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 与 儒家的经典理念
关于继承人,一个叫 放齐 的大臣推荐尧的儿子 丹朱 ,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丹朱不肖”,尧以“顽凶”为由拒绝了自己的儿子。又一个叫 讙兜 的推荐 共工 ,尧表示共工确实能力不错,但他性格不好,不能当大任。

这件事就先这么搁置了,进行下一项议程,尧转而去问四岳,这里四岳一般都认为就是负责四个方向的那四个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汤汤洪水滔天”,这咋办呢?四人都认为 鲧 可以去治水,尧认为鲧经常不听命令,还有危害同族的“前科”,不行。这里四岳的情商就明显高多了:反正也找不出别人了,先试试吧,不行的话就再说。那尧也就这么同意了,当然,结果是“九岁,功用不成”,鲧倒是还真没治成。


又过去了九年,尧更老了,又问四岳说: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我(尧)在位时间已经整整七十年,担当不了多久的大任了,你们能顺成天命,继承我的位置吗?
答:“鄙德忝帝位”,四岳的能力当个大臣,乃至当个“诸侯”都没问题,但是真正说“天子”,还是不够。
尧又说:那我不管,不论高低贵贱、亲戚疏远、知名的、无闻的、活跃的、隐匿的……反正你们给我推荐出个人来。
于是大臣们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这样一个人:民间的一个平民,单身汉,叫虞舜。尧很高兴:嗯,我也听说过这个人。那他到底怎么样啊?
“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实际上是后妈)顽固,同父异母的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这里其实跟后世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也如出一辙,这,便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治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