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看向美团,微信看向抖音
最近,外卖市场又上演了“风云再起”的一幕。先是抖音推出了“团餐配送”,随后微信也推出了“门店快送”。为什么抖音、微信纷纷开始以聚合的方式涉足外卖呢?这意味着什么?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度的分析,想要了解的同学,一定不能错过。
这年头,宇宙的尽头多得连宇宙自己都不清楚。
最新的“尽头”,是外卖。
搁5年前,很多人都想不到,外卖市场还能上演“风云再起”的一幕。
那时候,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631”格局成型,诸侯争雄时代彻底终结。
即便是1年前,很多人也想不到,外卖市场会引得这么多巨头竞折腰。
“一超一强”,取代双寡头局面,似乎提前宣告了大结局。
在此前后,虽有滴滴、京东先后涉足外卖业务,但都没有撼动外卖市场的格局。
直到抖音要杀入外卖市场的消息传出,不少人这才开始审视外卖市场出现新变数的可能。
毕竟,抖音挟“互联网第三极”身位改变商业版图的能力,谁敢小觑?
只不过,盯着身前的人,也会被身后的人盯着。
眼下就是,抖音看向了美团,微信也看向了抖音。
这边厢,抖音推出了“团餐配送”,那边厢,微信推出了“门店快送”——就在2月15日,微信在广深两地测试小程序快送服务“门店快送”,引发媒体聚焦。
微信小程序内测的「门店快送」页面。
这景象就相当于:
在比拼酒力的酒桌上,美团和饿了么喝趴下一堆玩家后,正说着“喝完这杯收杯酒就散了吧”。
结果抖音冲了进来,说“来来来,咱们继续”。
话刚落地,微信也入了场。
都以为酒席要散场,没想到还有下半场。
没必要将这套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经典叙事里,在互联网圈,很多时候都不存在线性的食物链。
这倒是表明了两点:
1)网约车赛道的故事,眼下也在外卖领域上演。从网约车到外卖,“聚合”模式正成为巨头搅局旧疆场的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与微信,都不是做外卖界的“滴滴”,而是做“高德”——二者做的都是聚合。
2)在反垄断将合纵连横的打法逼进死胡同后,交出“半条命”跟无边界两种思维会在新竞争局面下再平衡。
在短视频与直播把“带货”作为打入电商的楔子后,搭建商业闭环结构就成了硬性追求,这免不了要“攻入××腹地”。
01
2017年4月,华兴资本CEO、被称作“刘强东王兴周鸿祎背后的男人”的包凡,和王兴、张一鸣进行了一场闭门对谈。
包凡问王兴为什么美团能“从BAT的重围里面冲出来”,王兴引用了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告别演讲里的一句话——“只有死去的人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
他说,“战斗是永远的。只是从一个战场变成另一个战场,从一个困难变成另一个困难,当然也从一个机会变成另一个机会,总是有不断的变化,总是需要不断地往前。”
这是互联网战略家王兴理念的直观映射。
作为“无边界”论的拥趸,王兴曾表示,“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并坦言美团的边界就是没有边界,不应该圈地为牢。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在这点上,他跟任正非显然灵犀相通。
在王兴的认知梯度里,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传递的超限战哲学,显然要高过“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的大道理。
所以美团会攻入携程腹地,用涉足酒旅业务将一统OTA天下的携程又拉回战场;会攻入滴滴腹地,用进军网约车与共享单车领域激出程维的那句名言——“尔要战,便战”;会攻入京东腹地,用切入同城零售引得京东用入局外卖进行战略防御。
可以说,2021年9月前奉行“Food+Platform(平台)”战略的美团,是以吃为连接,将业务版图覆盖用户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搭建以“吃”为核心、业务涵盖生活服务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
2021年9月后将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的美团,是挟技术之利,将零售触角不断延伸,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的底色也因此愈发凸显。
02
王兴是“无边界”论的行动布道者,承其衣钵的则是他的福建龙岩老乡张一鸣。
某种程度上,曾评价自己“做事从不设边界”的张一鸣,身上也有王兴的影子。
王兴说“战斗是永远的”,在外卖战场已得到应验。而与他山顶相见的,正是张一鸣和他的抖音。
说起来,王兴与张一鸣算是志同道合之人。二人曾在饭否共事,此后各自身骑白马扎入网络团购浪潮、搭建信息流平台,后来还跟“TMD”中“头文字D”的滴滴掌舵者程维建了个三人小群,在里面相互打气,就像前几年的“蔚小理”三位掌门人那样。
在2017年那场对谈中,王兴和张一鸣还曾互夸:王兴夸张一鸣“非常理性”,张一鸣夸王兴“好奇心、求知欲非常旺盛”。
但理性的张一鸣,好奇的王兴,在拿到同本秘笈后,免不了在业务跨界的过程中狭路相逢。
揆诸现实,抖音和美团,在近场电商、本地生活等领域已撞个正着。
美团有到店团购,抖音也推出了团购;美团有美团优选,抖音也有抖音超市;美团是外卖平台一哥,抖音曾先内测“心动外卖”小程序,后推出“团餐配送”……你要构建起“万物到家”的本地服务生态与同城零售业态?巧了,我也是。
抖音入局外卖曾登上热搜。
“无边界”与“无边界”,殊途只是逗号,同归才是分号。
面对抖音的攻势,美团内测了“看看赚”、推出了上二楼功能,在短视频方面进行摸索;与快手达成合作,将本地生活服务复制到了短视频平台;上线了达人探店小程序“美团圈圈探店”,将网撒向了全网的达人资源,包括抖音的。
这跟滴滴、京东相继推出外卖抵御美团的迫近,打法上有相通之处。
抖音要挖美团外卖业务的墙脚,微信也在它身后举起了锄头。
有人说,张一鸣是以王兴之道,还施美团彼身,也有人说,马化腾则以张一鸣之道,还施抖音彼身。
无需将这说成是“背刺”,如果非要说是,那巨头们之前也是“背对背拥抱”。
03
问题来了:为什么抖音、微信纷纷涉足外卖?
因为低垂的果子被采完了,因为业务瓶颈与增长焦虑出现了,因为想造更多的轮子,因为想通过开辟新业务线提高市值能级或估值空间……人们能给出100个答案。
这里面,外卖的局部网络效应利用与流量的转化效率最大化发掘,恐怕是两个绕不开的因素。
从外卖价值层面看,外卖业务是“高频打低频”商业模型里的引流渠道,也是本地生活多元场景中的同城零售切入口。
作为从信息撮合到促成交易再到线下履约的“最后一公里”,它几乎是通往“万物到家”愿景的必经之路。
都说物流是电商的下半身,即时配送也是近场电商的下半身。
抖音凭着调性偏轻松的内容池feed流与吃喝玩乐消费的高契合度,在团购领域已攻城略地:2022年其合作商家已超过100万家,跟美团的活跃商家数930万家仍有差距,但“成长性”就在那。如今再涉入外卖,本就是沿着深耕本地生活服务方向的“补短板”。
在“团购也可用抖音”的用户心智形成后,抖音布局外卖的逻辑闭环似乎也能与用户需求接驳:用户刷视频看到商家推团购,下单后没法到店消费怎么办?外卖配送,正合乎他们之需。
在培育出用户短视频激发下单需求、主动搜索比价的习惯后,提供从购买到配送的闭环链路,也让吃喝玩乐消费供给能朝着“一站式满足”靠近。这样一来,更多人会因为方便而下单,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盘子也能做得更大。
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GMV约为770亿元,餐饮团购是最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目标为1500亿元,相当于要翻番。在此节点上,外卖正是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拓增量的切口。
也许是受抖音启发,时下各路巨头都在“团购-配送”上发力:拼多多在去年4月开始,陆续向部分商家开放同城配送功能;京东已成立同城餐饮业务部;高德强化本地生活服务聚合度;百度也以小程序形式在百度APP中搭建起团购窗口。
而微信深入本地化业态,也跟视频号的商业化前景同向:短视频+直播在商业化维度的最高效抓手,就是本地生活服务。
从流量利用角度看,外卖业务是时下提升商业基础设施利用率的现实着力点——在流量规模触顶的情况下,盘活存量就成了重中之重。
对应的要求便是,将每个流量单位的商业转化率尽可能“拉满”。而在复购率(Rr)、净推荐值(NPS)维度表现亮眼的本地生活服务,就能帮助微信、抖音这两大流量王者实现流量转化价值的拓殖。
尤其是外卖服务的“补足”,能在打通商业闭环中帮平台实现流量内循环,将流量变留量。
再说了,踏足外卖,能从作为中间商的外卖平台手里分杯羹,还能提升云设施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