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城计:诸葛亮玩心理战是否被司马懿识破?

2021-05-31 12:48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巜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95章回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是诸葛亮准备最为充分,进展十分顺利的一场征战,首先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分明,号令清楚,南安、天水、安平三郡都叛魏归蜀汉,一时关中大地震动响应,也就是说诸葛亮是王师义指,各地拥汉反魏势力暗河深流,形势对蜀汉政权十分有利。以至魏明帝都到了西边前线巡视、监督。

而蜀汉先锋马谡在街亭与张郃对阵中,马谡违背诸葛亮步署,驻兵于山上,被张郃断水,山上军心大乱被张郃所败。

诸葛亮驻在只有一千多户的居民的西县,随身竞无兵保护驻扎,情况危急中,诸葛亮临危不乱,一番布置后城门洞开,带着"清风、明月"二僮,携琴焚香在城楼上幽幽弹琴,还用老生西皮唱出了那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这时该考验司马懿的胆子和智力了!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在空城计之前,诸葛亮用离奸计,叫人散佈司马懿流言,曹睿也起了疑心,司马懿父子三人正在宛城闲居,孟达欲反,司马懿得到密报,在沒有申奏朝廷的情况下,急速领兵平定新城,切断了诸葛亮通往长安的路径,街亭虽小,干系重大,是通往蜀地的咽喉之路,马谡失了街亭,这时蜀军已进退无路,魏军分二路向西城县杀来,城中只有二千五百兵马,若弃城而逃,必为所擒,空城计,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所以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悠闲自在的弹琴,就给他心灵上造成了阴影。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他城中真的埋伏百万雄兵该怎么办?万一中了埋伏,损兵折将该怎么办,司马懿吃不透诸葛亮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对这个对手,司马懿不敢有半点马虎和轻敌,所以他才会说,不管你是空城也罢,实城也罢,老夫索性不上你当就是了。

后世的众多论者,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小儿科破绽百出,大都为司马懿不值,也都提出了诺干破城之计。甚至还有人说,司马懿早己看破之计,只不过怕自己落得兔死狗烹的境地,才故意不破城。至所以有此评论,是因为,人们都是做为局外人来看待此事。就象坐上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你可以评头论足,但却无法了解主人公的心境一样。

战争的凶险,不是靠想向能够体会到的。司马懿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帅才,迅雷之势平孟达,定辽东,装病不朝避嫌疑,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

然而,面对诸葛亮,司马懿的策略变了。不是因为司马懿变胆小了,而是因为,对手变了。诸葛亮是司马懿平生所遇的大敌,所以,他必须十二万的小心。一次的大意,就断送了一代名将张郃的性命。

面对城楼上镇定自若的诸葛亮,如果说司马懿没有想到西城是一座空城,那就真小瞧了他。司马懿至所以会撤退,是建立在对诸葛亮的精准了解的。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而且,诸葛亮的谨慎也决非寻常人都破解的。战场上主官的许多判断都必须在电光火石之间,时机是稍纵即逝,容不得犹豫。

还有就是司马懿是为了避免“🐰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剧情重演、原因如下:

政治家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错失战机仍兵家大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惧怕诸葛亮、但在这方面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就算忌惮城中埋伏;当时凭借簇拥的十万大军将弹丸西城围得水泄不通以观虚实绰绰有余……或待城内粮草断绝之后、西城或将不攻自破?而不是一走了之、何况擒贼先擒王

所以,诸葛亮没有埋伏,西城是一座空城。司马懿对此是洞若观火。而实际上,他果真没有看穿诸葛亮的计谋吗?他果真没有听懂诸葛亮的“琴语”吗?

司马懿这么一个人精,心知15万大兵下去,必定能取得大胜利。他心如明镜,可他不愿意这么做。之所以如此,我们从他死前留下的17字遗言可以得出真相:“吾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

诸葛亮通过他的“琴语”,给司马懿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忠告,司马懿先是因为谨慎而停下脚步认真听琴,接着悟到了诸葛亮的“忠告”而心有释然,于是便佯装中计,领着儿子们撤兵了。

有人说空城计是虚构的。而据明代兵书《百战奇略》引用战例。却是真有的。只是当时城中并非仅有弱兵二千,而是有驻军一万余。兵书非野史,凡兵书引用战例,皆是有可信度的。而根据军事常识,凡主帅,则必有精锐亲军护卫。所以,兵弱是不可能的。同时主帅驻地,必亦是大军辎重屯集地。

直至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详细察看了蜀军遗留营地部置与丢弃的军书文册,深为之折服。叹曰:亮乃天下奇才也!这是史书中浓墨重笔记下的事。

空城计:诸葛亮玩心理战是否被司马懿识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