度。


另外一个选用粗线的道理,是因为越粗的线越容易抓牢控制。即便在没有缓降环,只有纱手套的情况下,也能顺着绳子直接滑下来。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高楼火灾逃生绳应该选用较粗的带钢丝芯的线,长度则要按照楼房高低选取。


放在逃生背包中的应急消防逃生绳子,一般采用8mm直径,钢芯线。长度20米左右。这是因为太粗太长的绳子很占空间,不适合随身携带。而8mm是个黄金尺寸——足够细,而又足够强壮到可以在大多数场合承受一个人的逃生重量。



消防逃生绳的正确使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