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染病学-艾滋病

2022-12-27 15:14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一、病原学

1.结构:单链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1)球形颗粒,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2)核心:RNA,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

3)核心蛋白:包裹核心的成分,含P24

4)包膜:含gp120,gp41(与HIV感染进入宿主细胞密切相关)

5)感染CD4+T细胞

图1:HIV结构[1]

2.分型:

HIV-1:全球流行主要毒株,我国主要毒株

HIV-2:局限流行

3.变异:HIV-1分3个亚型组,13个亚型。M亚型组有11个亚型,N亚型组1个亚型,O亚型组1个亚型。

4.抵抗力:热抵抗力弱;紫外线、γ射线不能灭活之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HIV感染者、患者

1)最具意义的传染源:无症状、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

2)窗口期:从HIV感染到感染者血清中HIV抗原、抗体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来的时间,通常为2-6周

2.传播途径:

1)性传播:我国主要为异性传播

2)血液传播:静脉吸毒、医源性操作、输血

3)母婴传播:经胎盘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我国乙类传染病

三、发病机制

1.病毒动力学

1)24-48h达到淋巴结

2)5d在外周血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

3)产生病毒血症:见图2

(1)急性期末CD4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2)无症状期CD4仍然继续减少

图2:艾滋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毒载量和CD4数量变化[1]

2.HIV感染与复制

1)吸附与穿入:

HIV-1的gp120先于CD4分子结合,后与CXCR4或CCR5结合(R5株只能用CCR5受体,X4株可以用CCR5、CXCR4、CCR3三种受体进入),一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

2)反转录整合

HIV RNA反转录为cDNA,cDNA形成双链DNA,整合酶作用下整合到宿主DNA中。这双链DNA为前病毒。

3)转录与翻译:潜伏若干时间后,转录翻译拼接

4)装配、成熟、出芽

图3:HIV感染细胞的过程[1]

3.细胞功能破坏

1)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多核巨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常:成为病毒贮存场所

3)B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继续下降

4)NK细胞功能异常:易出现肿瘤细胞

4.病理特点: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多

四、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8-9年(数月-15年)

2.分期:

五、实验室检查

1.诊断性检测:

1)初筛:免疫荧光、ELISA测抗体

2)确认试验:抗HIV抗体western blot

3)婴儿:HIV RNA

4)早期诊断:HIV p24抗原

2.病情判定检测:

1)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

2)病毒载量:PCR扩增HIV RNA

3.HIV耐药检测:基因型耐药

六、诊断

1.原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确证试验western blot

2.诊断标准:

1)急性期: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HIV抗体阳转

2)无症状期:流行病学史+ HIV抗体阳性

3)艾滋病期:流行病学史+ HIV抗体阳性+下面一项 / HIV抗体阳性+CD4<200/μL

(1)HIV相关症状

(2)机会性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PCP):间质性肺炎、慢性咳嗽发热、少量肺部啰音

MAC引起的肺结核

隐球菌脑膜炎

弓形虫脑病

CMV视网膜炎:奶酪、番茄酱样病变

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⑦疱疹病毒感染

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七、治疗

1.支持治疗

2.机会性感染的治疗预防

1)肺孢子菌肺炎:首选SMZ-TMP(复方新诺明)——当CD4<200/μL时启动预防

2)隐球菌感染:两性霉素B

3)MAC所致结核: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3.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无论CD4数量,只要感染了就开始治疗

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

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仑、耐韦拉平

3)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

4)融合酶抑制剂

5)整合酶抑制剂

6)CCR5抑制剂

4.治疗目标:

1)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

2)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

3)降低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5)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八、预防

1.管理传染源:乙类传染病

2.切断传播途径:ABC

3.保护易感人群


参考:

[1]Fanales-Belasio E, Raimondo M, Suligoi B, Buttò S. HIV virology and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infection: a brief overview. Ann Ist Super Sanita. 2010;46(1):5-14. doi:10.4415/ANN_10_01_02

[2]传染病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传染病学-艾滋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