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公开宣讲“叔叔不要夺侄子的君位”?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正因如此,“叔叔夺了侄子的君位”是明朝永乐时期的政治忌讳,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初甚至不惜为此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奇怪的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次对外诏书中,明成祖朱棣竟然公开宣讲“叔叔不要夺侄子的君位”,几乎是公开的“自打脸”。那么朱棣为什么要公开宣讲“叔叔不要夺侄子的君位”呢?

在明朝洪武至永乐时期,中亚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就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帖木儿帝国。不过帖木儿帝国虽然在西方记载中牛逼哄哄,但帖木儿一生都是明朝的属国,这也让帖木儿非常难受。

永乐二年(1404年),帖木儿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明朝,试图以此摆脱明朝的附属地位。但在永乐三年(1405年),帖木儿病逝于进军途中,此后帖木儿帝国直到灭亡都是明朝属国的地位。

帖木儿生前指定的君位继承人是他的长孙哈里,但他的四儿子沙哈鲁一直不满哈里继位。因此在帖木儿病逝后,沙哈鲁与哈里这对叔侄围绕帖木儿帝国的君位爆发了中亚版的“靖难之役”。

明成祖通过情报网络一直在观察帖木儿帝国的这场叔侄大战,认为应该以天朝上国进行调解。于是在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遣使携带自己的亲笔诏书,调解沙哈鲁与哈里之间的内战。
明成祖在调解诏书中说:“尔(沙哈鲁)从子哈里锁鲁檀,实尔懿亲,当务敦睦,宜信朕言,恪遵所命勿替”,意思是哈里是沙哈鲁的侄子,属于懿亲,要和睦相处,不要叔叔夺了侄子的君位。
明成祖这些话说的确实没错,帖木儿帝国的内战最终也是明朝的调解下结束的。但从明成祖的个人经历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没什么说服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