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美声水磨调
美声水磨调
昆曲中最年轻的艺术形式是水磨调唱法,也是魏良輔替昆曲打上的标签。根据《琐闻录》,他是從北曲藝人張野塘的唱法中得到啟發,對南戲的唱法做了改變,創造出水磨調的。关於水磨調,有几种解释。一說,像水磨磨出來的米粉一樣軟糯細膩;一說,像水磨漆器一樣光滑細緻。這兩種說法都把「磨」当动詞,读作「Mo2」。我以为都不夠圓通。“磨”应是名詞,讀作「Mo4」,以水磨比喻崑曲的唱法。水磨是一种以水的冲击力带动石磨旋转的机械,因为力量不够强大,石磨以很慢的速度转动。《度曲须知》:“细腻水磨,一字数转,清柔婉折,圆润流畅。”这里的水磨后边跟随的是“一字数转”,犹如一个字被歌唱者转来转去的唱。“一字数转”在李林德教授看来就是一字多腔,一个字可以唱很多音符,故磨念四声。(台湾大学讲座《昆曲的音乐之美》)如果闺门旦的唱法可以解释为软糯娇嫩,那小生、老生、正旦、老旦、净丑呢?他们的唱腔完全不是软糯娇嫩,而是各有性格特征,但他们的唱腔却在一字多转音的特点上与闺门旦一致,说明水磨调的本质就是一字多腔的转音。轉音唱得平滑細膩,那是演唱者的唱功,而不是唱法本身。
水磨調的一字多转音可帮助传递感情情緒,使得歌声更加动人,类似西乐的美声唱法。欧洲语言为多音节,一个单词内就可以转好几个音,但单音节也有转音的情况。花腔女高音一个ha音可以唱很多音符,既是抒情,也是装饰。一个经典的转音例子,就是“I dreamed a dream”里的一句歌词“they turned your dream into shame.” 最后一个单词 “shame”, 一级一级转了五个音阶。
徐渭《南词叙录》这样描述昆山腔:“惟昆山腔只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旧声加以泛艳者也。”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嘌唱是宋词的清唱法,泛艳也就是在嘌唱基础之上加以美化。说明在魏良辅之前,已经有人在美化演唱技巧。但是,水磨调的创造却是魏良辅的专利。余怀在《寄畅园闻歌记》中说道:“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者,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转喉押调”就是一字多转腔。西乐美声唱法不分男女,昆曲的唱法也不应该分男女,因各行当角色和音质差别,各有特质,闺门旦当然是软糯娇嫩,而其他行当则不可能都是软糯娇嫩。不能想象魏良辅和吴中老曲师整天唱的是软糯娇嫩的闺门旦腔调。
一字多音不但见于昆曲,从昆曲中分化出来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也一样,只是更加高亢,更有戏腔。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昆曲才当得起“百戏之祖”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