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战争,他为骚扰大清,铲除军阀毛文龙,整编军队,造敌后顾之忧!

他就是袁崇焕!明朝末年的神级统帅,为当时明军第一勇士。

袁崇焕何许人也?
曾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入关勤王,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以及辽军,多次和八旗军交战,为当时明军第一勇士,后遭到皇帝污蔑为谋叛而凌迟处死。
在他的功绩名单中,有一条杰作就是斩杀军阀毛文龙,从而整编军队,骚扰敌人,给敌人大清制造了后顾之忧。
复辽整编
崇祯二年(1629年)
袁崇焕以为了实行五年复辽的计划,决定整编军队。
当时有一个地方,是一个岛屿,被大海所包围。叫作皮岛,也叫东江,那里有一支军队驻扎,主官是毛文龙,他是一个大军阀。
他有多坏呢?
当时朝廷多数大臣都认为毛文龙靡费,应该铲除。而皇帝则要求毛文离开海岛,去陆地上建立军营准备战争,但是毛文龙都拒绝了。
在当时,毛文龙还经常率领军队去明朝的山东省一带,大军巡逻,耀武扬威。并且和当地的山东商人合作,经营走私商品,把物资卖到敌人的手里,也就是把物资从明朝卖给大清。
可谓是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亦罕得其用。
袁崇焕的整编复辽,自然也包括了军阀毛文龙。
同年五月,袁崇焕和毛文龙约定,互相在一处海岛见面。
见面后,袁崇焕提议更改军营制度,设置监察官员,毛文龙对此建议感到不高兴,拒绝了。
袁崇焕用回乡来打动他,实则要毛文龙赶紧滚蛋。毛文龙说:“我向来有这个意思,但只有我知晓辽东的事务,辽东的事情解决后,朝鲜衰弱,可以袭击占有。”
毛文龙也拒绝了。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回答感到不高兴。
而后,袁崇焕在军中逮捕了毛文龙,接着说几件毛文龙违法做的事,毛文龙与其争辩。
袁崇焕厉声斥责毛文龙,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并捆绑起来,毛文龙表示不服。
袁崇焕于是集结所有士兵们,当众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拿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在军中当众斩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任命了新的将领,并且宣布整编军队。
再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
后顾之忧。
在整编之后,跟袁崇焕设想的一样,东江镇果然骚扰了大清。
崇祯三年九月,东江镇军队登陆上岸,袭击了清朝的堡垒。
史料称:皮岛刘兴治袭清兵于青山凤凰堡屡有杀伤,孙承宗奏言兴治小胜未足赎罪,而决意树功,其志可录,上褒答之。
九月,兴治剿奴立功,与奴战于青山得四级。战于凤凰堡得十七级,擒活夷一,获马骡器械称之 。战于通远堡得十三级...
清朝意识到了这个后顾之忧,也作出了反制,决定攻打皮岛,彻底占领。
但是随之被皮岛的明军所击败。
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派遣主帅,率骑兵千五百人,步兵四千五百人,征南海岛(皮岛)。
东江明军与后金兵展开激战,明军掌握大量火器,又有成批船只,习于水战,给予后金兵以重大杀伤。
据朝鲜人目睹战况:“战舰蔽海,连日进战,炮烟四塞,声振天地。”可见战斗是何等激烈!
有一后金将领,两腮中一炮丸,颐颔被打坏,用头巾裹结,载到宣川就死了。
兵士死尸累累,“扶伤盈路,不可胜记。杵卤俱漂,草木浑腥。”
副总兵沈世魁于十二、十九等数日,连续进攻蛇浦的后金兵,浴血奋战,“神炮诸发,虏阵披靡,死伤甚众”。后金焚烧尸体数日,显见伤亡惨重。
十七日,张焘率军驾船攻击后金沿海防线。在战役中有一西洋人:葡萄牙炮兵统领公沙的西劳(Consales Texeira),来中国教授铸炮和使用的技术,明朝封其为统领,这次也参加了战斗。西洋大炮放置在船上,他亲自指挥,攻击正面;明兵驾三板唬船,施放三眼火铳,四面攻打。威力强大的西洋大炮对准后金修的防御墙猛烈轰击,纷纷倒塌。
开始,后金迅速修复,马上又被击毁,防守的士兵随之倒毙一片。西洋炮共施放了十九次,加上三眼枪的配合射击,击毙后金兵约六七百人。
双方激战十余日,后金终究敌不过明军的猛烈炮火和海上用船之不便,被迫放弃进攻,“畏缩奔于八十里之外,不敢复近海岸”。
六月二十八日,后金自朝鲜撤兵,七月二日回到沈阳。
可见,袁崇焕的军法整肃效果极佳,在斩杀了军阀毛文龙之后,整编皮岛明军。后皮岛明军袭击骚扰了清朝的堡垒,并且面对敌人清朝的疯狂反攻,将敌人清朝击败了。
次年,八旗军打朝鲜失败,足以说明斩杀毛文龙,后金才有后顾之忧。双方激战十余日,后金自朝鲜撤兵!
袁崇焕整编军队,还给敌人大清制造了后顾之忧。
被誉为明朝末年的神级统帅,为当时明军第一勇士。
当之无愧!
。
有的人会说毛文龙死了,三顺王叛变,!
实际上,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三顺王不敢叛变。
是袁崇焕死后,崇祯任命了登莱巡抚孙元化。三顺王投靠了孙元化。是这个巡抚招募了三顺王,给予火炮和军队。他们投降了后金还带去了铸炮技术,从此明朝最大的优势火炮也没有了。恰恰相反,是袁崇焕是震住这群叛徒败类,在袁崇焕活着的时候这群败类根本不敢活动,这不是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弊端,而是崇祯杀害袁崇焕的弊端。
历史资料
顺便一提当时袁崇焕整肃军法的史料。
明史袁崇焕传。
【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其人本无大略,往辄败衄,而岁糜饷无算;且惟务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亦罕得其用。】
【至是,遂以阅兵为名,泛海抵双岛,文龙来会。崇焕与相燕饮,每至夜分,文龙不觉也。崇焕议更营制,设监司,文龙怫然。崇焕以归乡动之,文龙曰:「向有此意,但惟我知东事,东事毕,朝鲜衰弱,可袭而有也。」崇焕益不悦。】
国榷。
【将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响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崇祯实录:
【文龙,钱塘人,世海州卫千户;既袭秩,授千总。王化贞遣之袭镇江城有功,因驻皮岛。当辽东破坏,从岛中收召辽人;时时袭,有所斩获,颇有功。但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崇焕遂决意诛焉。】
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问将官姓名,有言毛可公、毛可侯、毛可将、毛可相,百二十人俱姓毛。
崇焕曰:『汝等岂可都姓毛』?文龙应曰:『皆是小孙』。崇焕作色,向文龙曰:『此便欺我!此辈皆异姓之人,今皆姓毛。吾闻天子方可赐姓;汝今擅改人姓,欺君罔上,罪莫大焉』!
顾各官曰:『汝等还该复还本姓,为朝廷出力,自立功名;何得为毛氏子孙,为此欺罔之事』!
因大声向文龙曰:『我到此数日,披肝沥胆,望尔听我训诫。岂意汝狼子野心,总是一片虚词;目中已无天子国法,岂容宽假』!】
徐石麒奏疏:
【然崇焕虽言款,其所练甲士颇精强,边备未弛,故诛后而祖大寿犹得以余威振于边。】
夏允彝幸存录
【自有辽事,所用人鲜能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为庶几】
【朝论遂以杀文龙为崇焕罪,而并及龙锡;以崇焕为逆督,而以龙锡为通逆,一淩迟,一拟辟。盖以逆璫一案为附逆者所切齿,欲借崇焕亦起一逆案以相报。】
【而崇焕先置极刑,妻子流数千里,刑浮於罪多矣。】
皇清开国方略。
【宁远巡抚袁崇焕以文龙私通我国杀之。】
明袁崇焕以总兵毛文龙据南海应岛与我国私通,杀之。《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