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自考生|老考生|关于复習和考频分析的一些想法|自考|自考真题|自考命题规律|自考复習

我犹豫了很久,怕自己表述的不好,但是又蛮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时间一久这些感受就完全没有印象了,拖着不去写我也难受,毕竟人是会遗忘的,现在回头看自己写的专栏【心得、经验】,你让我原样复述出来我是真的复述不到那么完善细致的。那么,就容许我写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吧,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有逻辑条理的。

无论是新考生还是老考生,复習都有自己独特的習惯和方法。
新生:学習积极性比较强,特别想顺利通过考试,开个好头,所以格外认真,但是相对于老生而已,信息差比较大,不善于获取资源、资讯、公告、通知等方面,但是通过实践累计经验,熟悉流程后也就成为了“老生”【不会找资料、资源的看我的既往专栏和白嫖系列的视频】
老生: 熟悉报考相关流程、复習相对有条理一些,有侧重点的去备考,争取在及格的基础上拿到学位分【拿学位要求达到一定平均分,各地区各院校要求有差异】。有的老生学習稳扎稳打,不容易焦虑,有规划性,知道自己大概什么时候能毕业。有的老生还是没有汲取过往经验,考前依然是抱佛脚的多,比较焦虑,尤其是蕞后几门就能毕业的时候更担心挂科。老生在找资料、找资源等能力上会强一些,但是在资料的筛选能力上还是因人而异,有的人知道哪个资料更完善更佺面,更有侧重点。有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收集了一大堆资料,无从下手背诵,反而重点不清晰。

复習经验:
1. 一份资料就够了:
把佺书笔记打印出来,把其他思维导图、其他有侧重点的资料以及补充说明、拓展类的资料写在该份纸质资料的空白处,这样就得到一份补充完善后的,较为佺面的资料了。
重点、难点、生僻点、次重点用不同的荧光笔标记好,关键词/得分点用红笔作下划线。
在题目的末尾备注往期考试题型,如 某某题【1704论述】【1910简答】【2104名词解释】,以此来判断该题的重要程度,反复考察的,考频高的要背诵,如果该题型总是换着题型考,比如今年论述明年简答一直是这个知识点换着方式考,或者考的是衍生部分,与其他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等考察,那肯定要重点背诵。
资料切忌不要收集太多,真的会让人抓不到主次,没办法背好重点的,安心背一份覆盖知识点佺面,囊括考纲考点的就足够了。
2 .理解知识点很重要,但是把知识点合理运用为考试作答的踩分点更重要。知识点≠得分点
如果只是理解了,主观题作答写不出几个字的懵懂状态,这样上考场是完犊子的,应试的每门考试都有它答题表述的风格,如果用大白话或者用了错误的举例那分数真的不会好看,只是有印象是不够的,要用教材规定的表述,比如杜甫的风格规定了是沉郁顿挫,你用活泼开朗能得分嘛是吧。举例用教材给出的例子肯定不会丢分,自己举例的话,对的话还好,错的话那多亏啊。有时候硬背比什么都强,理解了知识点背后的内在逻辑了,那硬背也不会耗时很久,关键是上考场答题了,主观题要能答出该科目的专业的表述以及叙述尽量完善佺面。踩中得分点,字数要足够,字数就是分数在文科考试中大抵是如此,适当举例论证,蕞后总结升华。
3. 纸质资料>电子资料 A4纸默写主观题>电子题库作答
纸质资料是能让人沉下心学習的资料,电子笔记写写画画固然环保,但是纸质资料更适合背诵和沉浸式学習。电子资料也很重要,方便存储也方便对纸质资料补充完善,备考冲刺后期以纸质资料为重。
A4默写主观题,将主观题题目写下来,直接默写答案,如果表述漏洞百出或者写不出来,这种羞愧感会激励自己直接背下来答案,并且能流畅的用笔书写答案,练習排版【长期不写字,有些字会写不出来,生疏】
电子题库作答主观题,我写不出来我就直接退出小橙婿了,如果和我一样,请用纸质资料默写、背诵,本人肺腑之言。

自考真题:客观题+主观题
客观题 :
单选、多选、判断正误、填空
客观题刷题:
电子题库的刷题效率高,反馈快,节约时间
纸质试卷的刷题速度慢一点,但是可以把选项涉及的考点都罗列,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冲刺阶段刷题:
直接把正确答案用荧光笔标红或标黄。直接背正确答案。电子版就标注颜色。
如果离考试就一周了,你再慢慢品味每一题涉及的考点考察已经来不及,记住正确的而不是干扰选项就够了,关键是我们考试能拿到想要的分数。客观题的分值,公共课占比大,必须达到90%正确率以上,专业课占比小,也不能低于85%,这样规划才更容易通过考试,客观题的考察,大家都一样,所以要把握住这块的分数,而主观题的答题,言之有物既有分,不确定因素大,不好估分,所以客观题是能把握的部分,你说要不要拿下它呢?

主观题:
名词解释、简答、辨析、分析、论述题
主观题刷题:
电子题库:一般不批改分数,只显示参烤答案。
纸质试卷: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倒逼你去背诵,比较好。
冲刺阶段刷题:
直接背各个机构总结的重要主观题汇总,跟着老师划出关键词/得分点,时间紧张就先背得分点,时间来得及就把大概的表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表述的逻辑多看看,熟读也行,尤其是知识点考察佺面的科目【现文史、古二】,要堡证生僻的、次重点的主观题也要有个印象不至于完全写不出,现在自考办命题是反套路的,也许人家这次就考生僻的,哭都没地方哭。主观题占分很高,肯定要背,而且要背熟,能默写,真正掌握了背好了,上考场,不就是一个默写的行为吗?背不好,背的模糊,上考场那就是要么懵逼到交卷,要么睡着了。背诵就是先理解内容然后反复重复内容的过程。每个人有自己背诵的思路和方法,有口诀、谐音、歌谣、简记等等,因人而异,啥方式都行,上考场能写的出就行。

考频分析:
我个人所做的考频分析就是把历年真题的主观题的源题出题频率的总结。
比如,中介语 --历年考察过5次源题 --名词解释
论述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历年考察过4次源题--论述
我个人对目前的数据还是不太满意的,其实要看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频率不仅仅要看源题的出题次数的,比如苏轼,能考的很多,今年考个论述,明年考个简答,后年考个多选,不管别的考察怎么变换,怎么生僻,真正重要的诗人、作家,哪怕考个单选也是肯定要考的,逃不掉的,像这种换着考察题型考察的诗人、作者,那肯定是重难点啊,要背的啊。至于其他出其不意的考察方式【考生僻、次重点来区分高分考生和普通考生的分界线】那只能熟读,有印象了。
生僻、次重点考察:
我们认为生僻的,次重点的考察,其实这个作者在特定的他所处的年代、所处的时期、所在的流派中,他是有较高的艺术地位和艺术成就的,只是相对于特别出彩的作者,显得他“生僻”了,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某德机构:
考前三十天【2110考期前叫做主观题汇总】:
我和老考生交流过,这份资料是覆盖不佺面的资料,如果只背诵这一份资料,加大了考试通过的难度,有一些科目,该主观题汇总资料只占分12分左右,如果考生只刷了客观题,假设客观题满分30-40分,但是主观题只拿到了十几分,还是有通不过考试的可能性。
以语言学概论的考前三十天为例,我打印了纸质版,我把自己整理的考频【历年主观题源题出现频率】以及某德的考前三小时吖题以及王然老师说的重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我发现,惊人的一致。我总结的考频较高的题都在这份资料里,考前三小时其实就是考前三十天里的一部分【所谓的吖题】,整份资料捋到蕞后,其实就是把历年反复考察的源题+可能会考的一些题写上去。但是现在自考命题组越来越反套路了,它不会盯着源题出,它可以换着题型出,换着分值来,或者考察生僻冷门的,或者考察知识的运用和整体分析的题型。这份资料我背熟了,上考场,考察繁体字和一个比较生僻【考察的是对知识点宏观把控的题】我确实有点懵逼,我尽量写佺了写满了。说考完不忐忑自然是假的。
考前三小时:
动辄198,真是把韭菜拿来下蛋花,其实就是考前三十天的减缩版,比如考前三十天覆盖了100个知识点,那考前三小时就是在这100个知识点里提取30个左右的考点让你背。别当韭菜,求求你们。这次我耗费了许多精力去弄这个,往纸质资料上一对比,这值198?之前我说过,吖题就是拼概率。大可不必。
其他机构的天花乱坠的吖题资料也请慎重选择,自己踏实点学比啥都实在。

命题规律:
谈命题规律前先谈谈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覆盖的考点假设有500个,识记的200个、理解的200个、运用的100个,那如果你都能有个印象,重难点背熟能默写,选择题正确率>85%,其他考点有印象,能写出关键词/得分点,上了考场能拓展、衍生、完善表述。那什么科目你不能通过呢?,我自己也不是很出色,过不了,是我自己学的不扎实,让我诧异我居然能过的,是阅卷老师善良。踏踏实实地早点开始复習,比考前各种求吖题,背都来不及要强。
自考的真题是很有规律的,公共课重复考察的频率相对较高,专业课考察的是以往没考察的考点更多,重复率相对较低,其实命题规律还是看具体的科目的,负责该科目的命题组间隔一段时间可能会换人,考察的侧重点、考察的难度深度广度也会有差异。
比如,现文史,每个考期都喜欢考察之前考期没考察的考点,因为教材覆盖的考点非常多,完全可以轮着考。个别考点5-6年都没考察的,这次考期就有可能会考察。所以这门科目的复習要背佺书笔记,蒋丽媛的和张悦的都不差,这次蒋丽媛的笔记,除了一个名词解释不涵盖在内,其他主观题都覆盖了。
这次2110考期的语概我也感觉到老师吖题吖在16年的考题上了,但是这次命题组却没有按照以往的 间隔3-5年、5-6年的频次去考察了,这次考的大题偏生僻,只有名词解释考察的比较偏基础。
以前我还想专门琢磨这块,现在能明显感觉到,自考的真题出题规律反套路了。它的考察越来越类似考研的命题,考察的更细致、更佺面、更完善,更要求考生对知识点的合理运用而不是简答识记。以后答题要更有逻辑,表述更专业,才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不是随随便便能拿高分了,及格的门槛也慢慢变高了,毕竟现在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卷起来了。与其去纠结能不能省心的吖中题,少背点,不如多背点,多学点,没坏处,现在背了可能还是答题表述不够完善,但是潜移默化地,背多了素材,就能写的有条理逻辑,写出亮点了。

写了四千字的经验贴,写的我脑壳发懵,希望这篇专栏对大家有帮助吧。预祝大家本次2110考期的科目都顺利通过。明年我该写论文经验贴啦。ヾ(◍°∇°◍)ノ゙一起加油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