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视频《陶渊明他种的个鬼田?戴建业你讲的个鬼诗!》回答网友评论
2022年8月3日的中午12点整,我发布了一个视频:《陶渊明他种的个鬼田?戴建业你讲的个鬼诗!》

内容是就戴老师在某名师讲坛上讲课视频内容的纠错,以及对于这种自欺欺人、误人子弟行为的愤怒与对陶渊明被极端错误认识的悲痛。好几年前,戴老师成为网红之后,类似的名师视频就在网上大肆传播了,幽默的陶渊明那一段,在哔哩哔哩上就可以找到很多个相似但不相同的版本。


我的这个视频用了比较长的篇幅,通过对古代种豆技术与现代种豆技术分别的讨论加纵向的结合对比,分门别类地解决了草盛、豆苗稀等问题,再结合陶渊明的具体的生平,成功还原了种豆南山下一诗的具体的前后过程。最终取得的结论,与诗、与史书、与农书(相关技术)等互相完全契合,故此,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也同时证明了该视频中的说法与事实相冲突、完全背离,故此,我认为该内容是错误的。
在视频发布之时,我在简介中“欢迎任何人对于任何地方提出任何疑问,前提是有自己的根据。”。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无视比傲慢更愚蠢,很不情愿地看到,一批又一批的评论主动投身到这里。我不知道TA们是在维护什么,宁可自己亲身入场以不堪入目的卑劣手段去散布漏洞百出的谣言,也要坚定不移地把错误的东西摁死在正确的台子上。
什么叫“偏见”?

有没有可能up就在误导各位呢?“草盛”和“豆苗稀”相对,“草盛”,草茂盛,“豆苗稀”,豆苗长势不好。为什么能把“豆苗稀”解读为“豆苗种得稀疏,不密集”。。。
稀的意思,要么是 疏 ,要么是 少 ,要么就是稀饭、稀盐酸那个“浓度低”。看到什么什么稀,理解为该东西疏或少或浓度低,是正常的见解;而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直接跳好几步,理解为部分情况下可以引申出的“长势不好”,这,是偏见。
这句诗呢,跟浓度确实没关系,而无论“草密豆苗疏”“草多豆苗少”,都是按照正常的种豆技术正常种植中会正常出现的正常现象。
什么是无知?连怎么种豆子都不会,并不能算无知。但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直接主观臆断,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是无知。
什么是傲慢?傲慢是生存的最大的障碍,这话是大刘说的,不过原话不长这样。
那什么是无视?在评论区,九成以上的评论都是在偷换概念、指鹿为马,我在视频中提到了什么内容,只要打开视频就可以看到,视频的内容从2022-08-03 12:00:00发布的那一刻开始,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而评论区里,清一色地对我的内容视而不见,选择新造一个“up视频”的靶子,再自己打倒。
这是尚且还没有脱离“道理”表象的,但只要是没有根据的,就不在欢迎的行列当中;可是对比其他没头没脑的人身攻击,有“表面”可跟没“表面”差距不小,故此,我也不能驳了列位朋友前来捧场的面子,再加上更多愿意求知者被如此多的谣言所误导的后果,简单考虑一下,我决定选择其中三种最主要的评论类型,对网友们的问题公开回复一下。