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99+,必会的十大选择题技巧!

2022-12-27 15:12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嗨咯,各位淀粉们下午好哇~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干货是——搞定历史选择题的十大方法,快跟小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把要点拿小本本记起来哦~

1.材料优先:题目(材料)到最后经常出现“此”“这”词语,这就要求遇上材料(题目)和教材内容不一致时,必须材料优先,按材料来选择正确答案。

例如: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据此说明( B  )

A.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

B.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

C.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

D.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图片

2.时间一定要符合: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及限定词,正确的答案其时间必须符合题目,即使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未标明,但是也是隐藏了时间的。

例如: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抓住材料主旨(中心内容):正确答案必须和题目的主旨相吻合,和题目主旨不符合的绝对不是正确答案,即使材料本身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错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材料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

例如: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C )

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

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抓住问题本质:题目中如果问“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等,一定要找本质答案,不要看现象。

例如: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这说明汉朝廷 (  A )

A.注重维护中央集权(本质)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现象)

C.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现象,也不是体现外贸)


图片

5.题目和答案的因果关系、本质与现象关系必须清楚。例如:问的是原因,就必须排除影响或者意义答案;问的是影响就必须排除原因的答案。此外一定要切记,问事件原因的答案的时间一定要在题目事件之前,问影响的,答案中时间一定要在题目的时间之后。

例如: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C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在巴黎公社后,不可能是巴黎公社影响)


图片

6.从出题者感情色彩判断,也就是题目中的态度判断:如果题目对某历史事件是批评的,那答案一定是贬义的;如果题目对某历史事件是赞扬的、肯定的,那答案一定是褒扬的。

例如: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罗斯曾提出了“温室效应”,这说明工业革命( D )

A.带来了生产方式变革

B.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

C.产生了新的学科流派

D.破坏了生存环境

7.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由于史料的缺失、年代的久远等,当代人无法完整的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全貌,所以很多历史事件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选项中出现下列几种用词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除非教材里有明确说明。

(1)观点太绝对的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如果题目里出现诸如“完全”“决定”“必须”“彻底”“左右”“一定是”“普遍、普及” “根本”  “广泛”“阻断了”“扫除了,扫清了”“实现了”“确保”之类绝对化的词语,除非教材有特别说明,一般错误。

例如: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图片

(2)选项中存在明确的时间界限的词语如“开始、结束”(除非教材有明确说明)或者表示某历史事件完成意思的“了”,也就是指“了”表示完结、结束意思的词语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助词另当别论。

例如: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 )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B.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

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        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C项就是维护了错误)

(3)选项中如果出现比较的内容,那么题目里必须也要有比较的内容,不然无法得出比较结论,例如下面B、C、D都是比较内容,但是题目里没有比较信息,所以错误。

例题:以下是唐朝十道的贡赋丝布织物表,由此分析,可知

图片

注:绢、绵、絁、襺、细属于丝织品;麻、纻属于麻织品;葛、蕉的纤维也可作纺织原料。( A  )

A.北方依然是主要的丝织生产地  B. 南方的纺织品种不断增多

C.北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数量更多  D. 南方的麻纺技术更胜一筹

图片

8.答案里出现类似“符合。。。现实需要”“适应.......的需要”的词语的一般是正确答案,但是省略号内容必须时间上符合或者内容上和材料相关。

例如: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C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文化政策

又例如: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9.题目原因一般从根本原因去找:科技-经济-阶级-制度。

例如:南宋临安城里相扑运动异常火爆,一些正式相扑比赛之前,往往安排几名女相扑手对打暖场,甚至男女混扑场景也可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D )  

A.民间推崇尚武精神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男女平等思想出现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10.排除法:有时候我们如果没有把握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但是有把握确定其他是错误答案,就是排除法。

例如: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勿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C  )

A.商品经济发展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A、B、D三个选项本身就错误)


图片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哦~小历整理了一份T8联考的历史试题,大家可以用今天学会的方法试试水哦~想获取PDF版试卷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发送暗号“2023T8联考历史试卷”。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考99+,必会的十大选择题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