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英语试卷答案

2022-12-31 17:36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节选)》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过去学习《我与地坛》大都采用群文阅读式的方法,但即使有不少相关文章辅助,学生依旧不能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解决与史铁生由于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岁月更迭等巨大差异而形成的阅读隔阂,往往读不懂、读不深,甚至因为阅读篇目增多,学习方向更加模糊。于是在《走进地坛,对话史铁生》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地进行了单篇深读的设计,根据学生在初中阅读过《秋天的怀念》,对感受史铁生对母亲又思念又歉疚的复杂情感较易共鸣的学情,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借助散文情与景的关系,体会史铁生与地坛的“和谐共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细致品味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深意和哲思,最终让学生打破阅读隔阂,真正完成与史铁生的对话。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说地坛离他家很近,自从一个下午他无意中走进地坛,就再也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让我萌生出一个想法:让同样离地坛很近的东城学子先写写自己与地坛的故事,看看学生眼中地坛的“景”和走进地坛生出的“情”是怎样的。结果习作中学生们眼中的地坛与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截然不同,这就为接下来深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化阅读,见作者所见,听作者所听,感作者所感,纯粹地读,投入地读,师生共读,读出散文味,进而理解史铁生对反映生命内在立场的“生”“死”的思考。课后将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阅读体验转化成课堂下的实践、写作和课堂上的演讲,让学生利用周末再次走进地坛,设计一条史铁生主题的文化游览线路。希望这节语文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温暖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读写结合中,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实录】

师:史铁生说,地坛离他家很近,自从一个下午他无意中走进地坛,就再也没长久地离开过。地坛在咱们北京,离东城的孩子也特别近,课前大家完成了一个预习作业,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作业要求——

 

环节一:借助评析学生习作,走进《我与地坛(节选)

学习任务一(课前预习作业):请以“我与地坛”为题,讲述自己与地坛的故事。要求:①聚焦地坛的1~2处景致进行描写。②体现出自己与地坛的联系,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③情景交融。不少于200字。

师:在习作中,同学们走进地坛逛人山人海的庙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定向越野,观赏银杏大道上浓郁的秋意,抑或和那里的鸽子亲密接触……其中两篇让老师印象很深刻,请同学们对这两个习作片段进行评析(投影片段一)

习作片段一:自第一次进入地坛,我就逐渐变成了地坛的常客: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摔伤,第一次和同学出去玩,第一次逛庙会……无数个第一次,都是在地坛发生的。在我上幼儿园时,爷爷常带我去地坛骑车,除了几庭院落不能进入,地坛的其他角落几乎都有过我的足迹,最中心的方泽坛是我最喜爱的地方。顺着凹凸的台阶走上去,大道最高的平台四周,都是洁白的汉白玉栏杆,地上的石板光滑得像人的肌肤。下午两三点,若躺在温暖的石板上仰望天空,温和的阳光照在身上,非常舒服,一切烦恼忧愁都会烟消云散。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我都在地坛待过,有时一玩就是一下午,快乐的童年有一大半都与地坛有关。而今,车轮还在不断转动,地坛也还是原来那个雄伟的地坛,只是我从幼童变成了青年。

1:片段一主要描写了中心的方泽坛,方泽坛中洁白的汉白玉栏杆、光滑如人肌肤的石板、躺在石板上的舒适感觉,表达了他对地坛的喜爱之情。在这里他过得开心,至今也非常怀念这段游玩的经历。

师:这个同学无数的“第一次”都在地坛发生,方泽坛伴他成长,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种舒适,一种由熟悉带来的舒适。再看一个片段(投影)

习作片段二:第一次去地坛时,吸引我的并不是“祭地”的古老建筑,而是道旁的古树。许多古树并不是参天大树,而是黝黑、枯老,尽显沧桑之感。向上看去会发现,那些近乎枯死的枝干上,又冒出了新的枝干,正茁壮成长着,与底部苍老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之后,每当心里难过时,我都会去地坛看看古树,看那虬曲苍劲的枝干,黑黑的爬满了岁月的皱纹;看那枝干顶端冒出的鲜活生命,娇嫩却又刚劲。我不禁想到,这些古树见证了多少历史、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能存活至今?那些岁月的痕迹,那些新生的枝叶,无一不向我展露着一种奇迹——生命的韧性。

2:片段二选取了道旁的古树,古树并不起眼,但却支撑着整个地坛,古树上新长的枝干让她感慨新生生命的强大。

3(习作片段二的作者自评):我在写的时候由古树想到了与之很相像的史铁生,古树即使经历磨难也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史铁生经历苦难后也在努力创造新的价值。

(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观察与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可发现,两篇习作所写景致虽然不同,但都在不可逆的时光中,或从地坛找到了心灵栖息地,或发现了生命的韧性。)

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英语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