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2期-波斯的夜晚与诗 全文

2023-09-27 20:14 作者:海妖客厅  | 我要投稿

一些海外的伊朗人喜欢被称作“波斯人(Persian)”。一方面因为“波斯”总让人联想起那个曾经辉煌、富裕,充满神秘色彩的伟大文明,另一方面也因为“波斯人”只是今天伊朗的众多民族之一,占人口的65%罢了。


实际上,波斯一词是由希腊人传播开来的,古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和萨珊王朝中心位于今天伊朗的法尔斯省(Fars),这片地区古称“珀斯”(Pars),于是希腊人将伊朗人的起源与希腊神话中的珀耳修斯(Perseus)和他的儿子帕塞斯(Perses)联系起来,进而产生了“珀尔西亚”也就是波斯这个称呼。波斯人的自称是“雅利安”,这个词在印度-雅利安语族诸语中皆为“崇高”的意思,而伊朗、埃兰、伊兰,以及汉译佛经中常见的“阿唎耶”则是“雅利安”的在不同地区和时代的转写。


这些是一位叫做“玛丽亚姆”波斯姑娘告诉我的。


她从德黑兰来这里留学,攻读兽医学位,同时在我常去的这家兽医院兼职助理工作。玛丽亚姆有深褐色的瞳孔和黑色的长卷发,虽然与我想象中“波斯女郎”的样子相去甚远,但她像乌鸫尾羽一样纤长浓密的睫毛和开朗的笑容十分迷人。


我们都喜欢波斯诗歌,当然,诚实地说,那个时候的我,愿意为了一个第一次见面的漂亮姑娘喜欢任何地方的任何东西。


但那一次我没有说谎,从古代的奥马尔·海亚姆到当代的芙茹弗,波斯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最璀璨的珍宝之一。伊斯兰化以后,波斯文明在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也柔化了原本粗粝的阿拉伯、突厥文化,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西亚文学,甚至整个伊斯兰文明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可惜我不懂波斯语,只能阅读几种欧洲语言的翻译版本,玛丽亚姆认为那些翻译可以当作是二次创作,与原文相去甚远,而她有责任让我了解海亚姆和哈菲兹的母语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好在下班后,她用波斯语读诗给我听。


1 万王之王

即便是靠近地中海的部分,欧洲一月份的夜晚还是十分寒冷,尤其到了晚上十点以后。恰逢那晚家里的供暖系统故障,于是我学会了人生第一句波斯语:Sard-ame,“我好冷”。


现代波斯语与经典波斯语差别不大,今天的伊朗人依然可以无需特别的教育直接理解一千年前的波斯文本,哪怕是公元三世纪的中古波斯语,只要将钵罗婆字母转换为阿拉伯字母,受过教育的伊朗人也能读懂六七成。但更古老的,使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古波斯语,今天在伊朗也只有专业人士可以翻译了。


我和玛丽亚姆决定躲进厨房里,关紧门窗,煮些热茶来喝。伊朗人热衷饮茶,尽管历史不久,但红茶很快取代了咖啡成为伊朗人的首选饮料。伊朗人喜好散装红茶,而不是英国式的茶包,煮好的茶水往往非常浓,需要添加不少的糖来调和味道,也有人喜欢加些肉桂、藏红花之类的香料。


于是我开始煮水,而玛丽亚姆开始摆弄我的香料柜子。


说起来,“藏红花”也是伊朗特产,与西藏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波斯语中藏红花称Zafe’ron,欧洲语言,如英语中Saffron和西班牙语中的Azafràn皆为波斯语借词,藏红花一词也有可能是对Zafe’ron的音拟。实际上,我们的语言中存在不少波斯语借词,例如狮子,唢呐,珊瑚,南洋华人说的巴刹,北京方言中的猫腻等等,只是这些词进入华语太久了,我们已经忘记它们的来源。


我和玛丽亚姆站在灶台前,水壶开始发出柔软的嗡嗡声,她一边拣选着香料,一边问我是否知道古波斯的文本。我把手放在水壶上方,借着蒸汽温暖一下自己,炫耀式的背诵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大流士大帝墓地的碑文:“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王之王,光明神阿胡拉·玛兹达庇佑我,我征服这些国家,他们臣服于我,他们对我言听计从,他们谨守我的律法,他们是:米底、埃兰、帕提亚、大夏、花剌子模、粟特、巴比伦、亚述、阿拉伯、埃及、亚美尼亚、努比亚、印度(河谷)...”。这段文字刻于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的末期,距离秦灭六国尚有260余年的时间。一个睥睨天下的帝王,一个个赫赫的国名,每次读起来都让我热血澎湃。


玛丽亚姆对此倒是没什么反应,她只是把混合好的香料放在盘子里,轻笑着嘟囔:“男人都喜欢这些,全世界的男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一时有些尴尬,不过这也不怨我,古波斯传世的文本大都关于帝王、战争和经济活动,文学内容几乎没有,除了居鲁士和大流士大帝,我还能说出些什么?更何况阿契美尼德帝国通行多种语言,埃兰语、阿卡德语、帝国阿拉姆语、古希腊语、古波斯语皆可作为行政和宗教语言,古波斯语甚至都是不是最流行的一种。


实际上这种情况一直贯穿了伊朗的“前伊斯兰”时代,阿契美尼德帝国和希腊诸邦争斗不休,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进入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波斯成为了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安息帝国推翻了塞琉古帝国,很快又被波斯人替代,建立了萨珊王朝,波斯文化复兴。这一段帝国的兴衰交替大概持续了一千年,被称为波斯的古典时代,留下的文字大多是宗教典籍和国王的事迹。


这个时代波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也是希腊人的主要对手和贸易对象,在爱、恨、杀戮与合作中,有大量的希腊文本被翻译成波斯文保存在帝国各地的图书馆中。而波斯原生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所承载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深刻的影响了后世诞生在此地的诸多宗教。


玛丽亚姆问我家里是否有葡萄酒。


但我只有些煮菜用的纸盒装红酒,我酒精过敏的厉害,于是她表达了遗憾和对我的同情。


我知道波斯人善饮酒,在古希腊的记载里,波斯人总在喝酒,哪怕是正式外交和商务谈判波斯人也能喝的酩酊大醉,酒后谈生意是波斯人的习惯,他们会在酒醒以后再决定是否执行醉酒时谈下的决策。但今天在伊朗饮用、贩卖和持有酒精饮料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2 阿拉伯人的征服

禁酒的戒律出现在伊斯兰化以后。


波斯的伊斯兰化被称为“伊斯兰征服波斯”,玛丽亚姆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她认为是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帝国,说“阿拉伯帝国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是合适的,伊斯兰只是被接纳了而已,正如今天欧洲人的信仰也起源自西亚,倒没有人说“基督征服欧洲”了,不过是西方人浪漫化了他们完全不懂的琐罗亚斯德,又妖魔化了他们熟悉的伊斯兰,是从欧洲中心主义的眼光出发的偏见。


她把大量的散装红茶叶放入水壶,招呼我再煮一些开水。波斯人的茶非常浓郁,饮用时在杯子里先倒入一些茶汁,再兑入热水调整浓度。我家里只有一口水壶,不得不用小锅再煮水。玛丽亚姆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我,问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锅煮茶,用壶煮水,我也无辜的抱怨“谁知道煮好的茶还要二次加水”?


中国人和波斯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差异,但中国和波斯交流已久。萨珊王朝覆灭的时候,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曾经连续四次向大唐帝国求援,都被唐太宗拒绝。直到公元651年,也就是武才人还俗从感业寺回到大明宫的那一年,伊嗣俟被杀,波斯古典时代也随之结束。伊嗣俟三世的儿子卑路斯继续向大唐帝国求援以图复国,终于得到了东方名义上的支持,唐帝国设“波斯都护府”,任卑路斯为都督,但直到他的儿子泥涅师一代,唐帝国也最终没有帮助萨珊王朝复辟,萨珊王族的后人也就逐渐融进了唐帝国之中,消失在历史宽阔又无情的长河里了。


玛丽亚姆说她从没听过这段故事,“不过萨珊垮了也好”,她开始在我的柜子里寻找合适的糖,她说“萨珊和拜占庭争斗了几百年,萨珊疲惫不堪,最后的几代朝廷腐败又封闭,生活已经糟糕透了,灭亡是应该的,只是让阿拉伯人捡了便宜,拜占庭的埃及和波斯都没了”,她翻找了一阵,对我的糖有点失望,她说,“你该买些nabāt,伊朗的硬糖,里面有藏红花,配着茶很好喝。不知道那个卑路斯王子在中国喝茶是不是习惯?”。这问题我答不上来,波斯人大概是从18世纪才开始喝茶,饮茶的习惯也多和俄国人类似,一千年多前的卑路斯王子恐怕只是学着唐帝国人的样子喝盐水茶或者胡椒煎茶吧。


就像玛丽亚姆说的,公元七世纪中叶,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已经纠缠了几个世纪,战争耗尽了两国的精力(口误)和财政。南方阿拉伯半岛上的部族突然崛起,突袭波斯和拜占庭的下埃及地区。巴比伦、开罗、波斯玻利斯、亚历山大、泰西封一个个古典世界伟大的城市尽数落入阿拉伯人的手中。


阿拉伯帝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东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西到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时与法国和中国接壤。


也许沙漠部落出身的阿拉伯人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管理这么庞大的帝国:对外,不再轻敌的邻国,如法兰克王国,可萨汗国和拜占庭帝国对试图继续入侵的阿拉伯军队迎头痛击;在内部,政治权力不稳定,民族、宗教矛盾四处爆发,叛乱和内战不断。


这一百年里阿拉伯帝国因为哈里发继承人的问题爆发了数次内战,族群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神权共和制度被推翻,世袭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公元750年,阿拔斯家族又联合波斯将军阿布·穆斯林起义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这段动荡里波斯文化的大部分元素倒是被保留了下来,波斯人悠久、繁荣的文明让阿拉伯人着迷,波斯宫廷礼仪,习俗和艺术进入阿拉伯帝国高层,而波斯语一直是伊朗地区的实际行政语言,只是书写系统改为了更加方便的阿拉伯字母。阿拔斯王朝时代,帝国更是将首都从大马士革迁至巴格达,距离波斯曾经的萨珊王朝故都泰西封只有30公里。


在阿拔斯家族的统治下,伊斯兰文明进入了黄金时代。庞大的帝国连接了旧世界的东西方,几乎垄断了世界的陆上贸易,贸易的繁荣让帝国有足够的资源投身于文化和科学发展。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可以简单理解为帝国最高学院和国家图书馆。来自不同地区,信仰不同宗教的学者都被善待,不同的观点和理念在这里被宽容,传承波斯萨珊王朝翻译外国文献的传统,在智慧宫里大量的波斯语、希腊语、汉语和梵语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语。


世俗世界最著名的巴格达学者应该就是波斯数学家花拉子米,时任的“智慧宫”主管。他在九世纪初所著的《代数学》与《印度计算方法》两本书系统的整理和阐述了代数与算法的一般规则。这两本书引入欧洲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欧洲人从此开始使用印度-阿拉伯数字,而今天包括英语在内的大多数欧洲语言中,代数Algebra和算法Algorithm两个词汇皆出自这两本书中的阿拉伯语。


当然,阿拉伯和波斯人的成就不完全是独立的,因为宽容与开放,古希腊、古印度的的科学、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巴格达智慧宫的底色,在此之上伊斯兰文明才贡献了数学、天文学和伦理学的诸多成就。


我对玛丽亚姆说真正的强大总是包容的,因为有强大自信的支持,可以平和的面对不同的观念,对他人的成就真心的赞叹,而真心的赞叹又成就了继续的进步。她显然同意我说的说法,又补充说另一方面一千年前的世界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很大,人们对世界更谦逊,对有见识和智慧的人更尊重。今天我们了解了从量子到宇宙的极限,甚至开始创造生命和智慧,要从被造物成为造物主了,我们知道的多了,就变得傲慢起来。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至少同时期的欧洲人应该不会这么认为。公元九到十世纪的欧洲实行高度封建制,平民和各基层贵族都被禁锢在土地上,阴森的城堡替代了罗马时代的城市;神权至上,统一的神学思想容不得任何质疑,言论和思想自由受到束缚;欧洲文明几乎退化成军事-农业部落文明,连识字率在文明世界内都垫底。十世纪欧洲人的世界也很大吗?我想很小,小到只需要考虑眼前的麦田,只需要考虑要娶哪个表妹为妻子,考虑如何与邻近的小国争斗,如何再捞一袋金币。


茶煮好了,我不爱吃糖,玛丽亚姆倒是加了很多。热茶帮助我们离开厨房,回到冰冷的客厅里,暖气还没有修复,夜晚已经很浓,好在我有两张不错的毛毯,可以躲在沙发里,虽然毛毯下面现在正趴着一条狗。


玛丽亚姆又一次抱怨我的家里居然没有一点酒精饮料,并表示下次再来她一定会记得带一瓶。


我很小心的问她是否真的要饮酒。


玛丽亚姆听了大笑,她说每个伊朗年轻人都会酿酒,也用送货上门的外卖服务,只不过这些酒来路不明品质没有保证,还是自酿的葡萄酒好些。她曾经邀请德国的朋友到德黑兰旅行,一个礼拜后那德国姑娘强烈要求回德国,理由是她实在喝不了了。


我们俩又是一阵大笑。


3 伊朗间奏曲

酒从来没有离开过伊朗。


公元九世纪末,被誉为波斯语诗歌之父的诗人“鲁达基(Rudaki)”就在他的诗中大量赞美葡萄酒和饮酒者,比如这一首:


劣酒让醉鬼又开始叹息,

他们在卖酒美人的花园里沉迷,

疯子们高喊着爱。

嗨,我们不是疯了,我们只是醉了。

鲁达基 (858 – 940)海妖客厅译


今天的伊朗主流认知里以“萨曼王朝”为鲁达基所处的十世纪为波斯正统。


萨曼王朝在呼罗珊地区兴起,定都布哈拉,今天这个城市属于乌兹别克斯坦。萨曼王朝领土覆盖阿富汗全境,伊朗东北部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部分地区。最初萨曼王朝是以阿拔斯帝国附属国的形式存在,但很快就脱离阿拔斯成为了实际独立的国家。


鲁达基的诗才让萨曼王朝的埃米尔纳萨尔二世十分喜爱,聘请他为宫廷诗人。传说里纳萨尔二世因为留恋阿富汗赫拉特城的气候而长期滞留,不愿回到首都布哈拉,贵族们请鲁达基写一首诗劝埃米尔回城,并许以诗人5万钱作为成功的回报。于是鲁达基写下了这首诗,这也是他被引用最多的诗:


郊外的花香飘来,

正如对思念老朋友归来。

阿姆河难以穿越,

但河床的石头温柔如满月。

一想到我的老朋友,

阿姆河的浪花与骏马都为你回头。

布哈拉城啊,快乐长久,

因为埃米尔就要回家,他离家已久。

埃米尔是月亮,布哈拉是天空,

月亮要回到天空。

埃米尔是柏树,布哈拉是花园,

柏树要回到花园。 

鲁达基 (858 – 940)海妖客厅译


萨曼王朝保留了伊斯兰信仰和阿拔斯帝国鼓励、尊重学术与艺术的政策,在其他方面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萨珊王朝的世俗制度,以波斯语为主要语言,以波斯人作为作为国家身份认同,恢复古波斯帝国统治者“万王之王”的尊号。萨曼王朝的兴起标志着波斯的复兴,也是波斯语文学的新起点。


为了荣耀波斯的先祖,诗人菲尔多西用一生的时间撰写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Shah-nameh)献给萨曼王朝。《列王纪》整理了从神话时代到阿拉伯征服为止的波斯传奇,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今天伊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伊拉克、乌兹别克部分地区的波斯民族认同;这部史诗使用阿富汗的达利波斯语写就,极少掺入阿拉伯语,也成为了波斯语的标准范本之一。


玛丽亚姆为我朗读《列王纪》中关于一段:


黎明,日光刺破黑夜,

英雄,从沉睡中醒来,

两头雄狮的搏杀,

血汗之河淌过骨肉之山。 

《列王纪》菲尔多西(940-1025)海妖客厅译


“可惜《列王纪》还没有完成,萨曼王朝就陨落了。”玛丽亚姆告诉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惜的,继承萨曼王朝的加兹尼王朝、白益王朝也都是波斯化的国家。这段时间的小政权多如牛毛,除了提到的萨曼、白益和加兹尼,还有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吉德王朝、齐亚尔王朝、萨拉里王朝等等。它们的存续有些是先后,有些则是同时存在,领土或这说势力范围总在不停变化,不要说我这个外国人,除了学者和老师以外的伊朗人也大多没办法全然搞清楚。


玛丽亚姆自然也搞不清楚,她对我能说出白益王朝和加兹尼王朝这两个名字已经表示叹为观止。这也不令人意外,比如我们中国,恐怕大多数人也无法分清五胡十六国中的前、后、南、北、西五个凉国,更不要说前后仇池,宇文、段部鲜卑这些更小的政权了。


这段时间在历史上被称为“伊朗间奏曲”,指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到塞尔柱帝国崛起之间的的伊朗民族精神与文化复兴的一百五十年。如果只从文化角度来看,与其说“伊朗间奏曲”,不如说是中、西亚从公元九世纪开始的全面波斯化。


波斯诸王朝复兴的同时,亚洲的另一个民族,突厥人,也在同一个地区开始崛起。


突厥人的历史目前还没有公论,如果以古突厥人作为突厥民族的祖先,那么突厥人起源于中国的北方。五胡十六国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下,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使得突厥民族在真空的北方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建立了突厥帝国。古突厥人的帝国被唐帝国征服,西迁的突厥遗民与中亚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新突厥民族。当然这只是关于突厥历史的众多说法之一,古突厥人与今天理解的的突厥民族是否有联系还是学界讨论的话题之一。


阿拉伯帝国大量使用突厥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势力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膨胀,皈依伊斯兰之后更是掌握了阿拉伯帝国的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可以左右哈里发的废立。波斯复兴的萨曼王朝在军事上传承阿拉伯帝国,继续使用突厥雇佣兵,突厥人也进而掌控了萨曼王朝的军事大权。突厥军事集团最终推翻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政权,比如继承萨曼王朝的加兹尼王朝和喀喇汗国就是突厥人所建立的,十一世纪突厥人的塞尔柱帝国更是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西亚地区,成为世界强权帝国之一。


就像对阿拉伯人一样,波斯文化又征服了突厥人,形成称为“突厥-波斯文化”的混合体。波斯语继续作为塞尔柱帝国的官方语言,统治行政、经济和文化领域;而阿拉伯语则保留为神学和科学语言,由知识分子使用;突厥语则是帝国平民的日常用语。三种分属三个语系,彼此之间完全无法沟通的语言就这样在中西亚并行使用一直到今天。


4 大塞尔柱帝国

波斯人就是要写诗,波斯人就是要喝酒,这并不因为老板换成了阿拉伯人或突厥人而改变。


突厥塞尔柱帝国时期的波斯文化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塞尔柱名义上也以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为尊,虽然这个时候阿拔斯哈里发可以控制的领土已经变得很小,但阿拔斯的学术和艺术传统继续得到保留。


我个人最喜欢的波斯诗人奥马尔·海亚姆就出生在塞尔柱帝国时期的内沙布尔。


严格来说,海亚姆是一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诗人这个身份只是业余。但今天人们记得的更多的是“波斯诗歌之醉”这个名号,醉酒的醉。


作为天文学家,1074年,宋神宗熙宁7年,也就是王安石被罢相的那一年,海亚姆受王命负责兴建伊斯法罕天文台,并修正波斯历。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也叫格里高利历,每3300年误差一天,而海亚姆修正后的Jalali历则是每5000年误差一天,该历法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然在伊朗使用。而作为数学家,海亚姆整理了三次方程的若干形式,并提出使用圆锥曲线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几何上海亚姆试图使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四项公设证明第五项“平行公设”,虽然失败,但却成为非欧几何的先驱尝试。


海亚姆的一面是严谨、严肃、严格的学者,另一面则是诗歌世界里的醉汉,他在工作之余写下许多随手的小诗,例如这一首:


我今夜就睡进酒缸,

让黎明也把我遗忘,

理智与信仰都见鬼去吧,

葡萄的女儿是我的新娘。 

 《鲁拜集》海亚姆(1048-1131)海妖客厅译


海亚姆擅写“鲁拜”,这是一种四句的波斯诗歌形式,第一、二、四句押韵,与中华近体诗中的绝句相似。玛丽亚姆为我用波斯语读了一遍,但海亚姆的诗歌我极熟悉,于是嫌弃她读的太过柔软。我让玛丽亚姆一个词一个词的教我,我想用狂野不羁的波斯语去朗读。学了十来分钟,按照她的说法狂野是够狂野了,但跟波斯语可以说是毫无关系,我俩又笑作一团。


我说海亚姆出生前三百年,中国也有一位好酒的诗人,叫李太白,我翻译青莲居士的一句´´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给玛丽亚姆听,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这所城市是粟特人的城市,粟特人从阿契美尼德帝国开始到萨珊王朝都奉波斯帝国为宗主,后来被突厥帝国征服,7世纪唐灭突厥后又臣服于唐帝国。如果李白真的出生于碎叶城,那么他出生的时候,碎叶成为唐帝国的边防城市不过一代人的时间。


玛丽亚姆表示从此以后李白先生就是“荣誉波斯伟人”了。我不知道李先生对此会作何感想,但如果他认识些海亚姆这样的波斯诗人,依着他的性子,一定也是很开心的吧。我趁着兴致说有一天我要去内沙布尔的海亚姆墓给他敬酒一杯,玛丽亚姆忙说那可不行,那是被禁止的。


我这才想起现代伊朗与海亚姆时代的不同,沉默了一下。玛丽亚姆显然不愿意多说这个话题,她提议再为我读一首:


生命因酒而风流,

青春只为这琼浆停留,

葡萄、玫瑰花和沉醉的爱人们,

一瞬的欢愉既不朽。 

《鲁拜集》海亚姆(1048-1131)海妖客厅译


玛丽亚姆反复教我Jāvedāni,永恒、不朽这个词,并让我也教她汉语的说法。她说这很要紧,因为“惟有饮者留其名”和“生命在酒中不朽”是中国人与波斯人达成的最古老的共识。我摊手表示无奈。


到了十二世纪,中国人与波斯有了更直接的接触。被金和南宋击败的辽国遗臣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波斯语中称为Qarakhataiyan,意为黑色契丹。西辽在海亚姆离世后的十年,1141年9月9日,由皇帝耶律大石率军亲征,在卡特万草原迎战塞尔柱帝国的伊斯兰联军10万,塞尔柱帝国大败,西辽进而控制河中地区,后又征服花剌子模,进军呼罗珊,成为中亚霸主。


西辽是一个多元民族,宗教自由,文化杂糅丰富的帝国,汉语、契丹语、突厥语和波斯语共用,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并存,契丹人、汉人、突厥人和波斯人同朝为官,也是军队中的西辽袍泽;但西辽也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帝国,对邻国的征战和对附属国的欺凌很快让花剌子模、高昌回鹘、喀喇汗国等纷纷叛变,其中许多人投靠了新兴的蒙古帝国。


帝国一个个兴起又衰落,只有诗是永恒的,海亚姆写道:


苍穹只是一个误会,

光阴化成一座座墓碑,

一百个王座,一千枚王冠,

都是黄沙中不起眼的点缀。 

《鲁拜集》海亚姆(1048-1131)海妖客厅译


5 波斯的谢幕

我这老公寓里的暖气终于在午夜十二点半恢复了工作,客厅温暖了起来,手里的茶也差不多喝完。


玛丽亚姆打开窗,跪上沙发,手肘撑在靠背上,望向城市远处的灯光和星空。她的这个姿势占据了双人沙发的大半,我被挤到尽量靠近扶手,“你要把我挤到哪里去?”我向玛丽亚姆抱怨。她回答我说“挤到安塔托利亚去”。


塞尔柱帝国被西迁的契丹人和附属国花剌子模人覆灭以后,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罗姆苏丹国”成了突厥-波斯文化的中心。这是一个由塞尔柱帝国王室旁支建立的国家,处在与拜占庭帝国和十字军交锋的前沿。


罗姆苏丹国为人所知的有两件事,一是苏丹国下属的诸侯中有一个叫做奥斯曼的,他的部落日后成长为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的后代默罕默德二世终于在1453年征服了西亚人执着千年的君士坦丁堡;另一个则是著名的苏菲学者、哲学家、波斯语诗人鲁米。如果你见过今天土耳其的胡旋舞,那种一边转圈一边低唱的仪式,那就是鲁米所创建的,他提倡改变政教合一的传统,只关注自身的修养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不理会喧闹的俗世,那旋转的舞蹈就是为了摆脱物质世界的联系,以追求更加接近真理。


鲁米的诗比起海亚姆更重哲学和神学思考,少了些狂野和不羁,我们读了这一首:


真理之路上,狂人与智者相同,

真爱之路上,他人与自我相融。

在爱的美酒里我们团聚,

那时天堂与人间是一样。 

鲁米(1207年9月30日—1273年12月17日)海妖客厅译


1258年,鲁米51岁,蒙古帝国的大军攻陷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这个名义上的阿拉伯正统帝国覆灭。蒙古人纵马踏死了阿拔斯的哈里发,又对巴格达城展开一周时间的屠城杀死数十万人;蒙古人对哲学、数学、天文学都不敢兴趣,存在了496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机构智慧宫被蒙古军人拆毁,无数的书籍被丢入底格里斯河,传说中底格里斯河水被墨水染黑了一个月。巴格达城的陷落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正如欧洲人的君士坦丁堡的陨落。


同年,在亚洲大陆的另一端蒙古帝国可汗蒙哥亲征宋帝国,于四川的钓鱼城保卫战中被宋军火炮击杀。这是唯一一个蒙古可汗战殁,同时也引起了蒙古帝国的分裂。这让蒙古人的铁蹄止步于西亚。


玛丽亚姆说要是你们宋帝国能早一点消灭蒙古可汗就好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就得救了。我白了她一眼,那你们波斯人要是能在花剌子模就把蒙古人打败,宋帝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这些当然完全是玩笑话,宋和河中诸国曾经可都是蒙古崛起的盟友和助力,只是大家都没想到驱虎吞狼,这头老虎却是如此的凶猛。


今天中西亚地区的许多人都把伊斯兰世界的衰落归罪于蒙古的入侵,玛丽亚姆也不喜欢这个说法。她说中世纪的时候他们怪罪契丹人、蒙古人的侵略;近代他们怪俄罗斯人发动波斯战争夺走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怪英国人觊觎伊朗的石油与俄罗斯人合谋怪分波斯;后来他们怪苏联驻军赖在波斯不走,试图分裂这个国家,怪巴列维王朝投靠美国激进西化;现在他们又怪美国封锁制裁伊朗。反正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他们一点错都没有。


玛丽亚姆显然有些情绪,她转过头认真的看着我说,他们怪蒙古人彻底毁了波斯,毁了伊斯兰世界,但他们自己呢?当伊朗数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玛丽安·米尔札哈尼2014获得菲尔兹奖,成为世界上首位获得数学最高荣誉的女性数学家,成为波斯人再次为人类智慧而闪耀的骄傲时,他们说什么?他们说米尔札哈尼博士没有带头巾,那是不道德的。这是蒙古人教他们说的吗?还是美国人、俄国人逼他们说的?


我很难对这话题做出任何表达,近代伊朗固然有与奥斯曼争斗,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的政治和战争故事,但文化上相较于中世纪就乏善可陈,现代的事面对一个伊朗人我真的不便发表任何看法。我只能把话题绕回诗歌上。确实,蒙古人统治后波斯诗歌并没有就此消亡,另一位重要的波斯诗人哈菲兹就生活在蒙古控制下的西亚。


哈菲兹的抒情诗集是今天伊朗最畅销的商业书籍,没有之一。每个伊朗家庭都有一本哈菲兹的诗集,每年三月底波斯新年的时候,伊朗人家的每个成员都会随手翻开哈菲兹诗集中的一页用来预知新年的运势。我顺势提议也来试试这种占卜,听起来很浪漫。玛丽亚姆也很有兴趣,三月份这里的学校已经开学,她都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


可惜我家里当然没有哈菲兹的诗集,于是我们找来电子版的哈菲兹加扎勒集,这是一种由对句构成的波斯诗体,共500首,我们每人随机收一个数字,由玛丽亚姆朗读和翻译。


我抽到322号,诗说:


为了你迷人的眼睛,我留了多少眼泪!

为了你卖酒的把戏,再多钱我也愿意给!

从你眉弓的弧线,多少利箭射进我的心房!

在你庭院的荆棘里,我受了多少伤。 

《加扎勒集》哈菲兹(1315-1390)海妖客厅译


这是什么意思?看来我新年的运气不怎么样。玛丽亚姆也是一脸迷惑,她说也许新年我会找到心仪的姑娘?看来解签解挂还真是一门专业技术。我俩思索了一阵没有结果,就让玛丽亚姆再抽一首。


她选择了492号,我俩挤在沙发里一起捧着一台手机,把毛毯盖紧,一边朗读一遍翻译:


问候声带着熟悉香气,

曾看见光明的眼睛不会叹息。

致敬那盏摇曳的正义之灯,

引领每一个迷茫的孤魂踏上归程。

我寻不见我忠诚的伴侣,

我等着那卖酒的姑娘不肯离去。

别对那老迈的智者摇头,

也许他们可以解决你的忧愁。

世界的新欢有着绝美的容颜,

可她的不忠与贪婪让人毛骨悚然

我的心纵然疲倦,

但志气仍然从心底呐喊。

哎呦到底哪里有卖醉人的美酒?

让我能与这虚伪的世界罢休,罢休。 

《加扎勒集》哈菲兹(1315-1390)海妖客厅译


“中国也是五千年吗?”

“至少大家是这么认为的。”

“那就够了,过去不能再来,大家都相信的就是真实了”,玛利亚姆喝完最后一口茶,“伊朗也有五千年,事情总在变得,变得很快”

她仍然看着天空,我接过她的茶杯,摆去桌面上,“我们合在一起就有一万年的长度了,一万年,你相信我们会像曼安达人那样回到星星里去吗”?(原稿存在拜星教介绍,因审核原因删除)我走回她身后。

“未来我不知道”,她转过身,看着我的眼睛,距离近到我可以从她的瞳孔里看到星空的倒影,“我相信‘一万年’”

22期-波斯的夜晚与诗 全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