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名清朝守军能否抵挡四万明军?清朝守将:好汉不吃眼前亏!
南明军队第二次占领舟山是在1655年的十一月初。

这场“战斗”具体过程可以参考这一年十一月初三日被郑军送回清方的三名清军士兵的口供:十月二十二日,南明军队到达岑江,清舟山守军将领杜将官、陈中军、金把总三人带领少量军队前往迎战,战败,陈姓中军阵亡,金把总被明军刺伤;十月二十三日,清军水师左右两营及提督、定海两标官兵出战,不利,旋即退入城内,明军派出了使者入城,十月二十五日,清军杜姓军官出西门和明军讨论投降事宜,明军又派出使者入城回话;十月二十七日,两方终于谈妥了,清舟山协守副将把成功以及大小官员出城到西山参加明方的宴会;十月二十八日,把成功下令舟山守军剪去辫子在教场集合,挨个摘下头盔检验发型。

十一月初二日,明军进城,赠送给投降将领和投降官员纱帽、圆领衣等物,然后贴出告示告诉舟山营中的清朝守军士兵“愿留此食钱粮者,分拨各营,如家有父母妻子,而不愿往福建者,递送呈子,渡海送回”就告诉这些人,投降者即将被送往福建往国姓爷麾下当差,如果有舍不得父母妻子的可以不去,不强求,不但不强求,明方还会安排船把这些士兵送回浙江。初六日,明军派出两艘沙船将不愿意前往福建的七十四名清军兵丁送往浙江,这些人在一天之后上岸,然后各自散去。

《先王实录》是这样记载把成功等清方舟山将领反正归明的过程的“十七日,官兵由岑江口一齐登岸,分二路而进,泊舟山城。虏出兵列阵交锋。我兵合力鼓进,虏遂不支。时右提督右镇陈瑞勇往登先,阵斩陆中营中军陈彪一员,并虏兵数十,虏随败走入城,坚守不出,我师遂议攻城”二十三日,把成功见郑军“兵力强盛,节制有方,又见水师堵塞援路,孤城援绝”所以也无心应战,郑军随即派出招降使者。二十八日,把成功、张魁等清军将领开城投降。十一月十三日,把成功跟随明军主将陈六御回到厦门,郑成功见到此人非常高兴,给其改名把臣兴,即授骁骑印管镇事,还给赏银五千两,部下反正官兵都有赏赐。与之一同来归的还有定关守将张鸿德和台州副将马信。张名振率领鲁监国明军旧部留守舟山,不久后病死。

郑军拿下舟山城的过程还是比较和谐的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所斩杀的也只有清中军陈彪以及几十名清军,当场生擒的也不过七八人,把成功就十分知趣地投降了。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把成功手下的人太少了。咱们可以根据清廷的兵部尚书孙延铨有关舟山被攻克的事本,按他的说法当时舟山城中有“协守副将把成功、陆军中营游击杜茂虎、中军守备陈彪、千总马登龙、魏邦青、把总张文才、李茂忠、杨进忠、金士友,水师左营游击李锡贞、中军守各杨光声、千总徐日昌、汪维翰、把总田龙、史应联、葛之翰、陈瑞,水师右营游击张魁、中军守备许尚龙、千总汪泰、马春先、把总陈定国、王月、钱定国、王继宗。陆军九百三十八人,水师一千八百八十四人,中军、千总、把总等官二十五人”。

其中的中军守备陈彪在和明军的战斗被打死,中军游击杜茂虎即返回浙江的清军士兵口中所谓的“杜将官”金士友即被明军刺伤的“金把总”前后算下来,守卫舟山的钱军只有陆军938人,水师水兵有1884人,共计2822名,其中定关守军600余人,因此,舟山守军实际上只有2100名左右。

而郑军一般有多少人呢?在舟山守军之中有一名名叫唐文金的士兵,此人在十月二十二日和清军一起出城迎战此人返回浙江之后被清方官员审讯,他提供了一些有关郑军的细节,他称来攻舟山的明军主将是“陈总制”也就是陈六御,他手下有官兵四五万。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实数,咱们知道郑军每次出征人数大概都在两万左右,而张名振所率领的鲁王军队人数也在两万左右,所以二者合军总人数确实在四到五万之间。

按照唐文金的回忆,郑军舰队的规模大得吓人“贼船至舟山、道头停泊者,共二千余只,自道头至朱山门延续十余里,横水洋停泊贼船七八十只,又闻金塘湾另泊贼船千余只,专截定关等地援兵。南来船只,自舟山直至崇明,或二三十只,或四五十只,连绵不绝,泊于海上,不可胜数。而白沙贼巢,尚有新造大型水据六七百艘,船上皆载有家眷,其沿岸亦有住房”在舟山等地停泊的战船就有2000余只。而清军所派出的迎战部队只有骑兵百余人,步兵千余人,如此可怜的兵力就显得有些可笑了。所以说当把成功在舟山城楼上看到如此规模庞大的舰队的时候,我相信他是打定了主意当一个大清朝的好汉的,好汉不吃眼前亏!

郑成功军队这次北征的目的是“分兵与定西侯并忠靖伯等会师进入长江,捣其心腹,使彼不得并力南顾”但是到九月,满清大军到达福建,郑成功不得不调北征军以及戎旗镇回厦门防守,而攻克舟山,收降马信、张洪德二人实际上都是在北征军主力返回厦门的路上所取得的战果。

但咱们都很清楚,郑氏比较稳定的抗清基地其实就是金厦,其次是铜山、南澳二岛。像舟山这种,那是注定了守卫不了太久的。1656年八月二十六,清浙江水师500多艘战船来进攻舟山,陈六御、阮骏二人率领50余艘战船出击抢占上风,击破清军。八月二十七日,清军再次来攻,明军中了清军的诱敌之计,被引诱到了定关的水流急处,然后清军群起而攻之,明军战船因为水流过急而失去控制,清军“合力齐攻,铳矢如雨”陈六御自知败局已定,投海而死,阮骏将坐船引燃和清军战船同归于尽,清军损失战船二艘,刚刚反正不久的张鸿德也在战斗中身亡,明军见主将阵亡,于是放弃舟山。自此之后,清方将舟山城拆毁,将其百姓迁移走。

应该说此次进军郑成功军队除了收降张鸿德、把成功、张魁、马信等清军将领以及2000余名清朝绿旗守军之外,其实是没有取得什么比较显著的战果的。正如上文所说,几乎与此同时,郑军在广东所攻取的揭阳也得而复失,可以说郑成功在1655年到1656年之间对外采取攻势的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如果考虑到在同一年,郑军最终赢得了又一次厦门保卫战的胜利,爱新觉罗济度汇合福建清军水师突击厦门的企图被郑军挫败,只能说是有得也有失。但是如果依旧着眼于整个东南沿海,就会发现,郑成功依旧没有打出一张足以搅动整个明清战局的王牌。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