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第十二章读书报告
名词解释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
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
一个家庭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并不简单地与其收入成正比。计算应缴纳税收入时,要从总收入中减去以抚养人口数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数额,再减去决策者认定为“可扣除”的某些支出。
税收和效率--设计良好的税收政策正是要避免2种成本或至少使其最小化
l 当税收扭曲了人们做出决策时引起的无谓损失
l 纳税人在遵照税法纳税时承担的管理负担。
当税收导致政府收入未增加而民众生活质量下降时,民众剩余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税收实施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无谓损失。
边际税率--决定扭曲激励的程度大小。这决定了所得税的无谓损失大小。
定额税对于效率毫无损害但是极大损害公平。
受益原则使得富人缴税大于穷人。
支付能力原则--有钱人支付能力高所以交钱应该多。比例、累退、累进三种。
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不符合粘蝇纸理论-即“税收负担落在其对象身上”。通常情况下对某一种物品征税会导致该种物品的销量下降(因为征税导致物品价格变高),从而降低该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所以税收承担者往往是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